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真的可靠嗎?

robot
摘要生成中

作爲一名交易者,我已經有幾年了,我總是質疑技術分析是否真的像大家所說的那麼有效。別誤解我的意思——我每天都在使用這些圖表和指標,但有時我覺得我更像是在觀察一幅抽象藝術而不是一項科學工具。

技術分析出現於幾個世紀前,最初的形式出現在阿姆斯特丹和日本,但真正引發人們對價格模式癡迷的是查爾斯·道。那麼現在呢?我們有一支畫着圖表線條的軍隊,相信自己能夠預測未來。

技術分析最荒謬的是,它之所以有效,主要是因爲很多人相信它有效!這幾乎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 當成千上萬的交易者關注同一個超買的RSI指標時,價格肯定會出現修正。這並不是因爲RSI是神奇的,而是因爲每個人都在對同一個信號作出反應!

捍衛者會說“每個圖表分析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分析圖表,但讓我們誠實一點:大多數人使用的都是相同的基本指標——移動平均線、相對強弱指數、MACD、布林帶……而且誰沒有因爲那個完美的“金叉”而感到興奮,卻在之後看到價格立刻崩潰呢?

在加密市場中,事情變得更加混亂。一條意外的消息或某個古怪億萬富翁的一條推文,就會讓你所有完美的技術分析化爲烏有。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固執地依戀着我們的彩色圖表。

我並不是說技術分析是無用的。它有其價值,特別是在流動性高的市場中。但必須現實一點:它在短期和波動市場中不斷失敗。因此,我總是補充基本面分析,老實說,還有一點直覺。

真正的問題是,當人們將技術分析視爲一門精確的科學時,實際上它更接近於羣衆心理學。我們都在觀察相同的模式,並以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直到我們不再如此。

在一天結束時,我將技術分析視爲衆多工具中的一種,而不是水晶球。也許這對我們所有試圖在這個不可預測的金融市場中航行的人來說是最明智的做法。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