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藍白出行季」週邊徵集令來啦!
📸 活動主題:#GateAnywhere 🌍
讓我們一起,讓「藍白」出現在更多地方。
—— 打開大門,Gate Anywhere
帶上你的 Gate 週邊,記錄藍白出現的每個角落!
旅行、通勤、辦公桌、咖啡館、街頭地標……
無論在哪裏,只要有 Gate,都能成爲風景 💙
💡 創作靈感:不限形式、不限風格!
Gate 週邊展示
藍白配色穿搭
Gate logo 創意拍攝
活動、聚會、旅行現場
越有故事感、越有巧思,就越容易被看見 ✨
✅ 參與步驟: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帶有 Gate 元素的照片或視頻(Logo、週邊、藍白配色等均可)
2️⃣ 添加話題 #GateAnywhere 並寫下你的創作靈感或旅行故事
3️⃣ 將帖子分享到 Twitter(X),並提交推文連結: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31
📢 推文瀏覽量 Top 10 將獲得額外獎勵!
🎁 獎勵設置:
🏆 最佳創意獎:Gate X RedBull 積木賽車禮盒 *1
🥇 優秀創意獎(3名):Gate 茶具套裝
🎊 參與獎(10名):Gate X RedBull 雙肩包
📣 分享獎(5名):Gate X RedBull 隨行杯
🌍 因物流原因無法領取週邊的用戶可兌換等值合約體驗券:
積木賽
在加密領域,你不可能「不玩」槓杆?
撰文:rosie
編譯:AididiaoJP,Foresight News
2025 年 10 月 10 日,24 小時內 190 億美元被清算,160 萬交易者血本無歸。
加密領域有史以來最大的清算事件,清算規模是之前最高價值的 9 倍。
而 6 個月後,每個人都會回來做一模一樣的事,很可能也包括我。
一夜之間人人都成了專家
崩盤之後,加密推特變成了風險管理研討會。「你本該保持反脆弱的」「絕不要用槓杆」「這就是我持有現金的原因。」
有趣的是,喊得最大聲的總是那些一直持有穩定幣的人。10 月 9 號的時候這些高見在哪呢?哦對了,你們當時在發關於錯過漲行情的懊悔帖。
「反脆弱」的真正含義(以及爲什麼它在這裏不適用)
人們一直在不加理解地濫用反脆弱的概念。
反脆弱並不意味着「謹慎行事」。它意味着從波動性中獲益,混亂讓你變得更強大,而不是更脆弱。
但問題在於:槓杆交易者並不從波動性收益,他們被波動性摧毀。
當你開 10 倍多頭而市場下跌 15% 時,你並沒有從混亂中變得更強。你被清算了,那不是反脆弱。那是多了幾步操作的脆弱。
真正的反脆弱意味着你不依賴於任何單一條件;但加密領域的每個人都依賴於一件事:價格漲,或者至少不在 20 分鍾內暴跌 15%。
穩健 vs 反脆弱
穩健 = 「我不希望波動性影響到我」
反脆弱 = 「我希望波動性讓我更強」
持有穩定幣?那頂多是穩健。你受到了保護,但你無法從市場變動中獲益。你也無法從漲行情中獲益,你只是在場,安全且貧窮。
而這些人正是喊「只管保持反脆弱」最大聲的人。他們置身事外,錯過了一切,現在因爲別人受了傷而覺得自己被證明了是對的。
使用槓杆?那只是脆弱,波動性會摧毀你。
那麼加密領域裏什麼才是真正反脆弱的呢?老實說,沒人搞明白。也許是在重大消息發布前做空的人,但那看起來更像是他們只是擁有內幕信息。
我們都深陷其中的遊戲
以下是沒人願意承認的事實:在加密領域,你不可能「不玩」槓杆。
完全置身事外?你會看着身邊所有人幾個月下來都賺了錢。你的購買力在通脹持續中消亡,機會消失。
而且說實話,如果你只有 5000 美金可以玩,你通過現貨交易是賺不到改變人生的錢的。所以人們使用槓杆,不是因爲這樣做聰明,而是因爲一年內把 5000 美金變成 6000 美金改變不了什麼。
置身事外感覺是負責任的,直到你看着所有其他人賺了 10 倍而你還在「聰明」着。至少被摧毀意味着你嘗試過。
爲什麼每個人都會重蹈覆轍
6 個月後,那些失去一切的人會再次使用槓杆,不是因爲他們愚蠢,而是因爲替代方案是什麼?
