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9月28日,由EigenLayer帶領的再抵押生態系統中,總鎖定價值(TVL)約為153億美元。該數字超過了加密借貸平台Aave所持的130億美元的TVL,並且超過了Lido 264.8億美元TVL的一半,Lido是一家領先的以太坊流動抵押平台。這突顯了再抵押生態系統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
因此,您可能想知道引起加密持有人兴趣并推动其增长的重新押注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两部分的系列文章旨在解释重新押注是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不断扩大的重新押注生态系统以及其中引人入胜的项目。
本系列首先概述了什麼是重質押,圍繞強大的重質押基礎設施定義了重質押堆疊,並探索了歸類為重質押基礎設施的專案及其獨特特徵。
當乙太坊通過備受期待的升級“合併”從工作量證明 (PoW) 過渡到權益證明 (PoS) 時,許多 ETH 持有者質押了他們的 ETH 以支持網路的穩定性並獲得質押獎勵。這個過程導致了各種質押服務和平台的出現。
第一個需求是質押池。質押所需的最低 32 ETH 對較小的乙太坊持有者構成了重大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了質押池,允許那些少於 32 ETH 的人參與乙太坊質押。
下一個問題涉及流動性。質押ETH時,資產被鎖定在智能合約中,導致流動性降低。在 PoS 過渡的初始階段,質押的 ETH 甚至無法提取,這實際上意味著質押的 ETH 的流動性接近於零。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麗都和火箭池等服務發行了液體質押代幣(LST)。LST 與質押的 ETH 的價值相匹配,使質押者能夠在其他 DeFi 服務中使用它們作為其質押 ETH 的代理。從本質上講,LST允許使用者為其質押資產重新獲得一些流動性。
通過LST獲得流動性後,出現了利用這些代幣的新機會。然而,LST主要限於以太坊DeFi生態系統,並未用於保障在以太坊上建立的擴展網絡,如L2s。這為以太坊的安全模型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
這些挑戰凸顯了對針對乙太坊和PoS區塊鏈當前狀態量身定製的新安全機制的需求。
對新的安全方法的需求最終導致了重新押注的概念。
“重新質押是加密技術核心安全問題的最新答案:如何利用經濟遊戲來保護分散的計算系統。
如報價所述,重新抵押利用金融工程原則通過經濟安全來增強區塊鏈安全性。
在深入研究重新质押之前,了解PoS区块链如何维持安全性非常重要。许多区块链,包括以太坊,都采用了PoS,其中一种常见的攻击方法是对手积累足够的质押资产以影响网络。破坏区块链的成本通常与网络中质押的总价值成比例,这起到了吓阻攻击的作用。
Restaking將這一概念進一步推廣,旨在更廣泛應用經濟安全。在以太坊等主要協議中,已經有大量的資本進行了鑲嵌。Restaking將這些資本重新用於在L2或應用程序級別提供增強的安全性和功能。由於增加的安全性益處,restakers可以獲得比傳統鑲嵌更大的獎勵。因此,Restaking作為上述挑戰的解決方案:
總之,重新堆疊出現是對PoS主網(如以太坊)的限制的回應,旨在使這些網絡能夠支持更多參與者,同時提供增強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重投概念的一個值得注意的早期實現是Gate.io的。Interchain Security (ICS). Cosmos 運營一個生態系統,通過 Interchain 概念實現多個獨立區塊鏈之間的交互。然而,每個鏈都必須維護自己的安全性,這帶來了負擔。ICS 通過允許 Cosmos 生態系統中的區塊鏈共享安全資源來解決此問題。
Cosmos Hub的驗證者負責保護網絡,新的或較小的鏈可以利用這種安全性,無需建立自己的驗證者網絡。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安全成本,幫助新的區塊鏈項目在Cosmos生態系統內更容易地開始。然而,增加的基礎設施成本、本地代幣的有限實用性以及消費者鏈對高盈利能力的要求等挑戰限制了ICS的整體成功。
