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ther CEO:比特币和黄金将比任何其他货币存在得更久

作者:马丁

当传统货币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更迭,有两种资产正展现出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比特币和黄金‘寿命’将超过任何其他货币」。10 月 12 日,Tether 首席执行官 Paolo Ardoino 在 X 平台上的这一表态,在加密货币和传统金融界引发广泛回响,这不仅是对两种资产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当前货币体系演变的重要判断。

作为全球最大稳定币 USDT 的发行商,Tether 公司自身就对比特币和黄金进行了大规模配置,据公开数据显示,Tether 持有超过 10 万枚比特币(价值超 100 亿美元)以及近 80 吨黄金(价值约 80 亿美元),使其成为除银行和国家外最大的黄金持有者之一。

巨头的选择

在稳定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 Tether 公司,近年来将其利润大量投向比特币和黄金等「安全资产」,这种配置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对这两种资产长期价值的深刻认识。

Paolo Ardoino 直言:「我相信黄金应该比任何国家货币都更安全。因此我认为,如果人们开始担心美国债务的潜在增加,他们可能会考虑替代方案。」 这种观点代表了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担忧。

黄金无疑正在迅速巩固其在 2025 年的「终极避险地位」,近期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比特币也表现出色,在 10 月触及 12.6 万美金的历史高点后,目前仍交易在 11 万美元上方。

数字黄金与实物黄金

比特币常常被称作「数字黄金」,这种类比的意义远超过它们作为价值储存手段的共同作用,两者都具有独立于中央银行、有限供应和普遍认可的特点。

Ardoino 对此有精辟论述:「很多比特币信徒不太愿意谈论黄金,仿佛黄金会削弱比特币的光芒,但事实是,比特币已臻完美,黄金虽不完美,但它并不是比特币的对手,它的对手是法定货币。」

本质上,比特币和黄金共同对抗的是法币的贬值风险, 在当前全球债务激增的背景下——自 1970 年起,全球债务与 GDP 之比从 110%飙升至 360%,这种抗贬值属性显得尤为珍贵。

Tether 不仅自身持有大量黄金,还推出了黄金支持的代币 XAUT,每个代币由一盎司黄金支持,这种将传统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的做法,正显示出金融未来的融合趋势。

机构与央行的入场

对比特币和黄金的认可不仅仅来自 Tether 这样的加密公司,传统金融机构也正积极重新评估这两种资产的价值。

德意志银行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预言,到 2030 年,比特币和黄金将共存于全球央行储备体系中,该行分析师 Marion Laboure 表示:「尽管黄金长期以来是最标准的替代资产,但特朗普政府在今年 3 月作出的建立美国比特币战略储备的里程碑式决定,再次引发央行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持有的激烈讨论。」

这种认可基于深刻的宏观分析:「随着美元走弱,各国央行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比特币能否作为一种可信的储备资产与黄金并存——甚至取代黄金?」 德意志银行认为,「战略性配置比特币可能成为金融安全的现代基石,呼应黄金在 20 世纪的角色。」

华尔街巨头也在积极行动,2025 年以来,机构投资者累计买入 41.7 万枚比特币(约占流通量 2%),而同期散户投资者则卖出 15 万枚,这种「机构买、散户卖」的现象,正拉开一场财富再分配的大幕。

内在价值基石

为什么比特币和黄金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关键在于它们都具有内在的价值支撑。

黄金的价值来自其物理特性和稀缺性,生产等量黄金需要消耗的时间相对稳定,技术提升的影响有限,这使得单位黄金产出的时间相对恒定,成为黄金内在价值长期稳定的根本基础。

比特币的价值则来自于其算法稀缺性和时间凝结,比特币的产出由时间决定,随着区块奖励减半,产出一枚比特币的时间越来越久,这种内在价值是不断增长且不可逆的,使比特币成为长期价值储存的理想选择。

相比之下,法定货币的产出成本几乎为零,单位币值几乎没有凝结什么时间,这就是为什么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黄金已经对美元升值了一百倍,而比特币自诞生后也一路狂飙,让任何传统资产都相形见绌。

黄金的价格上涨已经证明了它的避险地位,多家华尔街金融机构将 2026 年金价上看 4000 美元列为基线情景,而比特币的崛起则展示了技术对金融体系的革命性影响。

无论传统市场如何波动,比特币和黄金都已经显示出超越任何单一主权货币的生命力。正如 Paolo Ardoino 所言,这两种资产很可能将比任何其他货币存在得更久。

BTC-3.51%
XAUT0.6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