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爲什麼有些國家越想讓人民幸福,卻反而讓人過得越來越壓抑?有些制度口口聲聲爲了公平,結果卻讓公平離人們越來越遠。其實,很多社會的悲劇並不是惡人造成的,而是好人太自信。他們相信只要規劃足夠完美,就能創造天堂。可哈耶克卻說,當一個人妄想設計天堂時,地獄就悄悄開始了。哈耶克留給世界的七個忠告,每一個都是從歷史的血淚中換來的真理。



第一條,金錢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金錢並不骯髒,因爲他只認能力,不問出身。無論是貴族、平民或商人,在金錢面前都有機會重新排列命運。你看中世紀的歐洲,貴族壟斷土地,平民幾乎沒法翻身。但當貨幣經濟崛起後,一批商人和工匠站了起來,威尼斯的船主、荷蘭的貿易商、英國的工廠主。他們靠智慧與努力贏得了尊嚴。金錢讓人第一次不用跪着生活。相比之下,那些只靠權力分配財富的時代,才是真正的不公。所以,金錢是通往自由的門票,而不是通往墮落的鑰匙。

第二條,一個富人掌權的國家,要好過一個掌權後財富的國家。這話聽起來刺耳,但極其現實。在英國歷史上,克倫威爾推翻了王權,試圖建立清廉的共和國,結果沒幾年,他自己也成了新的獨裁者。而在後來的議會制的英國,很多貴族在掌權前就已經富有,他們不需要靠權力掙錢,所以他們能做決策,而不至於被利益左右。反過來看當權力成了發財的途徑,社會就會充滿貪婪和恐懼。財富本身並不是罪,依附權力致富才會產生罪惡。如果權利能帶來金錢,那麼權力就會成爲所有人爭奪的目標,而當所有人都奔着權力去時,社會的規則也就不復存在了。

第三條,願意放棄自由去換取保障的人,最終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這句話幾乎是寫在了東歐歷史的墓碑上。二戰後,捷克人曾相信國家能統一管理,讓人人都有飯喫,結果換來的卻是物價飛漲、食物短缺、信息封鎖與恐懼。人們以爲交出自由能換來安全,但後來發現連安全也是假的。因此,自由不會被人搶走,他往往是自己交出去的,當人們用保障的名義換來一紙平安時,其實也籤下了自我放棄的契約。

第四條,真正的自由是只服從法律,而不是服從於人,這句話是法治的靈魂,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一個人只要沒有觸犯法律,就無需向任何人彎腰低頭。比如在古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再有權也要遵守十二銅表法,任何公民都能依照法律上訴,這讓羅馬的秩序延續了幾百年。而當法律淪爲了權利的工具,那麼災難就不遠了。法國大革命後,羅伯斯庇爾一面高喊着自由、平等、博愛,一面卻以公益的名義,在斷頭臺上處決了無數的同胞。因此,法律的意義不是限制自由,而是讓自由有邊界。一個只聽人話的社會,最終人人都得看人的臉色。一個只聽法的話的社會,才有穩定和尊嚴。

第五條,當政府是唯一僱主時,反抗就等於餓死。蘇聯的歷史就是這句話的寫照。那時,全國的工廠、媒體、出版社全都歸國家所有,誰敢說不就意味着失業,而在那個體制下,失業不僅是沒收入,還意味着沒有房子,沒有口糧,沒有身分。最終結果就是在飢寒交迫中屈辱的死去。服從者得食時,不服從者不得食,這不是口號,而是現實。當一個人連養活自己的自由都被剝奪時,反抗也成了奢侈。自由不是口頭上的權利,而是你能在生活中選擇,能換工作,能表達,能拒絕。當選擇消失時,自由也就死了。

第六條,把國家變成人間天堂的念頭,往往造出地獄。人類的悲劇常常起於善意。雅各賓派想讓法國變成平等天堂,結果卻建立了恐怖統治。蘇聯想讓所有人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結果數百萬人餓死在計劃的數字裏。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更極端,他們爲了消滅不平等,把城市清空,把知識分子送去田地勞動,結果就是平添了無數個萬人坑。所以,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一旦有人相信自己能規劃幸福,災難也就開始了,因爲天堂從來不是設計出來的,它只可能誕生於尊重人性和允許多樣性的社會。

第七條,解決問題的人,往往就是制造問題的人。這句話像一把利刃,刺穿了官僚主義的假象。羅馬帝國後期的財政危機就是這樣,皇帝們爲了彌補赤字,不斷地印發新幣,徵收重稅,結果通貨膨脹愈演愈烈,最終導致經濟崩潰。他們自以爲在救國,實際上正是他們制造了危機。放眼世界,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很多體制的問題都源於自我修復的幻覺,權力越大,越是錯的離譜。因此,真正的智慧不是幹預一切,而是懂得什麼時候該放手。

自由的敵人從來不是惡意的人,而是那些好心的規劃者。這句話聽起來刺耳卻異常。真實世界上的很多悲劇並不是出於邪惡,而是出於我以爲我知道什麼對你好。人類最大的傲慢是相信自己可以替別人決定幸福。自由從來不是一份恩賜,而是一種責任。當真理太輕時,愚昧就會很重。當人們開始害怕自由時,文明就開始後退。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