儘管如此,這些努力為乙太坊生態系統的EigenLayer鋪平了道路,該EigenLayer已成為重質押行業的領導者。因此,要徹底理解重質押,研究在乙太坊生態系統中已經建立起來的EigenLayer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 EigenLayer 和重質押生態系統。
1.3.1 從分散式安全到重建安全
重新抵押如何從根本上提供更強大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以撒·牛頓的這句名言承認了過去科學家對他自己成就的貢獻。更廣泛地說,它表明“利用現有資源通常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前的許多區塊鏈服務依賴於大型L1網路,利用其生態系統,信任和安全資源。然而,選擇一個不太成熟的網路或試圖獨立成為主要參與者可能是有風險的,因為這些專案可能會在充分發揮其潛力之前絆倒。
為了用特徵層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考慮下圖中描述的一個場景。
在圖中,兩個生態系統各自擁有130億美元的抵押資本。在左側,以太坊和主動驗證服務(AVS,一種中間件網絡服務)沒有互相連接,而在右側,它們通過EigenLayer相連。
1.3.2 重質押的支柱(特徵層)
通過這個解釋,我們可以理解,AVS服務可以繼承以太坊的經濟安全性,使它們能夠以降低成本利用重要的安全性。然而,這個複雜的金融生態系統依賴各種角色來順利運作。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角色:
1.3.3 合二為一
EigenLayer將這些角色整合到一個開放的市場結構中,允許每個角色根據經濟原則自由運作。
在此設置中,再押者將其資產(如ETH、LST或LPT)委託給節點運營商,後者利用其節點保障AVS服務並獲得獎勵。與此同時,AVS向節點運營商支付運營獎勵,以酬謝其對安全的貢獻,確保網絡的安全性和信任。
1.3.4 加強 Restaking 生態系統
EigenLayer作為再抵押的一個典型案例,提供了對這一概念的全面視角。大多數新興的再抵押服務都密切遵循再抵押的核心原則,使EigenLayer成為理解再抵押模型的有效參考。
以EigenLayer為先鋒,再押生態系統正在擴展。這種增長不僅在規模上,而且生態系統變得越來越細緻,出現了更多特定的角色和分類。這使得對擴展生態系統有更深入的了解成為可能。在下一章中,我們將更仔細地看一下再押堆棧,並探索每個類別中的項目。
由於重新抵押生態系統仍在積極演進中,清晰劃分每個類別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然而,隨著生態系統的成熟和位置的穩定,將促進更先進項目的發展。通過使用可用的數據和我的觀點,我將介紹一個用於分類重新抵押生態系統的框架——重新抵押堆疊。
基於區塊鏈網路層是質押或重新質押的基礎,其特點是區塊鏈具有自己的原生代幣和安全機制。基於 PoS 的區塊鏈(如乙太坊和 Solana)鑒於其大量的 TVL,為質押和重新抵押提供了穩定高效的環境。儘管比特幣不是基於PoS的,但其在區塊鏈資本中的主導份額促使人們不斷努力將其經濟安全納入其中。
Staking基礎架構層包括使參與者能夠賭注其本地代幣,從而有助於區塊鏈網絡的安全和效率的系統。這些基礎設施對於基於PoS的共識機制至關重要,它們使區塊驗證和生成的去中心化過程成為可能。參與者賭注其資產成為驗證者,幫助維護網絡穩定性並獲得獎勵。此外,賭注基礎架構監控驗證者行為,通過削減懲罰不當行為以增強安全性。
質押平臺層包括使用戶能夠為區塊鏈網路的安全性和運營做出貢獻的服務,同時保持其資產的流動性。這些平臺通過提供簡單的服務,允許使用者質押原生代幣並獲得獎勵,在 PoS 區塊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除了鎖定資產外,質押平臺還提供流動性質押,將質押資產代幣化,允許使用者在 DeFi 服務中使用這些資產。這種結構使用戶能夠在參與網路運營和最大化回報的同時保持流動性。通過這些功能,質押平臺簡化了用戶體驗,使更多使用者更容易參與質押。
