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美联储货币政策 回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貨幣政策歷程,不禁感慨联准会又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當年大規模量化寬松帶來的後果,我們至今仍在承受。如今聽聞鮑曼預計2025年將有三次降息,經合組織也預測2025到2026年初會有多次降息,不由得讓人聯想到當年的情形。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一輪緊縮後的放松週期,都像是在走鋼絲,既要防通縮,又要控通脹,還要兼顧就業和經濟增長。回顧過去的項目案例,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告訴我們要密切關注政策走向,因爲它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這次的降息預期似乎來得更早一些,或許反映了決策層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但我們也要警惕,過度寬松可能帶來的資產泡沫和通脹風險。畢竟08年後那輪超級寬松,最終也爲今天的高通脹埋下了伏筆。
作爲見證了多個經濟週期的老人,我想提醒大家:政策週期往往比經濟週期更快,投資決策要着眼長遠,不要被短期波動迷惑了眼睛。歷史終將重演,但細節總有不同,關鍵是要在變與不變中把握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