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馬斯克豪賭萬億美元,世界進入強人時代

撰文:牛斯克,深潮 TechFlow

11 月 7 日凌晨,特斯拉股東們投下了史無前例的一票,超過 75% 的票數通過了埃隆·馬斯克總額高達 1 萬億美元的薪酬計劃。

投票結果公布後,現場爆發熱烈的歡呼,特斯拉股東們高聲呼喊馬斯克的名字。

如果這份薪酬協議最終全部兌現,馬斯克將從世界首富一躍成為世界上首個“萬億美元富豪”。

向 8.5 萬億美元市值進發

馬斯克如何才能拿到萬億美元薪酬?

根據公開文件,馬斯克的激勵計劃將分為 12 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明確的市值和經營目標。

市值目標從 2 萬億美元起步,最終達到 8.5 萬億美元,每完成一階段,馬斯克將獲得約 3531 萬股股票。在所有階段完成後,他的持股比例可能從目前的約 15% 提升至 25%。

當然市值要求並不是短暫上漲至目標點位就行,必須維持相應市值至少 6 個月才能解鎖。

除了市值要求,每一階段也都有相應的業務目標。

例如,第一階段需要完成以下 12 項營運里程碑中的一項,第三階段則需要完成這 12 項營運里程碑中的任意三項。

十二個營運里程碑:

1.調整後 EBITDA:500 億美元

2.調整後 EBITDA:800 億美元

3.調整後 EBITDA:1300 億美元

4.調整後 EBITDA:2100 億美元

5.調整後 EBITDA:3000 億美元

6.調整後 EBITDA:4000 億美元

7.調整後 EBITDA:4000 億美元

8.調整後 EBITDA:4000 億美元

9.累計車輛交付量:2000 萬輛

10.FSD 用戶:1000 萬

11.機器人出租車:100 萬輛出租車

12.人形機器人:累計交付 100 萬台機器人

這些目標必須在十年內完成,且部分需要連續維持一定時間才能生效。

按照這個要求,如果特斯拉在未來幾年內有一年的調整後 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達到 1300 億美元,且市值達到 3 萬億美元,則可解鎖第一至第三階段獎勵,共計授予價值 1.05 億美元的股票,這是因為 1300 億美元的 EBITDA 意味著公司達到了三個營運里程碑(調整後 EBITDA 達到 500 億美元、800 億美元和 1300 億美元)。

能實現嗎?

截至 2025 年 9 月的九個月內,特斯拉淨利潤 29 億美元,調整後 EBITDA 為 108 億美元,預計 2025 年調整後 EBITDA 為 144 億美元。

按這個水平推算,特斯拉以年複合 51% 的速度成長,才能在 2033 年達到 4000 億美元,並且繼續維持 2 年。

這意味著銷售額需從 930 億美元躍升至 2.5 萬億美元,從現金流角度看幾乎瘋狂,屬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特斯拉的估值從來不是現金流模型的結果,而是“敘事槓桿”的產物,故事足夠強,市場自然會為它提供溢價。

敘事推動價格上漲,價格反過來驗證敘事的正確性。

大家對於特斯拉的高估值預期以及信心一直建立在“選擇性”(Optionality)之上,任何一個副線業務(AI、機器人、能源)都可能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因此,這份激勵計劃的真正意義或許不在於獎金金額,而在於它綁定了馬斯克未來十年的戰略方向:

特斯拉必須在 AI、能源、自動駕駛與製造領域全面突破,才能讓這場“願景經濟實驗”得以兌現。

從這個角度出發,特斯拉的市值目標反而是計劃中最容易實現的部分。

強人時代

在這場投票中,馬斯克獲得的遠不止財務激勵那麼簡單。

若計劃全部兌現,他的持股比例將從 15% 提升到約 25%,這意味著治理權的再集中。

資本市場對馬斯克的信任幾乎是宗教式的。

超過 75% 的股東選擇支持這一計劃,即便這會稀釋自身股權、削弱董事會的制衡,也願意讓馬斯克繼續主導特斯拉的命運。

特斯拉由此從傳統意義上的公開公司,更進一步變為以創始人為中心的“敘事平台”,它的估值、戰略、品牌、技術節奏都被綁定在一個人的意志之下。

類似的現象正在不同產業上演,世界正在進入強人時代。

在 AI 領域,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的股權與投票機制,都在強化核心創始人的長期主導權;

在加密貨幣世界中,許多協議也以“核心創始人 + 代幣敘事”為中心維繫。

創始人提供故事與方向,資本提供資源與時間,治理權被有意識地讓渡,以換取敘事的持續與擴張。

強人時代的本質,是一種集體式的自願讓渡。

投資人、員工、監管者乃至社會,都在以“成長”和“創新”的名義,將更多權力交還給少數人。

值得 Web3 學習

特斯拉的股權激勵,也算是一種 Tokenomics 實驗。

在加密世界,許多專案在代幣生成(TGE)後便一次性向團隊和創始人釋放大量份額。

敘事先行、兌現滯後,成為一種普遍的結構性缺陷,專案團隊往往在講出足夠宏大的故事後就能實現提前套現,而執行、產品和利潤反而被延後。

這種“先兌現後建設”的模式,短期可以吸引投機資本,但很難支撐長期的創新與信任。

與之相比,特斯拉的薪酬計劃更像一個結構化的長期激勵模型。

股權激勵不在初期授予,而在市值達到特定區間並持續一段時間後方可解鎖;此外,獎勵必須與具體成果綁定,包括營收、利潤、用戶或產品落地等可量化指標;最終由股東決定是否通過。

創始人和團隊若想獲得高額回報,必須持續推動市值、現金流與產品的成長。

如果加密行業能夠引入類似結構,讓代幣激勵的釋放與市值表現、產品成果同步觸發,或許能篩選出真正能創造現金流與使用價值的專案。

讓 Web3 從“講故事”真正進入“產品兌現”。

不過這樣的話,好奇,還會有多少人在 Web3 創業呢?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