重新質押基礎設施層對於增強區塊鏈網路的經濟安全性,同時提供可擴展性和靈活性至關重要。它使用戶能夠重用他們已經質押的資產來保護多個網路或應用程式,為 restakers 提供參與各種服務的機會,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回報。在此基礎架構之上構建的應用程式可以保護更強大的安全框架,並通過利用重新調整的資產來擴展其功能。
重質押基礎設施還支援重質押平臺和應用程式,允許它們創建量身定製的質押和安全模型。這增強了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可擴展性和互操作性,將重質押定位為維持去中心化網路的關鍵技術。
以下是示例,第 3 章中提供了有關重新質押基礎設施的更多詳細資訊。
Restaking平台層包括提供額外流動性或將Restaking資產與其他DeFi服務相結合的平台,使用戶能夠最大化其獎勵。這些平台通常發行流動性Restaking代幣(LRTs),以進一步增強Restaking資產的流動性。它們還通過靈活的管理模式和獎勵系統促進用戶參與Restaking,從而為Restaking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去中心化做出貢獻。
Restaking應用層包括使用重新抵押的資產以增強現有區塊鏈基礎架構安全性和功能的去中心化服務和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利用重新抵押以確保經濟安全,同時專注於提供特定功能,例如數據可用性存儲、預言機、物理基礎架構驗證和跨鏈互操作性。
通過允許乙太坊和其他區塊鏈網路上的驗證者在多個服務中重新獲取其資產,重新質押應用程式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同時提高安全性和可擴充性。他們還通過分散的流程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應用經濟激勵和懲罰以確保可靠性。這些應用程式增強了區塊鏈系統的可擴展性和效率,並促進了不同服務之間的互操作性。
通過對 Restaking Stack 和項目示例的概述,我們看到隨著 restaking 生態系統的成熟,它變得更加結構化,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妨更仔細地研究這些新興類別?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首先聚焦於 restaking 基礎設施,其他組件將在下一部分中介紹。
再质押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基础框架,能够使质押资产在不同网络和协议之间重新分配,以增强网络安全性并最大化效用。随着再质押概念的推动,主要的区块链网络如以太坊、比特币和Solana都已经开发出适合其独特特征的基础设施。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这些网络中再质押基础设施出现和演变背后的原因,它们所面临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各种项目对再质押基础设施的影响。
隨著在「合併」升級期間從PoW過渡到PoS,乙太坊為重新質押基礎設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乙太坊的PoS模型依賴於質押資產來確保網路安全,但將這些資產重新用於其他協定的能力顯著增加了對重新質押的興趣。
以太坊的主要焦點一直是可擴展性,它通過L2解決方案取得了這一目標。然而,正如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所指出的,這種方法導致了安全碎片化,最終削弱了以太坊的安全模型。EigenLayer成為第一個通過經濟安全性解決此問題的解決方案,允許抵押的以太坊資產在其他協議中用於增強安全性和可擴展性。
EigenLayer提供跨不同協定的乙太坊資產,同時保持基本安全性並利用龐大的運營商網路實現穩定的經濟安全。它支援原生ETH重質押,並計劃擴展到LST和ERC-20代幣,為乙太坊的可擴展性挑戰提供了潛在的解決方案。
