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熱潮下的「預測市場」:為何加密創投正押注這個或比股票市場更大的賽道?

2025 年,預測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時刻。從 Polymarket、Kalshi 到新創 The Clearing Company,一波波高額融資正在湧入這個曾經的小眾領域。數據顯示,今年已有 11 筆交易籌集超過 2.16 億美元,遠超 2024 年的 8,000 萬美元與 2021 年的 6,000 萬美元。

這股資金熱潮背後,不僅有宏觀環境與監管突破的推動,還有十多年基礎設施積累帶來的「臨界點效應」。

資金湧入:從邊緣到聚光燈下

The Clearing Company:由 Polymarket 與 Kalshi 前員工創立,種子輪即獲 1,500 萬美元

Kalshi:6 月獲 Paradigm 領投 1.85 億美元,估值達 20 億美元,並與 Robinhood 合作開發體育市場

Polymarket:籌資超 2 億美元,由 Peter Thiel 的 Founders Fund 領投,並以 1.12 億美元 收購衍生品交易所 QCEX 重返美國市場

同時,X(Twitter)等巨頭也在佈局預測市場,顯示該賽道已從鏈上實驗走向主流舞台。

為何是現在?四大驅動因素

需求持久化:2024 年美國大選後,交易量並未下滑,反而轉向體育、經濟與文化事件

文化可見度:與 X 合作、媒體引用,讓預測市場成為政商界與公眾的資訊來源

監管突破:CFTC 撤回對 Kalshi 的上訴,實質性放行選舉合約;批准 Polymarket 收購 QCEX 重返美國

基礎設施成熟:智能合約、安全預言機、穩定幣與監管框架經過十多年完善

為何只有 Polymarket 與 Kalshi 突圍?

流動性護城河:Kalshi 用五年時間在市場轉暖前建立深度流動性;Polymarket 則以現金獎勵與做市部門擴大交易量

品牌與心智佔有率:Polymarket 幾乎成為「預測市場」的代名詞;Kalshi 則依靠機構信譽與合規形象

生存韌性:在監管壓力與低迷期中堅持運營,先發優勢轉化為長期主導地位

未來增長路徑:或與股票市場競爭

機構採用:對沖基金與大型資管機構可將預測市場作為直接對沖工具

跨界整合:FanDuel、DraftKings 等體育娛樂平台有望切入,帶來數千億美元級別的增量市場

產品創新:用戶生成市場、鏈上流動性、信任最小化的結算機制

宏大願景:經濟學家 Robin Hanson 提出的「futarchy」模式——用預測市場輔助政策制定

風險與挑戰

流動性脆弱:小平台難以突破「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

事件客觀性:部分合約需依賴預言機或仲裁員,可能引發爭議

聲譽風險:涉及戰爭、恐怖主義等敏感事件可能引發監管打擊

誠信問題:內幕交易、有毒資金流、缺乏 KYC 的平台易損害用戶體驗

結語

預測市場的投資價值,正來自於需求的持久性、文化滲透、監管鬆綁與基礎設施成熟度的疊加效應。雖然流動性與合規挑戰依然存在,但隨著機構資金與跨界平台的加入,這個賽道或將從「小眾實驗」成長為可與股票市場分庭抗禮的全球性交易基礎設施。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