永遠持有穩定幣,而下一個週期在你缺席時發生?看着別人用狗幣收益買房,而你卻一直在「聰明」着?
每個人都認識那些在比特幣 100 美元、以太坊 10 美元、Solana 1 美元時錯過的人。他們每次都在「小心謹慎」。現在他們還在朝九晚五地上班,而其他人都退休了。
在加密領域謹慎行事只是一種緩慢的保持貧窮的方式。
我們都知道遊戲是被操縱的
你知道遊戲是被操縱的,你知道有人擁有更好的信息,你知道基礎設施在崩盤時會崩潰,你都知道這一切。
但問題是:其他人都在玩。而當其他人都在玩時,你並不是在做獨立的選擇,你是在對你周圍所有人的行爲做出反應。
這實際上只是一個協調博弈。當你整個社交網絡都在加密領域,當你的時間線上滿是收益截圖,當機會流向那些參與其中的人時,置身事外意味着你被拋棄了。
如果你是唯一不在牌桌上的人,你賺不到改變人生的錢。如果你不參與,你就無法保持與生態系統的連接。
爲什麼那些「專家」是在胡說
在 10 月 10 日之後給出建議的人分爲幾類:
也被清算了但不承認。置身事外,錯過了整個漲行情,現在看到別人虧損覺得自己被證明了是對的。或者只是運氣好對了,卻認爲是自己的本事。
那些持有穩定幣的人是最糟糕的。他們幾個月來置身事外,發着懊悔帖,而其他所有人都在賺錢。現在他們因爲有人被清算而可以感覺高人一等了。
沒人真正搞明白了這件事。我們都只是在一個不確定的遊戲中下着不同的賭注。
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
以下是每個人都見過的週期:
第 1-2 個月:每個人都發誓不用槓杆了。「再也不用了。」「加密貨幣是騙局。」「我退出了。」
第 3-4 個月:新的敘事出現。留下來的人開始曬收益。FOMO 慢慢累積。
第 5-6 個月:槓杆回歸。「這次不一樣了。」「我從上次吸取了教訓。」「只是小倉位。」
然後一切重演。
大多數人都會成爲這個週期的一部分。不是因爲他們笨,而是因爲替代方案是坐在場外看着其他所有人玩。
兩種選擇都很糟糕
你可以參與,並冒着被清算的風險。或者置身事外,看着其他所有人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
對信息不對稱的邏輯反應應該是更小的倉位、更長的時間框架、更多的多樣化。但那不是實際發生的情況,因爲當你周圍的每個人都在使用槓杆並曬出盈利時,保守的策略感覺就像在輸。
這不理性,這是反射性的。你不是在真空中做決策,是在看着其他所有人用你避開的策略賺錢的同時做決策。
如果你在 10 月 10 日被摧毀了
如果你失去了一切,休息一段時間。
關上圖表,刪除應用一會兒,出去走走,去健身房鍛煉,和那些不知道永續合約是什麼的人聊聊天。
FOMO 情緒一個月後還會在那裏,敘事還會繼續,加密貨幣不會消失。
但是在你心態失衡時急於回本,試圖把虧掉的全部賺回來?那會讓你被摧毀兩次。
接受這次虧損,吸取能學到的教訓。等你思路清晰時再回來,而不是在你急於挽回損失的時候。
記住:那些喊着要反脆弱的人可能壓根就沒參與,別讓他們讓你因爲嘗試過而感到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