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些銀行申請了香港穩定幣牌照?

2025年8月1日,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在此背景下,全球金融機構紛紛將目光投向這片充滿機遇的沃土。其中,中資銀行的動向尤爲引人注目,它們的參與不僅是商業布局,更被視爲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風向標。

截至8月底,已有高達77家機構向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表達了申請牌照的意向,但金管局已明確表示,首階段只會發放極少數牌照。在這場“百裏挑一”的角逐中,哪些中資銀行已經入場,成爲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不止中資銀行

據悉,至少有兩家中國頂級的國有銀行通過其香港子公司,明確表達了申請穩定幣牌照的意向。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 (ICBC (Asia)) 據香港媒體《信報》報道,作爲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在香港的分支機構——工銀亞洲,已經向金管局表達了申請意向。這一舉動意義重大,它不僅代表着中資銀行對香港Web3.0發展路徑的高度認可,更可能與人民幣國際化的長遠戰略目標遙相呼應,探索在香港這一離岸中心,推出受監管的、與離岸人民幣(CNH)掛鉤的穩定幣的可能性。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 (BOCHK) 中銀香港不僅有意申請牌照,更已爲此設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積極推進相關進程,力求成爲首批持牌機構,這意味着香港三大發鈔行中的兩家均已入場(另一家爲渣打銀行)。中銀香港作爲香港主要的商業銀行集團,其參與穩定幣牌照的申請同樣被市場寄予厚望。外界普遍解讀,中銀香港若能成功獲批,其業務不僅將深刻影響香港本地的數字資產生態,更有可能與離岸人民幣(CNH)掛鉤的穩定幣發展產生聯動,成爲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試驗田”。

這兩大國有銀行的參與,清晰地勾勒出一條由傳統金融巨頭主導香港穩定幣市場的路徑。這與歐美市場多由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引領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也凸顯了香港希望將穩定幣納入成熟、穩健的金融監管體系之下的決心。

盡管中資銀行來勢洶洶,但它們面臨的競爭同樣異常激烈。香港的穩定幣牌照爭奪戰,是一場全球頂級金融機構的同臺競技。

國際銀行巨頭:作爲香港市場的另外兩家發鈔行,匯豐銀行(HSBC)和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也有表態申請。匯豐銀行雖然表態更爲審慎,但也明確表示正在“密切關注並積極探索”穩定幣領域的機遇。而作爲首批積極參與香港金管局“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的機構之一渣打銀行,行動尤爲積極,通過與香港電訊和知名Web3公司Animoca Brands成立合資企業Anchorpoint,最早便公開宣布申請意向,在技術布局和市場準備上佔據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因此市場普遍認爲,渣打銀行極有可能成爲首批獲得香港官方穩定幣牌照的金融機構之一。

科技與互聯網企業:除了銀行,來自科技領域的巨頭同樣不容小覷。例如,螞蟻集團和京東集團的關聯公司也對牌照表現出濃厚興趣,它們希望借助自身龐大的電商和支付網絡,將穩定幣應用於跨境支付等場景,打造新的數字資產入口。

入局戰略考量

爲何這些平日裏以穩健和風控爲金科玉律的傳統銀行巨頭,會如此積極地投身於這個看似充滿變數的加密貨幣領域?這背後,既有應對顛覆性威脅的“生存焦慮”,也有抓住時代機遇的“巨大野望”。

首先,在過去幾年,由Tether(USDT)和Circle(USDC)等加密原生公司發行的美元穩定幣,已經建立起了龐大的、市值數千億美元的支付和結算網路。傳統銀行深知,如果未來的全球商業、貿易乃至個人支付,都開始普遍使用這些非銀行發行的穩定幣進行,那麼銀行的角色將被嚴重削弱,最終可能淪爲單純的、利潤微薄的“法幣出入金通道”,即被“管道化”。因此,親自下場發行由自身信用背書、受嚴格監管的“銀行系”穩定幣,是捍衛其在支付和結算領域核心地位的必然選擇。

其次,銀行巨頭們看到的,遠不止是替代現有穩定幣。它們真正覬覦的,是未來規模可能達到數十萬億美元的“代幣化經濟”的巨大蛋糕。無論是房地產、私募股權、債券,還是藝術品、碳信用等真實世界資產(RWA),未來都可能被代幣化,在區塊鏈上進行高效、透明的流轉和交易。而所有這一切交易的完成,都需要一個穩定、可信、高效的鏈上結算工具。銀行發行的穩定幣,正是扮演這個“未來經濟血液”角色的完美載體。誰掌握了穩定幣,誰就掌握了未來代幣化經濟的底層結算權和核心入口。

最後,在經歷了Terra等加密平台崩盤的信任危機後,市場對資產安全和合規性的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傳統銀行認爲,它們手中握有一張無可比擬的“王牌”——即數百年積累下來的品牌信譽和在嚴格監管下運營的合規能力。由匯豐、工銀、渣打等名字背書的穩定幣,對於機構投資者和風險厭惡型用戶而言,其吸引力不言而喻。

不過,盡管前景廣闊,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香港金管局設立的門檻極高,申請機構必須在資本充足率、儲備資產管理、風險控制、反洗錢(AML)和客戶身分識別(KYC)等方面滿足嚴苛的要求。有申請者坦言,這些要求比預想的更爲嚴格。

此外,香港還面臨着來自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壓力。美國近期通過的《GENIUS法案》和歐洲的《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已經爲美元和歐元穩定幣建立了清晰的監管框架,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市場的主導地位。香港穩定幣若想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廣泛應用,仍需克服諸多挑戰。

結論

總而言之,傳統銀行的接連入局,不僅爲香港穩定幣競賽增添了濃重的“國家隊”色彩,更標志着傳統金融體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擁抱數字資產革命。

這場牌照爭奪戰的結果,預計最快將在2026年初揭曉。屆時,無論花落誰家,都將深刻地重塑亞洲乃至全球的數字金融版圖。而中資銀行在其中的角色和表現,無疑將是這場變革中最值得關注的篇章之一。

#RWA總規模持續增長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