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重新抵押的概念正在蔓延,其他項目旨在解決以太坊的局限性。例如,共生通過與其他 DeFi 服務整合,增強了以太坊的安全性。共生支持重新抵押的廣泛資產,包括像 wstETH 這樣的 LST,以及通過與 Ethena Labs 合作的 sUSDe 和 ENA 等資產。這使用戶可以通過重新抵押提供額外的安全資源,並改善以太坊的 PoS 安全性。此外,共生還發行 ERC-20 代幣如 LRT,以提供靈活的獎勵結構,允許在各種協議中高效使用重新抵押的資產。
另一個重新押注基礎設施Karak,旨在解決Ethereum的結構效率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重新押注操作。Karak提供多鏈支持,使用戶能夠在Arbitrum、Mantle和Binance Smart Chain等鏈上存入資產。它支持在多鏈環境中重新押注ERC-20代幣、穩定幣和LSTs。Karak使用自己的L2鏈來存儲資產,保持安全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擴展性。
比特幣作為一個基於PoW的網絡,具有與PoS-based網絡不同的特性,其中抵押資產與安全直接相關。然而,比特幣在市值上的佔有率導致了對利用比特幣經濟安全性在其他區塊鏈中產生額外收入的再抵押概念的發展。像Babylon、Pell Network和Photon這樣的項目使用各種方法將比特幣的安全性整合到自己的生態系統中,增強其可擴展性。
比特幣的PoW系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系統之一,使其成為重新抵押基礎設施的寶貴資產。巴比倫利用比特幣的質押和重質押能力來增強其他PoS區塊鏈的安全性。它將比特幣的經濟價值轉化為經濟安全,為其他區塊鏈提供保護。它使用Cosmos SDK運營自己的PoS鏈,支援非託管質押和直接從比特幣區塊鏈重新質押,而無需第三方信任。
比特幣在流動性和額外收益機會方面也面臨著挑戰。Pell Network旨在利用跨鏈技術將比特幣整合到DeFi生態系統中,為比特幣持有人提供流動性和收入機會。
比特幣最大的限制是缺乏原生智慧合約支援。雖然PoW提供了強大的安全性,但其設計使得通過智慧合約進行內部程式設計變得困難。Photon通過擴展比特幣在不改變其核心結構的情況下執行智能合約的能力,直接在比特幣主網上實施質押和重新質押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確保了所有與質押和重新質押相關的流程都在比特幣主網上進行驗證,在提供靈活的質押選項的同時保持比特幣的高度安全性。
Solana的聲譽高的交易吞吐量和低費用使其成為再抵押基礎設施增長的理想環境。Solana生態系統中的幾個項目已經採用了再抵押模型,以最大化這些優勢。
Solana的迅速增长直接使验证者受益,但在更广泛的Solana生态系统中公平分配经济利益是一个挑战。Solayer通过提供专注于经济安全和执行的再押注基础设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扩展应用链网络,为支持特定应用网络的押注本机SOL和LST提供了一个框架。它还允许用户将押注的资产重新用于其他协议,以最大化回报。
由於Solayer從乙太坊的重質押基礎設施(如EigenLayer)中汲取靈感,因此它採用了類似的方法來方便使用者,同時根據Solana的獨特屬性定製其重質押模型。這最終旨在推動Solana生態系統的發展。
Jito因其在Solana質押基礎設施中的作用而得到認可,正在努力將其影響力擴展到重新質押領域。Jito正在其已建立的Solana基礎設施之上構建其重新質押服務,因其潛在的可擴展性和可靠性而引起了用戶的極大興趣。Jito的願景是利用基於SPL的資產,並通過重質押解決方案在區塊創建過程中優化MEV。這提高了安全性,同時為修復者提供了更大的賺錢機會。
Picasso通過構建一個跨鏈擴展框架以及再抵押機制,來補充Solana的可擴展性。Picasso正在為Solana以及Cosmos生態系統開發再抵押層,引入了一個擴展概念,允許用戶在多個PoS網絡上再抵押資產。它旨在將以太坊之前僅限於的再抵押生態系統引入Solana和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IBC)生態系統,提供量身定制的再抵押服務,並具有宏偉的願景。
