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研究员

近期发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震惊了整个金融市场。2025年最新公布的就业变动初值为91,远超预期的70和此前的60,这一"爆表"数据不仅没有提振市场信心,反而暴露了美国就业市场的深层危机。
曾经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赞誉为"十分强劲"的就业市场,如今却沦为市场嘲笑的对象。回顾今年6月和7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鲍威尔多次强调就业市场的韧性,并以此为理由推迟降息。然而,数据的真相却令人不安:表面上的就业增长从"稳健"转向"过热",实际上掩盖了行业分化和薪资增速放缓的隐忧。
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有观点认为,如果美联储在6、7月果断降息,可能就能避免现在就业数据"绷不住"的尴尬局面。目前,就业数据与美联储此前表态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其政策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
一方面,美联储的政策逻辑陷入矛盾:一边强调"就业强劲",另一边却面临数据"爆表"暴露需求走弱的现实。另一方面,降息窗口可能已经错失:当前就业数据的"虚高"很可能是"强弩之末",如果美联储将降息时间推迟到9月或更晚,可能会面临被动降息的困境,届时即使降息50个基点也可能无法有效刺激经济。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对币市、美股和A股都产生了显着影响。金融市场参与者正密切关注美联储接下来的政策走向,以及这些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查看原文曾经被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赞誉为"十分强劲"的就业市场,如今却沦为市场嘲笑的对象。回顾今年6月和7月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鲍威尔多次强调就业市场的韧性,并以此为理由推迟降息。然而,数据的真相却令人不安:表面上的就业增长从"稳健"转向"过热",实际上掩盖了行业分化和薪资增速放缓的隐忧。
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有观点认为,如果美联储在6、7月果断降息,可能就能避免现在就业数据"绷不住"的尴尬局面。目前,就业数据与美联储此前表态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其政策公信力受到严重质疑。
一方面,美联储的政策逻辑陷入矛盾:一边强调"就业强劲",另一边却面临数据"爆表"暴露需求走弱的现实。另一方面,降息窗口可能已经错失:当前就业数据的"虚高"很可能是"强弩之末",如果美联储将降息时间推迟到9月或更晚,可能会面临被动降息的困境,届时即使降息50个基点也可能无法有效刺激经济。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对币市、美股和A股都产生了显着影响。金融市场参与者正密切关注美联储接下来的政策走向,以及这些政策可能对全球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