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教授Waller为何能成为美联储主席的最热人选?

撰文:Ethan,Odaily 星球日报

北京时间 9 月 12 日清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市场释放出一个高度明确的信号:美联储将在本月议息会议上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已高达 93.9%。经历了连续五次“按兵不动”后,市场终于迎来了货币政策的方向性转变。与此同时,另一场事关联储未来两年走向的赌局,也在悄然推进:谁将接替鲍威尔成为下一任美联储主席?

在去中心化预测平台 Polymarket 上,截至同日,现任联储理事 Christopher Waller 以 30% 的赔率高居榜首,领先其他两位“凯文系”竞争者——哈塞特(16%)和沃什(15%)。不过,市场也保留了一种更具戏剧化的可能性:“特朗普在年底前不会宣布接任者”的概率仍居首位,高达 41%。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市场正在同时下注两个方向:一个是已成共识的降息路径,另一个是仍不确定的货币舵手之争。**而在这两者之间,Waller 的名字,反复出现在各类交易视野与政策博弈中。

为什么市场开始“信仰 Waller”?

一个“非典型联储理事”的故事:小镇教授如何被推上前台?

Waller 的出身和履历,在联储体系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不是常春藤出身,也没有在高盛、摩根士丹利担任要职;他出生在内布拉斯加州一个人口不到 8000 人的小镇,起点来自 Bemidji State University 的他,在这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1985 年,他拿到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开始了漫长的学术生涯,先后在印第安纳大学、肯塔基大学和圣母大学教书和做研究,整整 24 年。

此后他花了24 年时间在学术界研究货币理论,主要关注央行独立性、任期制度与市场协调机制。在 2009 年,他才离开校园,加入圣路易斯联储担任研究主管,直到 2019 年,他被特朗普提名进入美联储理事会,这个提名过程充满争议,确认过程也不顺利,但最终在 2020 年 12 月 3 日,参议院以 48:47 的微弱优势通过了他的任命。61 岁才进入美联储最高决策层,Waller 比大多数理事都要年长,但这反而成了优势,他没有太多包袱,不欠华尔街人情,同时在圣路易斯联储待过,知道美联储不是铁板一块,不同声音不仅被容忍,有时还被鼓励。

这种路径,让他既有专业判断,又能保留自由表达,而不会被归类为某一派系的代言人。在特朗普的视角里,这样的人物也许更容易“拿来就用”;而在市场眼中,这样的候选人意味着“更少的不确定性”。

但是在一场官僚主义与政治意志交织的权力更替游戏中,Waller 并不是那种天然就受市场追捧的人选。他的职业轨迹相对学术化、技术化,既不以公众话术著称,也没有在金融电视上频繁刷脸。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逐渐成为了各类市场工具与政治评论中频频被提及的“共识人选”。理由在于他身上具备三重兼容性

一是货币政策风格灵活,但非投机主义。

Waller 既不是典型的“通胀鹰派”,也不是放水主义者。他主张政策应随经济条件而动:2019 年支持降息预调衰退;2022 年赞成快速加息遏制通胀;而 2025 年,在经济放缓、通胀回落的背景下,他成为第一批投票主张降息的联储理事之一。这种“非意识形态型”的政策风格,在当前高度政治化的联储格局中反而凸显稀缺。

二是政治关系清晰,且技术形象极为干净。

Waller 于 2020 年由特朗普提名为美联储理事,是共和党体系内少数能够实现“技术中立”与“政治兼容”的货币政策官员。他既未被视作“特朗普的亲信”,也未被党内建制派所排斥,这种独特的中间定位使他在激烈的党派竞争中享有更广阔的政治回旋空间。

与立场鲜明、站队色彩浓烈的哈塞特不同,也与和华尔街关系密切的沃什迥异,Waller 表现出更为纯粹的技术官僚特质。他更容易被视为“一位值得信赖的专业人士”,在美国政治高度两极化的背景下,这种去意识形态化、基于专业能力的形象,反而使他成为一个稳健且易于被各方接受的任命人选。

三是对加密技术的态度,在制度内具有“容忍度”。

Waller 并不是所谓的“加密信徒”,但他是迄今为止在联储体系内对稳定币、AI 支付、代币化等话题发声最多的人之一。他不主张政府主导创新,也反对 CBDC,但支持私营稳定币作为支付效率提升工具,并提出“政府应像修高速公路一样搭建底层,剩下的交给市场”。

在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之间,相比较其他两位候选人,他可能是唯一明确释放“公私协同”信号的联储高官

