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兩天內,Solana 就從管理數十億美元資產的機構投資者手中獲得超過 20 億美元的龐大押注。
上一輪於 Meme 行情大放異彩的 SOL,這次能否成功複製 BTC 與 ETH 的作法?
愈來愈多上市公司開始將 SOL 納入資產負債表。目前 Solana 總市值為 1,014 億美元,根據 The Block Dashboard 資料,上市公司共持有 344 萬枚 SOL,以發稿時每枚 190 美元均價估算,這部分 SOL 價值大約 6.5 億美元。其中,Upexi 一家公司就持有超過 182 萬枚,價值約 3.5 億美元。
https://www.theblock.co/data/treasuries/solana-treasuries/stacked-sol-holdings-by-public-companies
但新一輪的資本布局正在重塑現有格局。上市公司僅持有流通供應量的 0.69% SOL,而近兩日內,Pantera Capital 承諾投資 12.5 億美元,加上 Galaxy、Multicoin 和 Jump 聯手注入的 10 億美元,合計是現有上市公司持有量的 3.5 倍之多。
Galaxy Digital、Multicoin Capital 與 Jump Crypto 在 8 月 25 日宣布啟動一項聯合行動,這三大加密投資巨頭正在與潛在支持者協商,計畫籌集約 10 億美元專門用來累積 Solana。
這不只是單純投資,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市場操作。三巨頭已聘請華爾街資深投行 Cantor Fitzgerald LP 擔任主導銀行,計畫藉由收購一家未公開名稱的上市公司,創建一間專注於 Solana 的數位資產金融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Solana Foundation 已明確支持這項計畫,交易預計 9 月初完成。
這次聯合動作並非孤立事件,而是長線布局。Multicoin 與 Jump 早已大舉投資 Solana 生態專案,Galaxy Trading 此前為了從 FTX 破產資產折價購入 SOL 特別募資約 6.2 億美元,如今更是聯手強化賭注。
一天後(8 月 26 日),由前 Tiger Management 高管 Dan Morehead 領導的 Pantera,也在 The Information的報導中透露出極具野心的計畫——要募集高達 12.5 億美元資金,收購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並轉型為專注 Solana 的投資機構,命名為「Solana Co.」。
這並不是 Pantera 的突發念頭。早在 2024 年 4 月,他們即開始為新基金募資超過 10 億美元。如今這個表面平凡的基金,其野心終於浮上檯面——全力鎖定 Solana 生態系。
最引人關注的是,Pantera 除了自己加碼,也與 ParaFi Capital 攜手支持 Sharps Technology,這家專注開發 Solana 金融工具的公司正積極募資逾 4 億美元。這連串動作顯示 Pantera 對 Solana 未來高度看好。
而 Pantera 的策略遠不只如此。據悉,他們已低調投資多種代幣和區域的數位資產金融公司約 3 億美元。如此布局不僅帶來收益,也提升了淨資產價值,展現傳統投資機構於加密產業的成熟經營思維。
精明投資人總善於在危機中抓住轉機。回顧可見,在比特幣與以太坊財庫公司這種模式流行之前,Pantera 和 Galaxy 就從 FTX 破產案中以大幅折扣買下 SOL 代幣,簡單講,他們已成功從 SOL 獲利。
FTX 破產資產所出售的首批 SOL(量在 2,500 萬至 3,000 萬枚間)每枚僅 64 美元,比市價低超過 60%;第二批售價落在每枚 95 至 110 美元(比當時市價低 15% 至 26%)。雖然未有公開資料揭示 Pantera 和 Galaxy 在 FTX 破產重組中的實際獲利,但他們日益積極的策略已明顯表明:他們賺到了。
數位資產金融公司模式的興起,為機構投資者創造新價值機會。此商業模式讓他們持有 SOL 享受升值潛力,更可利用各類 DeFi 協議獲得穩定收益,實現資產多維成長。
龐大機構資本入場,對 SOL 價格將形成有力支撐。根據歷史經驗,當機構投資者開始系統性累積特定加密資產,往往會帶動其進入較穩定的上漲軌道。
以太坊的案例已清楚驗證這點。隨著 ETF 推出及機構資本湧入,ETH 不僅價揚,波動性也明顯下降,市場結構更趨成熟。目前 69 家以太坊財庫實體共持有 410 萬枚 ETH,占流通供應量 3.39%,持有價值約 200 億美元。以太坊近日創下近四年新高,正是這些機構買盤的部分原因。
如今,Solana 看來正循此途徑發展,只是規模遠落後於 BTC、ETH。隨著機構持有者逐漸壯大,SOL 流動性結構也將產生質變,或許催生更穩定但更集中的持有格局。此外,BTC、ETH 的現貨 ETF 已獲批逾一年後,分析師亦一度預期 SOL 現貨 ETF 有望今年通過。
傳統金融機構之所以鎖定 Solana,絕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基於其獨特技術優勢。面對區塊鏈三難題(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擴展性),Solana 以強大交易處理能力與低廉 Gas 費用脫穎而出。
當以太坊因交易費高昂苦惱時,Solana 早已能每秒處理數千筆交易,成本近乎零。這樣的效能,無疑更切合傳統金融機構對效率的渴望。
更關鍵的是,Solana 茁壯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NFT 與 DeFi 生態,帶來海量應用場景和成長空間。這種全面蓬勃發展,正是吸引機構資本的要素。
對 Solana 上開發者及專案方來說,這絕對是大利多。更多資本將促進實驗、創新應用與生態成長,整體生態系有望進入加速向上的新階段。
尤其數位資產金融公司商業模式的落地,未來可能催生更多類似投資載體,此一模式為機構資本開啟便捷進場通路,也為傳統與加密金融的融合開闢新道路。
預期未來幾年,將有愈來愈多聚焦特定區塊鏈生態的投資公司崛起。這將勾勒出全新機構投資新版圖。
Solana 問世之初,少有人料到短短幾年內會成為機構資本追逐焦點。從幾乎因 FTX 崩盤被消滅,到今躍居機構巨頭投資標的,Solana 的發展充分體現加密產業的典型特徵。
當前機構資本浪潮或僅止於序章。隨 Pantera、Galaxy 等領頭羊立下典範,更多傳統金融機構料將跟進,把 Solana 納入其多元資產組合。
然而,資本大舉進場同時也帶來新的憂慮。大量 SOL 被少數大型機構掌控,可能使原本去中心化的資產重新集中,進而影響 Solana 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SOL 財庫公司 DeFi Dev Corp. 除大舉囤積代幣外,更於 Twitter 宣布將支持 Solana 本週啟動的 Alpenglow 投票案。該案主旨為提升 Solana 投票「速度」,但一般用戶面對其複雜技術術語時,是否會盲目跟票,最終使 Solana 更趨於大型機構利益?
此外,價格操控風險也會同步提升。只要這些巨額持有人調整倉位,市場就可能出現劇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