透過利用其各自生態系統的優勢和劣勢,以太坊、比特幣和 Solana 等網絡上的再押注基礎設施項目得以發展。這些項目展示了再押注基礎設施在區塊鏈生態系統未來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潛力。
Eigenlayer、Symbiotic和Karak等項目在解決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問題和增強其安全性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Babylon、Pell Network和Photon等項目以各種方式利用比特幣的安全性進一步發展了再押概念。此外,Solayer、Jito和Picasso等項目充分利用Solana的獨特特性,更有效地運營再押,從而對網絡的可擴展性產生積極影響。
在本系列中,我們探討了重新質押的基礎知識,定義了重質押堆疊,並研究了重質押基礎設施的生態系統。就像L2解決方案的增長一樣,重新質押基礎設施正在圍繞核心區塊鏈網路發展,並不斷努力增強其功能。隨著以TVL為代表的重質押生態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正在形成。
重新放置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依赖于金融工程,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特性。与传统的权益奖励基础设施不同,重新放置基础设施更灵活,接受更广泛的资产类型。然而,这种灵活性带来了与传统区块链操作不同的新经济结构和风险。
一個主要的風險是,重新押注基本上是一種衍生金融資產,而不是核心資產。有人認為重新押注是一個有前途的投資機會和加密安全的新進展,而其他人則認為它是一種風險的再質押模型,獎勵過於慷慨。此外,重新押注基礎設施尚未經歷極端的市場測試,例如“加密冬季”的壓力,這引發了有關其基本穩定性的問題。
如果這種穩定性沒有得到證實,重質押可能會因其再抵押模型固有的風險而面臨批評。此外,生態系統尚未擴大到足以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式所需的規模經濟,這仍然是一個挑戰。
然而,重質押生態系統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在重質押基礎設施方面,是不可否認的。日益精細的生態系統結構支援了這一勢頭。隨著生態系統的發展,對盈利能力的擔憂可能會得到解決,最終將重新抵押基礎設施定位為加密和區塊鏈安全的關鍵參與者。
生態系統的分類和定義表明它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階段的演進。重新抵押堆疊的出現反映了各個項目在開發敘事和產品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
現在,隨著再抵押基礎設施的逐漸確立,焦點將轉向再抵押平台和應用程序,這將決定再抵押生態系的大規模採用的成敗。因此,本系列的下一部分將更深入地探討再抵押平台和應用程序,探索它們在生態系中推動廣泛採用的潛力。
Mời người khác bỏ phiếu
截至2024年9月28日,由EigenLayer帶領的再抵押生態系統中,總鎖定價值(TVL)約為153億美元。該數字超過了加密借貸平台Aave所持的130億美元的TVL,並且超過了Lido 264.8億美元TVL的一半,Lido是一家領先的以太坊流動抵押平台。這突顯了再抵押生態系統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
因此,您可能想知道引起加密持有人兴趣并推动其增长的重新押注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两部分的系列文章旨在解释重新押注是什么,以及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不断扩大的重新押注生态系统以及其中引人入胜的项目。
本系列首先概述了什麼是重質押,圍繞強大的重質押基礎設施定義了重質押堆疊,並探索了歸類為重質押基礎設施的專案及其獨特特徵。
當乙太坊通過備受期待的升級“合併”從工作量證明 (PoW) 過渡到權益證明 (PoS) 時,許多 ETH 持有者質押了他們的 ETH 以支持網路的穩定性並獲得質押獎勵。這個過程導致了各種質押服務和平台的出現。
