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機構買家 (QIB):定義及資格

robot
摘要生成中

我一直覺得很有趣的是,某些投資者是如何獲得那些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仍然隱藏的獨家投資機會的。合格機構買家(QIBs)的概念完美地說明了金融世界中的這種分歧。

這些QIB並不是普通投資者——他們是財務巨頭,擁有深厚的資金和所謂的復雜市場知識。保險公司、投資公司、養老金基金和某些銀行可以獲得這一令人垂涎的資格,但前提是他們管理的證券至少達到$100 百萬。這基本上是一個金融精英的專屬俱樂部。

讓我感到惱火的是,這種稱號使這些機構能夠接觸到普通投資者無法觸及的私募和證券。理由是什麼呢?這些大玩家據說可以“自我保護”,不需要保護普通投資者的法規。方便,是不是?

QIB在市場中確實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提供流動性和穩定性。它們的大規模交易有助於在波動時期保持市場運作。對於尋求資本的公司來說,與QIB打交道意味着面臨更少的監管障礙,同時獲得可觀的資金。

144A規則進一步鞏固了這種雙層系統。該SEC法規允許公司向合格機構投資者(QIBs)出售未註冊證券,而無需經過公共發行所需的昂貴註冊流程。外國公司特別受益於這一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的捷徑。

雖然追蹤QIB投資選擇可能爲個人投資者提供一些洞見,但基本現實仍然是——我們在不同的聯盟中玩着不同的規則。這些機構巨頭能夠提前接觸到潛在的盈利交易,而我們其他人則只能等待那些流入公共市場的交易。

該系統可能會提高市場效率,但它也以某種方式加劇了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之間的差距,這在某些時候感覺根本不公平。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