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活动: #PTB创作大赛# 💥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TB、CandyDrop 第77期或 Launchpool 活动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5,000 PTB 奖励!
CandyDrop 第77期:CandyDrop x PTB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922
PTB Launchpool 火热进行中: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934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0日 12:00 – 9月14日24:00 UTC +8
📌 参与方式:
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PTB、CandyDrop 或 Launchpool 相关
内容不少于 80 字
帖子添加话题: #PTB创作大赛#
附上 CandyDrop 或 Launchpool 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
🥇 一等奖(1名):2,000 PTB
🥈 二等奖(3名):800 PTB/人
🥉 三等奖(2名):300 PTB/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或刷量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中国拚 GDP 同时拖垮房市,全面解密「市长经济」真实内幕
著名中国经济学家金刻羽 (Keyu Jin) 在专访时,深入解析中国独特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指出中国的中央领导权力高度集中,地方官员的升迁或去留,几乎都掌握在中央手里。
而这样的制度设计,让地方政府之间形成强烈竞争,也造就了中国式的「市长经济」现象。从最初拼 GDP,到后来疯狂盖房地产、扶植电动车与新能源产业,中国地方政府一度推动了高速的经济扩张,但也留下不少隐忧。
地方官员升迁与否,完全由北京中央掌握
Jin 表示,中国的政治核心是中央高度集权,地方官员是否能升官、被惩处甚至下台,完全取决于中央。这种制度让地方政府很清楚,必须展现出比隔壁市更好的成绩,才有机会往上爬。
拚 GDP 点燃「市长经济」,中国房地产周期开跑
Jin 透露,早期地方市长的绩效几乎只看 GDP。以南京市为例,市长会紧盯着隔壁城市的 GDP 数字。
这种竞争相当激烈,因为每个市长都想在官场上「更上一层楼」。结果就是,一开始各地拚命推出口、搞工业化,后来发现卖土地、搞房地产能带来庞大财政收入,于是掀起一波疯狂的「卖地盖房」潮。
而地方政府有了钱,又再投入更多产业扶植,进一步加快经济循环。这就是中国房地产周期的起源,一切都是地方官员为了「绩效考核」设计下的产物。
为了 GDP 不理环保,消费成中国最大问题
Jin 表示,这样的趋势让中央为此调整考核标准。例如「环保」曾被列入指标之一,但因为与 GDP 相互冲突,地方政府较为消极,直到中央严格把「环保不力」当作扣分项目,北京才真的出现「天天蓝天」。
不过最大的挑战在于消费。Jin 指出,中国虽然是全球制造大国,但个人消费能力却跟不上。假设把「消费」纳入地方官员考核指标,才有可能促使地方政府更重视社会安全网、医疗、养老与就业,让民众敢花钱而不是只存钱。
(注:天天蓝天,暗指北京过去因为工业排放严重,天空被雾霾严重影响,但在中央硬性要求后,短时间内空气品质大幅改善。)
科技竞赛成隐性指标,砸钱乱投浪费资源
Jin 指出近几年,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考核指标变成「创新与科技」,让全国各地都投入电动车,据说已有 80 个城市都有自家品牌。
太阳能板、半导体、AI 新创也成为地方重点扶植对象,甚至每个地方都想捧出「自己的冠军企业」。虽然这种竞争带动了产业发展,但也造成大量资金浪费,导致许多企业陆续被淘汰。
中国产业政策助振兴,但伴随浪费与低效
Jin 坦言,这种「国家力挺节合地方竞争」的模式虽然效率不高,资金错配严重,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却是成功的。
电动车、太阳能、甚至半导体,都是在地方政府一窝蜂投入下,才快速追上国际脚步。问题是当市场已经成熟,国家若不及时退场,就会出现浪费与低效产生。理论上,市场竞争与创投资金才应该决定谁能留下。
中西仍因政治制度而有所差异
主持人提问,为什么美国或西方不搞「市长经济」。
Jin 表示,原因在于政治制度不同。中国地方市长只要取悦中央就能得到升迁,但在西方要靠选票,所以要先满足选民需求,因此更重视教育、医疗、社会福利,而不是单纯拼经济数字。
长远计划与「短平快」矛盾,中国新世代意识崛起
Jin 透露,中国另一个特色是「既长远又急躁」的矛盾文化。长远来看在于,中央可以规划二十年以上的发展,父母也愿意为孩子投资数十年。
另一面则是所谓「短、平、快」,这原本是排球战术,后来变成经济社会常用语,意思是要短期见效、快速获利、情感或合作很扁平化。这种心态让很多中国企业能在五到十年内爆红,但也容易快速凋零。疫情后,加上经济放缓,这种文化正在减弱,年轻一代更关心品质与长期价值。
「市长经济」带来高速成长,能否转型消费为主成考验
总体来看,中国「市长经济」模式在过去几十年确实推动了高速成长,也让中国在新产业中取得领先。
不过,资源浪费、消费不足与短期心态,仍是当下最迫切的挑战。未来能不能把考核标准从拼生产转向拼「消费」,可能会决定中国能不能从「制造大国」转型为真正的「消费强国」。
这篇文章 中国拚 GDP 同时拖垮房市,全面解密「市长经济」真实内幕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