第一個需求是質押池。質押所需的最低 32 ETH 對較小的乙太坊持有者構成了重大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開發了質押池,允許那些少於 32 ETH 的人參與乙太坊質押。
下一個問題涉及流動性。質押ETH時,資產被鎖定在智能合約中,導致流動性降低。在 PoS 過渡的初始階段,質押的 ETH 甚至無法提取,這實際上意味著質押的 ETH 的流動性接近於零。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麗都和火箭池等服務發行了液體質押代幣(LST)。LST 與質押的 ETH 的價值相匹配,使質押者能夠在其他 DeFi 服務中使用它們作為其質押 ETH 的代理。從本質上講,LST允許使用者為其質押資產重新獲得一些流動性。
通過LST獲得流動性後,出現了利用這些代幣的新機會。然而,LST主要限於以太坊DeFi生態系統,並未用於保障在以太坊上建立的擴展網絡,如L2s。這為以太坊的安全模型帶來了新的挑戰,例如:
這些挑戰凸顯了對針對乙太坊和PoS區塊鏈當前狀態量身定製的新安全機制的需求。
對新的安全方法的需求最終導致了重新押注的概念。
“重新質押是加密技術核心安全問題的最新答案:如何利用經濟遊戲來保護分散的計算系統。
如報價所述,重新抵押利用金融工程原則通過經濟安全來增強區塊鏈安全性。
在深入研究重新质押之前,了解PoS区块链如何维持安全性非常重要。许多区块链,包括以太坊,都采用了PoS,其中一种常见的攻击方法是对手积累足够的质押资产以影响网络。破坏区块链的成本通常与网络中质押的总价值成比例,这起到了吓阻攻击的作用。
Restaking將這一概念進一步推廣,旨在更廣泛應用經濟安全。在以太坊等主要協議中,已經有大量的資本進行了鑲嵌。Restaking將這些資本重新用於在L2或應用程序級別提供增強的安全性和功能。由於增加的安全性益處,restakers可以獲得比傳統鑲嵌更大的獎勵。因此,Restaking作為上述挑戰的解決方案:
總之,重新堆疊出現是對PoS主網(如以太坊)的限制的回應,旨在使這些網絡能夠支持更多參與者,同時提供增強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重投概念的一個值得注意的早期實現是Gate.io的。Interchain Security (ICS). Cosmos 運營一個生態系統,通過 Interchain 概念實現多個獨立區塊鏈之間的交互。然而,每個鏈都必須維護自己的安全性,這帶來了負擔。ICS 通過允許 Cosmos 生態系統中的區塊鏈共享安全資源來解決此問題。
Cosmos Hub的驗證者負責保護網絡,新的或較小的鏈可以利用這種安全性,無需建立自己的驗證者網絡。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安全成本,幫助新的區塊鏈項目在Cosmos生態系統內更容易地開始。然而,增加的基礎設施成本、本地代幣的有限實用性以及消費者鏈對高盈利能力的要求等挑戰限制了ICS的整體成功。
儘管如此,這些努力為乙太坊生態系統的EigenLayer鋪平了道路,該EigenLayer已成為重質押行業的領導者。因此,要徹底理解重質押,研究在乙太坊生態系統中已經建立起來的EigenLayer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 EigenLayer 和重質押生態系統。
1.3.1 從分散式安全到重建安全
重新抵押如何從根本上提供更強大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以撒·牛頓的這句名言承認了過去科學家對他自己成就的貢獻。更廣泛地說,它表明“利用現有資源通常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前的許多區塊鏈服務依賴於大型L1網路,利用其生態系統,信任和安全資源。然而,選擇一個不太成熟的網路或試圖獨立成為主要參與者可能是有風險的,因為這些專案可能會在充分發揮其潛力之前絆倒。
為了用特徵層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考慮下圖中描述的一個場景。
在圖中,兩個生態系統各自擁有130億美元的抵押資本。在左側,以太坊和主動驗證服務(AVS,一種中間件網絡服務)沒有互相連接,而在右側,它們通過EigenLayer相連。
1.3.2 重質押的支柱(特徵層)
