第 2 課

區塊鏈技術如何達成去中心化

在這裡,我們將深入探討區塊鏈如何促成去中心化運作。節點、共識機制與智能合約能在無需依賴單一權威的情況下,維持系統的公平性。

在加密貨幣領域,去中心化是由底層技術——區塊鏈所驅動。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分布式數位帳本,於電腦網路間共享。中央資料庫通常由單一權威管理,但區塊鏈則由多方共同維護,眾多參與者各自保存帳本副本並透過共識共同更新。

以 Bitcoin 為例,每個全節點都儲存所有交易的完整記錄(截至 2025 年約 500 GB),並根據這些歷史資料交叉檢查新交易。由於所有交易紀錄都被數千個節點重複保存,系統不依賴任何單一伺服器或資料中心。即使某個節點離線,網路依然運作。當要將新資料(近期一批交易,稱為區塊)加入區塊鏈時,參與者會使用共識機制,例如工作量證明機制(Proof of Work, PoW;Bitcoin 採用)或權益證明機制(Proof of Stake, PoS;Ethereum 等其他網路採用),來共同決定有效區塊並予以附加。這個機制確保任何單一參與者都無法任意偽造或篡改交易。若有惡意行為者試圖作弊(如建立虛假交易或更改歷史),誠實節點便會拒絕這些無效資料。網路整體共同執行系統規則,而非依賴信任中央管理者。

因此,區塊鏈技術打造了一套「無需信任」的系統——意思不是完全不需要信任,而是您無需依賴任何中介或權威。您只需信任系統的程式碼與共識規則,這些規則皆為透明且公開,由每位參與者共同執行。這也是加密貨幣網路能夠在沒有銀行或政府管控下正常運作的原因:全球用戶可直接互相交易,而網路內建規則(由所有節點執行)確保交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結果是點對點的貨幣系統(及其他數位資產)。其優勢在於具備抗審查能力和高度韌性。沒有中央「關閉開關」。只要全球還有部分節點運作,區塊鏈就能持續存在並處理交易。

許多加密貨幣以不同方式延伸 Bitcoin 的去中心化架構。例如,Ethereum 是一個去中心化且開源的區塊鏈平台,支援智慧合約與去中心化應用(dApps)。Ethereum 展示了去中心化不僅適用於數位貨幣——它也能成為全球去中心化運算平台。

在 Ethereum 上,被稱為智慧合約的程式會在全球數千台電腦上執行,而非單一公司的伺服器。這代表在 Ethereum 上構建的借貸應用或遊戲不受任何單一實體掌控;一旦程式碼(規則)部署至區塊鏈,便能自主運作,任何人皆可使用。Ether(ETH)為支撐此網路的原生加密貨幣,與 Bitcoin 相同,Ethereum 由節點與驗證者社群維護;而驗證者角色則取代了先前的礦工。2022 年,Ethereum 甚至透過將挖礦的工作量證明機制轉換為權益證明機制,強化其去中心化基礎架構——這次升級稱為「合併升級(The Merge)」。此轉換(於 2022 年 9 月 15 日完成)使 Ethereum 過渡至更節能的共識機制,並由分散式驗證者群體質押 ETH 來進一步強化網路安全。總的來說,區塊鏈結合密碼學、共識機制及分布式網路達到去中心化,消除對任何單一參與者的信任需求,讓整個網路共同負責驗證和記錄所有事件。

免責聲明
* 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課程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 本課程由入駐Gate Learn的作者創作,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Gate Learn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