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區塊鏈行業真的需要創新了
原文標題:區塊鏈行業真的需要創新了
原文作者:律動BlockBeats
原文來源:
轉載:火星財經
作者:likong
2025 年 10 月 29 日,英偉達成爲人類歷史上首家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的公司。同一天,某個幣圈項目的荷蘭拍剛剛結束,開盤就破發,參與者人均虧損 10%。
這是 2025 年最真實的寫照。一邊是英偉達用三個月時間從 4 萬億衝到 5 萬億,市值超過全球加密貨幣總和;另一邊是幣圈全行業的慘淡,比特幣 12 萬美金是唯一高光,山寨幣跌破 3 年前 FTX 崩盤後的水平,交易量同比暴跌 32%。
一位朋友最近說了句話:「今年炒幣在收益率上,完全比不上我媽炒 A 股。」聽起來像笑話,但這就是 2025 年幣圈最真實的處境。當 A 股超過 440 只股票前三季度漲幅翻倍,港股打新首日平均漲幅 38%,黃金漲幅超過 50%,美股 Meme 股動輒翻倍的時候,幣圈人卻輸得鼻青臉腫。
全世界都在漲
2025 年是一個罕見的「瑞年」。幾乎所有資本市場都在漲。
A 股迎來十年一遇的主升浪。科創板的上緯新材因爲沾上 AI 概念,從 7 月 9 日到 10 月 24 日,股價累計漲 1278%,成爲 2025 年 A 股首只 10 倍股。短短 16 個交易日內,上緯新材錄得 11 個 20% 漲停,市值從 30 億元飆升至 371 億元。這樣的造富速度,在 A 股歷史上都極爲罕見。
港股的表現同樣亮眼。恆生指數年內漲幅接近 29%,阿裏巴巴股價翻倍,騰訊漲超 50%。
更讓人眼紅的是港股打新市場。截至 7 月,2025 年已有 52 家公司登入港股上市, 首日破發率僅 23%, 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約 38%。映恩生物首日漲幅高達 116.7%,宜搜科技首日漲 91.72%,毛戈平、老鋪黃金首日分別漲 76.51%、72.84%。有人說「今年打新賺一手,頂別人炒半年」,一點都不誇張。
黃金的漲幅更是驚人。國際金價從年初的 2590 美元漲到 10 月底的 4100 美元,漲幅超過 50%。這可能成爲 1979 年以來金價漲幅最大的一年。標普全球金礦指數飆升 129%,紫金礦業市值突破萬億。
美股更不用說。英偉達、微軟、Meta 都創歷史新高。就連 Meme 股都能讓散戶賺錢。OpenDoor 三個月漲 2000%,Beyond Meat 數天漲 1100%。這些曾經被華爾街拋棄的公司,在散戶的追捧下重新煥發生機。
而幣圈呢?
比特幣確實創下了 12 萬美元的歷史新高,但這個數字對大多數人來說毫無意義。山寨幣跌破 FTX 崩盤後的水平,打新項目開盤即破發,擼毛工作室轉行去港股打新,2025 年 Q3 交易量同比下滑 32%。
區塊鏈還是不是科技行業?
AI 是全球的主題,龍頭當然是 5 萬億美金市值的英偉達,這個數字超過了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和,超過了英法德三國股市的總和,逼近印度股市的總價值。
這個數字背後,是真實的技術壁壘和商業價值。全球的大模型訓練離不開英偉達的芯片,OpenAI、Google、Meta 都是它的客戶。自動駕駛、機器人、AI 應用落地,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算力支撐。這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收入,是真金白銀的利潤。2025 年第三季度,英偉達營收達到 350 億美元,同比增長 94%,淨利潤率超過 50%。
而幣圈呢?幣圈炒過 AI,但也僅是炒過,所謂區塊鏈+AI,但目前沒有一個應用真的能讓人看到「這個牛逼」,行業裏用的 AI 工具都和區塊鏈沒什麼關係。更不用說那些打着 AI 的旗號發幣的假項目。
甚至都有了配套流程,什麼估值要融多少錢,再找到誰能上哪個平台,再找誰融一輪 KOL 輪,最後去哪裏退出,結束下一個。
區塊鏈行業應該是科技行業啊,比特幣是科技板塊龍頭啊,但現在完全看不出來科技了,都是金融。
回顧過去,每一輪牛市都有清晰的技術突破在推動。
2017 年,IC0 和智能合約平台的爆發。以太坊證明了區塊鏈不只是貨幣,還可以承載應用。盡管大部分 IC0 項目最後歸零,但這一輪確實推動了公鏈基礎設施的發展。Vitalik Buterin 提出的智能合約概念,讓無數開發者看到了區塊鏈的可能性。
2020~2021 年,DeFi 和 NFT 的雙重爆發。Uniswap 用自動做市商機制重新定義了交易平台,Aave 和 Compound 讓借貸變得去中心化,Curve 優化了穩定幣交易。這些協議鎖定的總價值一度超過 2000 億美元。NFT 則讓數字所有權有了新的表達形式,從藝術品到遊戲道具,從域名到身分認證。這兩個賽道都是幣圈原生的創新,都解決了真實的問題。
2024 年,市場開始講 AI 的故事,我們還能嘗試做一些 AI 基建,但只有一年。
2025 年,我們開始刷積分。
當然有很多客觀原因,導致了表面上的是流動性不足,但本質還是創新缺失、市值虛高。
從代幣融資到 DeFi,幣圈用了三年。從 DeFi 到現在,又過了四年。但這四年裏,幣圈沒有再出現過任何一個能與 DeFi 比肩的原生創新。
當傳統資本市場在 AI、能源和制造業裏找到新的增長邏輯時,區塊鏈仍困在自我循環的語境裏。英偉達在研發下一代芯片,特斯拉在推進自動駕駛,OpenAI 在訓練更強大的模型。區塊鏈在刷積分。
這是 2025 年區塊鏈最大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