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行情」或「聖誕老人行情」是指加密貨幣市場通常在12月最後幾週及1月初呈現的上漲趨勢。
此一模式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機構與交易員對年度投資組合的調整,以及假期期間投資人信心的季節性提升。
假期流動性減少會擴大價格波動,進一步推升行情。
聖誕期間,數位資產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與其他時段顯著不同。
雖然該行情最早源自傳統股市,但現今已在黃金市場出現,比特幣市場近期也逐漸呈現類似現象。
全球市場於假期放緩期間,市場各方都會重新思考「聖誕行情」的意義。
在流動性低迷或市場情緒轉變時,黃金與比特幣的表現存在明顯差異。
投資人開始討論,在12月季節性行情中,黃金與比特幣究竟誰會受惠更多。
為了因應通膨持續侵蝕紙本財富的風險,黃金一向是避險首選。
全球各央行同樣將黃金視為長期儲備和貨幣政策管理的重要資產。
每年年末,推升黃金季節性需求的因素多元。
主要原因包括:
印度與中國在節慶及婚禮季期間,黃金珠寶消費持續成長。
各國貨幣主管機關持續調整儲備結構,進一步增持黃金。
機構於年末進行風險控管與投資組合再平衡。
通常12月黃金價格不會劇烈飆升,而是穩步上漲。
在經濟下行或地緣政治動盪時,黃金往往比其他資產更具安全性。
雖然黃金價格會隨經濟波動,但極少如加密貨幣般帶來極高報酬。
今年黃金現貨大幅走揚,多次創下歷史新高,最高達4,380美元/盎司,隨即回檔,此走勢極為罕見。
目前黃金已自近幾週低點反彈,重返4,100美元/盎司以上,市場交易活絡。
黃金在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後自低點回升,而美國國債規模預期即將突破40兆美元。
目前黃金距離歷史新高僅剩7%,投資人普遍認為,隨著停擺結束赤字擴大將更加嚴峻。
自2022年11月比特幣突破16,000美元以來,「數位黃金」的說法日益盛行,價格也持續走高。
比特幣首次站穩10萬美元是在2024年12月5日,之後價格持續維持在該水準。
今年10月,比特幣最高漲至12.5萬美元以上,隨後如黃金一般明顯回檔。
不過,比特幣大多時間都穩居10萬美元心理價位,僅少數時段短暫跌破。
投資人將比特幣視為抗通膨的新選擇,歸功於其去中心化架構及2100萬枚的有限供給。
整體而言,比特幣投資風險高於黃金。在信心高漲時大幅上漲,信心低落時則劇烈下跌。
比特幣於每年第四季的表現尤其突出。

來源:TradingView
今年,經濟基本面成為決定聖誕行情能否持續的關鍵。
包含市場資金流動性、價格穩定性指標,以及央行政策,尤其美聯儲決策,都是主要因素。
2025年10月,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3.75%-4.00%。
本輪降息讓利率降至2022年底以來新低,符合市場預期,也是繼9月後連續降息。
利率下調使美元走貶,促使投資人轉向比特幣等替代資產。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9月CPI為3.0%,高於8月的2.9%;但核心通膨微幅降至3.0%。
高通膨期間,市場對比特幣及避險黃金等替代資產的關注度明顯提升。
與傳統資產相比,比特幣流動性波動更加劇烈。
機構透過ETF及少量配置,即足以引發短期價格劇烈波動。
兩者的買家結構完全不同。
黃金主要買家為珠寶商、主權基金及央行;比特幣則以年輕的加密貨幣愛好者、科技產業領袖及散戶為主。
近年多波行情中,這兩類資產常同步上漲,2025年尤為明顯。
但也有些年份,兩類資產輪動先後展現。
2020年,因應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政府祭出大規模刺激方案。
法定貨幣貶值壓力下,投資人轉向更穩定資產。
該年下半年比特幣展開上漲行情,黃金則在年初強勢表現。
黃金全年小幅收漲至1,900美元,比特幣在2020年12月接近高點,年末收在約29,000美元。
顯示在流動性充裕、低利率環境下,比特幣通常優於黃金等傳統資產。
2021至2022年,通膨飆升,央行不得不大幅升息。
近期市場大跌期間,比特幣等風險資產因投機特性遭受重擊。
市場轉向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黃金價格階段性上漲,展現高度韌性。
案例顯示,在緊縮周期及市場壓力下,黃金通常比比特幣更能維持價值。
隨著美國停擺資料暫停更新、財政僵局解除,未來通膨數據將更顯著影響誰能領跑聖誕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