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將進入「降預期」的大周期?

robot
摘要生成中

撰文:Haotian

1)項目方 Builder 降預期,從融資上千萬估值上億的豪華創業天團,重新回到 10 萬刀融資也不嫌少,小米加步槍的作戰心態,能「苟活」下去才是第一位;

2)VC 投資人降預期,原先跟着大 VC Fomo 跟投的高 Valuation 模式不奏效了,能活下來的 VC,必然會回歸尋找小而美的創新技術團隊 or 會搞事情的 Ponzi,小投資、多標的、快退出會成爲主流,什麼,攢局??也得夠得上攢局的門檻才行;

3)持幣 Holder 降預期,之前守着「技術敘事 + 長期主義」,總想循跡過往經驗主義來搞一把大的(10-100 倍),以後散戶不得不強化「Trader」技能,在有一些基本投研學習能力的前提下,適當增加交易頻率,放棄百倍千倍的幻覺,3-5 倍已經是地獄難度(純 PVP 彩票邏輯除外)。畢竟,這一屆 Holder 的處境有多殘酷,大家都教訓深刻;

4)空投擼 er 降預期,當所有人圍着注意力焦點擼毛的時候,其實會讓潛在的擼空投 Reward 空間收窄,畢竟在工作室工業化流水線已經極其成熟的背景下。所以,大概率「悄悄擼」會成爲常態,動不動上萬號的擼毛投入也會成爲歷史,主打一個能零擼絕不下重注,能私享機會,絕不和他人分食;

5)市場敘事降預期,過去 Crypto 市場總會追逐「敘事共振」效應,從 DeFi、NFT、GameFi、再到 Restaking、BTCFi、鏈抽象、AI Agent,每一輪敘事都想上演曾經的 DeFi Summer 輝煌,但事實證明,敘事的預期演變已經越來越弱,市場很難靠單一技術敘事就支撐起巨大的市場泡沫,或許多點開花的微型敘事會成爲常態;

6)鏈 infra 構建降預期,Crypto 過去一直靠不斷堆疊 infra 敘事擴大預期,從高性能 layer1 到 Rolllup layer2,以及各種走差異化技術路線的鏈架構模式,事實證明,純技術爲王的時代結束了,以後市場只會轉向「注意力爲王」,只有技術,沒有社區粘性和資金持續沉澱流通的 infra 將失去市場;

7)CEX 財富效應降預期,很長一段時間,CEX 由於掌握絕大多數流動性而成了輿論和話題的焦點,所謂的「CEX 上幣效應」和「DEX PVP 自由市場」成了市場注意力追逐的 AB 面,但過於依賴 CEX 制造財富效應的結果必然是上幣效應越來越弱,歸根結底,財富效應應該由項目的長期 Build 周期和上車成本決定。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