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 Andre Cronje 已經退出加密貨幣圈,這位被譽為「DeFi 之父」的傳奇人物卻再度回歸。
這回他推出全新項目——Flying Tulip,並於今日宣布完成 2 億美元募資,計劃展開代幣公募(Public Sale)。
此外,此次公募採用前所未見的新機制:參與者可隨時銷毀代幣並領回本金,為下行風險設下「底線保障」,上行收益則不受限制。
如果你曾經歷 2020 年 DeFi 夏天,一定聽過他的名字。
Andre Cronje 是 Yearn Finance(YFI) 創辦人——一位以程式碼引領 DeFi 浪潮的傳奇開發者。YFI 一度被視為「最公平的代幣」,因為他當時完全未為自己預留任何份額。
隨著多個項目爆紅、社群爭議及安全事件,Cronje 於 2022 年淡出公眾視野。如今,他帶著 Flying Tulip 再度現身。
簡單來說,「Flying Tulip」直譯是「飛翔的鬱金香」,而鬱金香正是金融史上最知名的泡沫象徵(17 世紀的「鬱金香狂熱」為最早的投機泡沫之一)。
Cronje 以 Flying Tulip 為名,既是自嘲也是宣言:加密世界或許如同鬱金香泡沫,但這一次,他希望真正讓它「飛」起來。Flying Tulip 希望利用鏈上機制,讓原本代表泡沫的事物變得更穩定、更具體、更具生命力。
根據官方文件,Flying Tulip 致力打造全鏈上金融平台,整合眾多加密用戶熟悉的功能——穩定幣(Stablecoin)、借貸(Lending)、現貨交易(Spot Trading)、衍生品(Derivatives)、選擇權(Options)、保險(Insurance)——全部納入單一系統。
簡化後,Flying Tulip 就是一個「一站式 DeFi 平台」,用戶可:
所有功能皆可於統一帳戶體系完成,無需在不同平台間反覆切換。
最受關注的,是 Flying Tulip 的「鏈上贖回權(Onchain Redemption Right)」。
以往參與代幣公募(Public Sale),不論幣價漲跌,資金都被鎖定。
Flying Tulip 則提供「鏈上贖回」機制——
所有參與者可隨時銷毀手中的 $FT 代幣,領回投入的本金(如 ETH)。
系統會自獨立鏈上儲備池自動返還資金。
這種設計類似鏈上保險機制,既能防止投資者「全損」,同時保留上漲空間。
不過,官方也提醒這並非「保證回本」或「存款保險」——儲備池規模有限,能否執行贖回權取決於池中資金充足與否。
Cronje 在投資人簡報中提到,雖然資金表面上無法動用,Flying Tulip 實際上會將資金投入鏈上收益策略,如 Aave、Ethena、Spark 等主流 DeFi 協議。
目標年化收益約 4%。
以募資上限 10 億美元估算,每年可產生約 4000 萬美元利息收入。
這筆收益將用來:
Cronje 在投資人簡報中表示:「我們運用循環收益促成成長與獎勵,以永久看跌權保障投資者下行,同時保留代幣無限上行潛力——形成自我強化的成長飛輪(self-reinforcing growth flywheel)。」
另一項亮點是 Flying Tulip 團隊未獲任何初始代幣分配。
團隊收益全數來自項目真實營收,並以此回購 FT 代幣,依公開計畫釋放。
也就是說,協議必須實際獲利、用戶真實使用,團隊才能獲得回報。
如此一來,團隊與投資者利益一致——項目愈受歡迎,團隊收益就越高。
Flying Tulip 已完成 2 億美元私募募資,投資方包括:
接下來,團隊將在多條鏈同步展開公募,總募資目標高達 10 億美元。
Flying Tulip 的誕生,令人回想起 2020 年「程式碼改變金融」的時代。
不同的是,這次 Andre Cronje 不僅要創新產品,更希望讓 DeFi 更具信賴、更可持續。經歷 DeFi 熊市重整與信任危機後,Cronje 的回歸不僅是開發者復出,更可能象徵新一輪 DeFi 週期的再度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