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分析師:山寨幣 ETF 批准難再引爆傳統山寨季

彭博 ETF 分析師 James Seyffart 表示,即將獲批的多支山寨幣 ETF 雖可能帶來市場關注,但不太可能複製比特幣 ETF 所引發的機構資金狂潮,更難重現過去牛市中「山寨季」(Altcoin Season)的全面上漲格局。

當前的「山寨季」已不同以往

Seyffart 在 9 月 4 日接受 Milk Road 採訪時指出,目前的市場更像是 數位資產財務公司(DATCO) 的旺季,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山寨幣季。

他強調,這些數位資產交易公司近期回報驚人,但單一山寨幣的表現與往年相比仍相對低迷。

ETF 審批名單與潛在新資產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新框架,首批獲批的山寨幣 ETF 可能涵蓋 狗狗幣(DOGE)、Chainlink(LINK)、Stellar(XLM)、比特幣現金(BCH)、Avalanche(AVAX)、萊特幣(LTC)、Shiba Inu(SHIB)、Polkadot(DOT)、Solana(SOL)與 Hedera(HBAR)。

未來,若期貨合約在 CFTC 監管交易所連續交易六個月,Cardano(ADA) 與 XRP 等代幣也有望獲得資格。

然而,Seyffart 認為這些產品的市場反響將遠不及比特幣 ETF:「它會像比特幣 ETF 那樣受到追捧嗎?我絕對不會這麼認為。」

機構更偏好多元化配置

Seyffart 預計,機構投資者更傾向於持有 多資產加密籃子 ETF,而非單一山寨幣產品。目前,Grayscale 與 Bitwise 的多資產加密 ETF 已獲得初步技術批准,但仍在等待 SEC 最終放行。

Bitwise 產品涵蓋 10 種加密資產,Grayscale 產品則以市值加權配置 5 種主要加密貨幣。他指出,投資顧問普遍偏好分散風險,而非集中押注單一高波動性代幣。

結構性轉變:資金流向受監管產品

Seyffart 認為,當前市場的制度化程度日益提高,成熟的傳統金融參與者正透過受監管的 ETF 與股票市場工具獲取加密貨幣風險,而非直接購買代幣。

這種結構性轉變意味著,歷史上由散戶與高風險資金推動的「山寨幣季」模式,可能已被永久改寫。

以太坊 ETF 的案例便是一個縮影:雖然在推出初期資金流入龐大,但並未帶動整體山寨幣市場的廣泛上漲,顯示機構更傾向於配置成熟資產,而非投機性替代幣。

结语

隨著山寨幣 ETF 的推出,市場或將迎來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但彭博分析師 Seyffart 的觀點提醒投資者,傳統的「山寨幣季」可能已成過去式。未來的市場節奏,將更多由機構資金與受監管產品主導,而非單純依賴散戶炒作與高風險資金的湧入。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