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比特币国库热潮:创新幻象下的下一场泡沫?
原文标题:The Coming Bitcoin Treasury Bubble
原文作者: Tony Yazbeck
原文来源:CoinDesk
编译:火星财经,Daisy
近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宣布计划采用比特币作为国库资产。他们将这一举动包装成“远见”:迈向金融未来的大胆一步、对抗通胀的对冲手段、以及企业成熟度的象征。表面上看,这似乎是进步。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比特币国库”多半只是一种危险的干扰,由那些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实际价值的公司推动。
企业国库本来就不是用来做投机的。当公司采用比特币并非出于真正的信念,而是为了博眼球、蹭热点,或作为维持存在感的最后手段时,这反映的不是创新,而是绝望。比特币国库正被包装成创新,但多数情况下,它不过是企业营销噱头而已。若投资者不尽快醒悟,这可能会演变成下一轮 ICO 式泡沫。
僵尸公司与魔幻思维
那些没有真正增长、基本面薄弱,甚至业务正在衰退的公司,开始把比特币当成万能药一样紧紧抓住。这种现象令人不安。他们并没有解决问题,也没有创造价值或打造可持续产品——他们是“僵尸公司”,除了名字还在,早已死透,如今试图靠把比特币订在资产负债表上来借一口生机。
这与2017年早期 ICO 狂潮如出一辙。当时,一批无实际前景的项目通过发行代币筹集了数十亿美元,却没有任何现实用例或落地路线。后来,其中大多数项目崩盘,让散户投资者手里只剩下一堆毫无价值的代币。如今的比特币国库叙事,正在把周期重演的风险重新拉到舞台中央。区别在于,这一次,企业炒作的核心对象不再是某个高风险代币,而是比特币本身。
比特币不是问题——它依然是最安全、最去中心化、最抗审查的货币网络。问题在于,那些企业把比特币当成公关策略,而不是基于长期信念的国库资产。
为什么现在重要:炒作正在升温
那么,为什么此刻需要发出警告?因为炒作正在加速。正如零利率环境曾为鲁莽的 ICO 投机点燃导火索,如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环境,让企业领导者急于展示创新姿态。而比特币国库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看似无需修复商业模式就能“变得创新”的路径。
但这一次的风险远大于 ICO 时代。当一家公司把比特币放进资产负债表时,它赌的不只是市场情绪,而是股东资本。这为员工、养老金计划和散户投资者带来了系统性风险。
对普通人来说,这种推销方式非常诱人:“不用学习自我托管,也不用自己买比特币,只要买持有比特币的公司股票就行。”
听起来像是更安全的方式,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它在比特币之上叠加了企业风险、债务敞口和治理缺陷,将一种坚固的资产变成了脆弱的衍生品。
真实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明确:个人应该直接持有比特币,并自我托管。
从 Mt. Gox 到 FTX,这些失败交易所和崩塌中介留下的教训已经再清楚不过。把资产控制权交给公司,等于背离了比特币存在的根本意义。
少数拥有稳健商业模式和清晰战略的公司,或许能在比特币国库策略上取得成功——但那将是例外。绝大多数公司会失败,因为它们既不了解比特币的精神,也不符合金融现实。它们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榨取注意力。
那赢家怎么办?
当然,也有反例。以 Michael Saylor 领导下的 MicroStrategy 为例,它因激进囤积比特币作为核心国库资产而备受关注。有人认为,这类企业持币策略能带来更广泛的合法性,加速机构采用。
的确,少数资本充足、纪律严格的公司可能承受住波动,并将比特币以有意义的方式纳入体系——但这种情况并不普遍。
在每一个赢家背后,都会有几十个输家——那些资产负债表岌岌可危、管理层鲁莽的公司,把比特币当成短期噱头。越是有高调成功案例出圈,这些投机者越容易用借来的光环包装自己、忽悠投资者。
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企业国库持有比特币,也永远无法等同于个人掌握自己的私钥。股东仍然要承受管理层决策、监管风险,以及层层中介结构的影响。比特币真正的力量来自直接拥有,而不是企业托管。
比特币是比特币,其他都不是
未来几个月,比特币国库可能会继续占据头条。有些会被吹捧为“有远见”,而另一些则会在波动中悄然爆雷、被遗忘。只要投资者仍然相信,把比特币绑在一家弱势公司身上就能让它 magically 看起来更强,这个泡沫就会继续膨胀。
但历史早就给出答案:炒作周期最终都会破灭。ICO 热潮崩盘过,“元宇宙狂潮”也熄火了。比特币国库若继续沿着现在的叙事走下去,同样难逃结局。
正确的道路很简单
真正相信比特币的人,应该直接购买(或赚取)并自行托管。这不会制造醒目的新闻,也不会让公司股票暴涨,但它是唯一符合比特币初衷、同时能抵御企业管理失败和风险的方法。
下一轮泡沫不必像 ICO 那样伤害散户。如果人们能识别风险,不被企业比特币国库的营销叙事迷惑,这一周期可能迎来不同结局。
但如果炒作再次压倒基本面,崩盘将迅速而残酷。比特币不是致富捷径,也没有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