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關注企業價值,老實說,它比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的要有用得多。這個公式看起來很簡單 - 市值加上債務減去現金 - 但它揭示了你在投資一家公司時實際上購買的東西的很多信息。



當我評估股票時,我發現企業價值(EV)比僅僅看市值給我提供了更清晰的視角。兩家公司可能股價相同,但債務負擔或現金儲備卻大相徑庭。以耐克和家得寶爲例 - 市值相似,但家得寶的淨債務幾乎比耐克多$30 億,這 dramatically 改變了你實際購買的東西。

讓我感到沮喪的是,許多投資者專注於股價或市盈率,而沒有考慮完整的財務結構。一家公司可能在市值上看起來便宜,但如果他們深陷債務,企業價值(EV)則完全是另一個故事。

在比較不同行業的公司時,我發現企業價值(EV)特別具有啓發性。它穿透了不同資本結構的噪音,專注於運營的實際價值。而對於收購分析而言?這絕對是必不可少的——它展示了超越僅僅購買股份的真實價格標籤。

EV/EBITDA比率讓我避免了幾筆潛在的糟糕投資。看起來合理定價的公司在考慮到其債務義務後,突然顯得被高估。

值得注意的一個限制是,EV 計算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準確和最新的信息。擁有隱藏負債或限制現金的公司可能會使這一指標產生誤導。我之前曾因假設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現金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而受到損失,實際上並非如此。

盡管如此,在這個波動的市場中,要理解購買股票時你真正支付的是什麼,企業價值仍然是我常用的指標之一。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