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我在過去的兩周裏一直在研究國債,老實說,我不理解這種炒作。
您實際上承擔了雙重非系統性風險:首先是來自已經波動的基礎資產,其次是來自國庫本身。
此外,稀釋是模型的一部分,因此您可以確保隨着時間的推移會受到其影響。
從技術角度來看,市場結構不可靠,沒有有意義的關鍵點,也沒有可以依賴的價格歷史,只有波動性。
我理解這個論點:國債是一種高貝塔投資,有時你可以利用低淨資產值來擠出幾個額外的百分點。但人們忘記了國債並不一定要直接跟蹤基礎資產。
它們在不同的流動性池中運行,擁有不同的市場制造商,並且承載着自身非常高的非系統性風險,以及資產本身的風險。
所以我的問題依然是:爲什麼你會購買國庫,而不是直接持有基礎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