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被爆用 AI 偷改創作者影片,官方:不會是最後一次

近期有 YouTuber 發現自己的短影片 (Shorts) 上傳後,竟然被平台自動「偷改」成不同畫質、特效的版本。經過諸多爭議後,YouTube 才終於承認正進行一項「AI 自動修正影片」的實驗,而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創作者率先發現,影片被 Youtube 偷動手腳

據彭博報導,有 Youtuber 上傳 Shorts 後,發現影片與他在 Instagram 上傳的版本不同,出現影片人物像是「塑膠般不自然」,「陰影還過度鮮明」等異常狀況。

他進一步比對後,推斷是 YouTube 使用 AI 技術,還偷偷修改影片內容,卻沒有告知創作者。Youtuber 表示,這會讓觀眾誤以為他本人在製作時就用 AI,嚴重影響信任感。

YouTube 承認在做實驗,但強調「不是生成式 AI」

事件曝光後,YouTube 創作者聯絡人 Rene Ritchie 在 X 發文,承認公司正進行一項「自動去模糊、降噪、提高清晰度」的實驗。不過他強調,這並非生成式 AI,而是類似手機自動美化的「傳統機器學習」,只做技術性調整,不會改變影片解析度。

雖然 Youtube 官方出面澄清,但爭議仍未平息。有許多創作者認為平台「偷偷改圖」的行為,加深外界對 AI 影像操弄的疑慮。

AI 修改機制,恐為 Youtube 點擊流量誘餌之一

而這位 Youtuber 表示,自己從未使用 AI 來製作影片,但 YouTube 的修改行為,卻讓觀眾誤會他在靠 AI。也有娛樂產業人士警告,只要創作者粉絲察覺影片有 AI 元素,會立刻留言抗議。

甚至有創作者懷疑,這種「偷偷改圖」的做法,會讓 AI 內容變成「新一代的點擊誘餌」。

外界推測 YouTube 想塑造「統一美學」,設立淘汰機制

美國老牌期刊《The Atlantic》質疑 YouTube 可能是在刻意打造「統一美學」,訓練觀眾習慣 AI 改造的畫面。

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則懷疑 YouTube 是否也介入過好萊塢明星威爾史密斯 (Will Smith) 的 AI 影片爭議。對此,YouTube 發言人僅回應,平台沒參與該案。

但 Youtube 表示這項實驗的出發點是「提升觀眾體驗」。但業界人士普遍認為,YouTube 的核心目標仍是增加觀看時間與廣告收益,若無法帶來流量,就會被淘汰。

允許創作者「取消」AI 機制

影片引爆輿論後一週,Ritchie 再度回應稱 YouTube「已聽見大家的意見」,會提供創作者選擇退出這項「去模糊」功能的機制。

YouTube 發言人也對此補充,這並不是第一次平台在影片後製階段進行「自動強化」,只是過往並未主動公開細節。而這起風波,恐怕也不是最後一次。

這篇文章 YouTube 被爆用 AI 偷改創作者影片,官方:不會是最後一次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