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情緒治國"引爆金融震蕩:一日改口背後的美國困局



中國在短短兩天內連發八份公告,精準鎖定稀土出口與海運管制兩大關鍵領域——前者是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後者是全球貿易的"動脈"。政策落地瞬間引發全球市場緊張,所有目光聚焦於美國,等待川普的應對。

川普的第一反應,再次印證了"衝動治國"的標籤。數小時內,他在社交平台發布長文,情緒激烈地指責中國"挑釁",揚言將中國產品關稅提至100%,並宣布取消原定會面與通話。在他看來,這是展示強硬的反擊,卻直接觸發美股"災難三分鍾":當晚美股閃崩,美國七大科技巨頭單日市值蒸發約5萬億美元,全球超152萬投資者被"清倉",帳戶歸零。

財經評論員丹·格林豪斯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場金融風暴的導火索並非中國政策,而是川普的情緒化言論——市場最怕的從來不是關稅或制裁,而是領導人的非理性決策。這一事件徹底暴露了美國經濟的脆弱:過去依靠科技股與联准会寬松支撐的美股,如今竟能被個人情緒輕易掀起風浪,資本市場信心早已建立在恐懼與不確定之上。最終受損的,是美國投資者、企業與養老金基金,這場"自我報復式反擊",讓全球化時代"情緒化決策比制裁更危險"成爲冰冷現實。

戲劇性轉折在8小時後上演。意識到局面失控的川普突然改口,稱"無論如何都會會面",甚至表示願在韓國等待中國代表團,態度轉變之快讓市場與媒體錯愕。採訪中,他不復此前的亢奮,取而代之的是疲憊與語塞,回答問題時頻繁卡殼、前後矛盾,還突然跳轉至諾貝爾和平獎與中東局勢話題,邏輯混亂如"即興思考",引發外界對美國政策失向的強烈質疑。

盟友與企業的反應更顯現實。德國政府幾小時前剛發表強硬聲明,呼籲歐洲減少對華供應鏈依賴,川普的改口使其陷入尷尬境地;高通第一時間配合中方市場調查,阿斯麥則繞開美國政府,直接遊說本國與華盛頓,希望緩和關係以避免貿易升級。川普本想借強硬姿態秀領導力,卻在市場崩盤、盟友失望、企業不滿的多重壓力下,暴露了決策層的混亂與無力。

事實上,中國的政策只是一個觸發點,真正讓美國陷入混亂的,是早已積壓的內憂。高通脹未得到緩解、財政赤字創下新高、政府停擺風波剛剛平息,白宮預算辦公室又宣布裁員4000名聯邦僱員,引發民衆廣泛不滿;與此同時,國防部卻計劃投入巨資爲愛達荷州的卡塔爾空軍建設訓練基地,被批評爲"用納稅人的錢幫別國打仗,卻不給本國工人提供保障"。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下,川普的"加稅反擊"本想轉移國內注意力,最終卻適得其反,加劇了內部矛盾。

這場不到24小時的風波,撕開了川普政府的核心問題:決策隨情緒搖擺,缺乏理性判斷,無視經濟規律。當政治淪爲情緒宣泄的工具,當領導人不顧決策後果肆意妄爲,美國的危機便不再來自外部威脅,而是從內部開始瓦解——真正拖垮美國的,從來不是別人的動作,而是自身的失序、制度的失靈與信任的崩塌。
ETH7.51%
BTC2.4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