嗅觉与节奏感:他会挑时机说话,也知道什么时候闭嘴

今年 7 月,美联储召开了夏季 FOMC 会议,尽管市场普遍预期继续“维持利率不变”,但会议最终出现了罕见一幕:Waller 与 Michelle Bowman 两位理事投下反对票,主张应当立即降息 25 个基点。

这种“少数派否决”在联储内部并不常见。上一次出现同类情况,还是在 1993 年。

而早在投票前两周,Waller 就曾在纽约大学一场央行研讨会上提前释放立场。他的公开讲话明确主张“当前经济数据支持适度降息”。表面上,这是一次技术性的“提前沟通”;但从节奏感看,这是一次政治信号的释放。当时,特朗普一直对鲍威尔“爱恨交加”,此前在 Truth Social 上对鲍威尔连续发难,要求“立即降息”。而 Waller 的投票与演讲,既没有与总统完全对齐,但也没有为鲍威尔提供掩护。他恰到好处地站在了“政策调整”与“技术独立”之间

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联储环境中,这种拿捏分寸、懂得挑时机表态的理事,反而显得更有领导者气质

特朗普批评鲍威尔在美联储大楼建设管理上“表现糟糕且无能”

如果上位,加密市场该怎么反应?

加密市场对“谁来掌舵美联储”从来不只是外围八卦,而是政策预期、市场情绪和监管路径的三重映射。若这一次,真的是 Waller 坐上主席之位,那么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三类角色将如何重新定价未来。

其一,对稳定币发行方与合规赛道,是“监管对话窗口”的大规模开启

Waller 多次在演讲中明确反对央行数字货币(CBDC),称其“无法解决现有支付体系的市场失灵”,并转而强调私营稳定币(如 USDC、DAI、PayPal USD 等)在支付效率提升、跨境结算等方面的优势。他强调监管应来自“国会立法而非机构扩权”,呼吁“这些新技术不该被污名化”。

这意味着,如果他成为主席,Circle、MakerDAO、Ethena 等项目有望迎来一段“制度路径确定期”,不再总处于 SEC、CFTC 之间的灰色地带。更重要的是,Waller 的“市场主导、政府搭路”的理念,可能促使财政部、FDIC 等配套机构协同制定稳定币监管框架,推动“牌照化、储备规范化、信息披露标准化”的政策落地。

其二,对 BTC、ETH 等主链资产,是“情绪利好+监管缓和”的中期保护伞

虽然 Waller 并未公开发表对比特币或以太坊的赞扬言论,但他在 2024 年曾表示:“美联储不应替市场选边站”。这句话虽然简洁,却意味着联储不会积极“打压非美元系统”,只要它们不触碰支付主权与系统性风险底线。

这将为 BTC、ETH 提供一个“相对温和监管周期”的窗口。即便 SEC 仍可能对其证券属性提出质疑,但如果美联储不强推 CBDC、不封锁加密支付、不介入链上活动,那么市场的投机情绪和风险偏好将会自然改善。

简单来说,在“Waller 时代”,比特币可能不会有“官宣加持”,但会有“监管侧风口松动”的自然利好。

其三,对开发者与 DeFi 原生创新者,是“央行可对话人”的稀缺窗口

Waller 在今年多个场合提及“AI 支付”“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技术”,并表示:“我们不一定采用这些技术,但我们必须理解它。”这种表态,与许多监管者回避或贬低加密技术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为开发者打开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空间:不是必须被接纳,但至少不再被排斥。

从 Libra 到 USDC,从 EigenLayer 到 Visa Crypto,一代又一代开发者与央行监管的沟通都陷于“平行宇宙式”尴尬。而 Waller 如果上任,美联储有可能成为第一个“愿意与 DeFi 原住民对话”的央行领导人。

换句话说,加密开发者或将迎来“政策交涉权”与“金融话语权”的起点时刻。

结语:预测交易定价未来,主席人选定价方向

“Waller 是不是新主席”这件事,目前没有定论。但市场已经开始交易“他若成为主席,会怎样定价未来”。并且预测市场对他的 31%的赌注依旧在远超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持续攀升。

在这样的关口下,可以确定的是,降息预期正在走向兑现;加密行业正在寻找政策突破口;而美元资产正处于全球“美债增发-利率偏高-风险偏好修复”三角博弈期。Waller 作为一个政治上可接受、政策上可预测、市场上可想象的“接班人”,成为下注焦点是自然逻辑。

但或许还有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如果他最终没有成为美联储主席,市场将如何重新调整这些期待?**而如果他真的上位——那场“下一代美元体系”的排位赛,又或许才刚刚开始。

DAI-0.04%
PYUSD-0.01%
MKR2.6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