通過這個解釋,我們可以理解,AVS服務可以繼承以太坊的經濟安全性,使它們能夠以降低成本利用重要的安全性。然而,這個複雜的金融生態系統依賴各種角色來順利運作。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角色:
1.3.3 合二為一
EigenLayer將這些角色整合到一個開放的市場結構中,允許每個角色根據經濟原則自由運作。
在此設置中,再押者將其資產(如ETH、LST或LPT)委託給節點運營商,後者利用其節點保障AVS服務並獲得獎勵。與此同時,AVS向節點運營商支付運營獎勵,以酬謝其對安全的貢獻,確保網絡的安全性和信任。
1.3.4 加強 Restaking 生態系統
EigenLayer作為再抵押的一個典型案例,提供了對這一概念的全面視角。大多數新興的再抵押服務都密切遵循再抵押的核心原則,使EigenLayer成為理解再抵押模型的有效參考。
以EigenLayer為先鋒,再押生態系統正在擴展。這種增長不僅在規模上,而且生態系統變得越來越細緻,出現了更多特定的角色和分類。這使得對擴展生態系統有更深入的了解成為可能。在下一章中,我們將更仔細地看一下再押堆棧,並探索每個類別中的項目。
由於重新抵押生態系統仍在積極演進中,清晰劃分每個類別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然而,隨著生態系統的成熟和位置的穩定,將促進更先進項目的發展。通過使用可用的數據和我的觀點,我將介紹一個用於分類重新抵押生態系統的框架——重新抵押堆疊。
基於區塊鏈網路層是質押或重新質押的基礎,其特點是區塊鏈具有自己的原生代幣和安全機制。基於 PoS 的區塊鏈(如乙太坊和 Solana)鑒於其大量的 TVL,為質押和重新抵押提供了穩定高效的環境。儘管比特幣不是基於PoS的,但其在區塊鏈資本中的主導份額促使人們不斷努力將其經濟安全納入其中。
Staking基礎架構層包括使參與者能夠賭注其本地代幣,從而有助於區塊鏈網絡的安全和效率的系統。這些基礎設施對於基於PoS的共識機制至關重要,它們使區塊驗證和生成的去中心化過程成為可能。參與者賭注其資產成為驗證者,幫助維護網絡穩定性並獲得獎勵。此外,賭注基礎架構監控驗證者行為,通過削減懲罰不當行為以增強安全性。
質押平臺層包括使用戶能夠為區塊鏈網路的安全性和運營做出貢獻的服務,同時保持其資產的流動性。這些平臺通過提供簡單的服務,允許使用者質押原生代幣並獲得獎勵,在 PoS 區塊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除了鎖定資產外,質押平臺還提供流動性質押,將質押資產代幣化,允許使用者在 DeFi 服務中使用這些資產。這種結構使用戶能夠在參與網路運營和最大化回報的同時保持流動性。通過這些功能,質押平臺簡化了用戶體驗,使更多使用者更容易參與質押。
重新質押基礎設施層對於增強區塊鏈網路的經濟安全性,同時提供可擴展性和靈活性至關重要。它使用戶能夠重用他們已經質押的資產來保護多個網路或應用程式,為 restakers 提供參與各種服務的機會,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回報。在此基礎架構之上構建的應用程式可以保護更強大的安全框架,並通過利用重新調整的資產來擴展其功能。
重質押基礎設施還支援重質押平臺和應用程式,允許它們創建量身定製的質押和安全模型。這增強了區塊鏈生態系統的可擴展性和互操作性,將重質押定位為維持去中心化網路的關鍵技術。
以下是示例,第 3 章中提供了有關重新質押基礎設施的更多詳細資訊。
Restaking平台層包括提供額外流動性或將Restaking資產與其他DeFi服務相結合的平台,使用戶能夠最大化其獎勵。這些平台通常發行流動性Restaking代幣(LRTs),以進一步增強Restaking資產的流動性。它們還通過靈活的管理模式和獎勵系統促進用戶參與Restaking,從而為Restaking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去中心化做出貢獻。
Restaking應用層包括使用重新抵押的資產以增強現有區塊鏈基礎架構安全性和功能的去中心化服務和應用程序。這些應用程序利用重新抵押以確保經濟安全,同時專注於提供特定功能,例如數據可用性存儲、預言機、物理基礎架構驗證和跨鏈互操作性。
通過允許乙太坊和其他區塊鏈網路上的驗證者在多個服務中重新獲取其資產,重新質押應用程式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同時提高安全性和可擴充性。他們還通過分散的流程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應用經濟激勵和懲罰以確保可靠性。這些應用程式增強了區塊鏈系統的可擴展性和效率,並促進了不同服務之間的互操作性。
通過對 Restaking Stack 和項目示例的概述,我們看到隨著 restaking 生態系統的成熟,它變得更加結構化,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妨更仔細地研究這些新興類別?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首先聚焦於 restaking 基礎設施,其他組件將在下一部分中介紹。
再质押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基础框架,能够使质押资产在不同网络和协议之间重新分配,以增强网络安全性并最大化效用。随着再质押概念的推动,主要的区块链网络如以太坊、比特币和Solana都已经开发出适合其独特特征的基础设施。在本节中,我们将探讨这些网络中再质押基础设施出现和演变背后的原因,它们所面临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各种项目对再质押基础设施的影响。
隨著在「合併」升級期間從PoW過渡到PoS,乙太坊為重新質押基礎設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乙太坊的PoS模型依賴於質押資產來確保網路安全,但將這些資產重新用於其他協定的能力顯著增加了對重新質押的興趣。
以太坊的主要焦點一直是可擴展性,它通過L2解決方案取得了這一目標。然而,正如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所指出的,這種方法導致了安全碎片化,最終削弱了以太坊的安全模型。EigenLayer成為第一個通過經濟安全性解決此問題的解決方案,允許抵押的以太坊資產在其他協議中用於增強安全性和可擴展性。
EigenLayer提供跨不同協定的乙太坊資產,同時保持基本安全性並利用龐大的運營商網路實現穩定的經濟安全。它支援原生ETH重質押,並計劃擴展到LST和ERC-20代幣,為乙太坊的可擴展性挑戰提供了潛在的解決方案。
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重新抵押的概念正在蔓延,其他項目旨在解決以太坊的局限性。例如,共生通過與其他 DeFi 服務整合,增強了以太坊的安全性。共生支持重新抵押的廣泛資產,包括像 wstETH 這樣的 LST,以及通過與 Ethena Labs 合作的 sUSDe 和 ENA 等資產。這使用戶可以通過重新抵押提供額外的安全資源,並改善以太坊的 PoS 安全性。此外,共生還發行 ERC-20 代幣如 LRT,以提供靈活的獎勵結構,允許在各種協議中高效使用重新抵押的資產。
另一個重新押注基礎設施Karak,旨在解決Ethereum的結構效率問題,這些問題困擾著重新押注操作。Karak提供多鏈支持,使用戶能夠在Arbitrum、Mantle和Binance Smart Chain等鏈上存入資產。它支持在多鏈環境中重新押注ERC-20代幣、穩定幣和LSTs。Karak使用自己的L2鏈來存儲資產,保持安全性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擴展性。
比特幣作為一個基於PoW的網絡,具有與PoS-based網絡不同的特性,其中抵押資產與安全直接相關。然而,比特幣在市值上的佔有率導致了對利用比特幣經濟安全性在其他區塊鏈中產生額外收入的再抵押概念的發展。像Babylon、Pell Network和Photon這樣的項目使用各種方法將比特幣的安全性整合到自己的生態系統中,增強其可擴展性。
比特幣的PoW系統是世界上最安全的系統之一,使其成為重新抵押基礎設施的寶貴資產。巴比倫利用比特幣的質押和重質押能力來增強其他PoS區塊鏈的安全性。它將比特幣的經濟價值轉化為經濟安全,為其他區塊鏈提供保護。它使用Cosmos SDK運營自己的PoS鏈,支援非託管質押和直接從比特幣區塊鏈重新質押,而無需第三方信任。
比特幣在流動性和額外收益機會方面也面臨著挑戰。Pell Network旨在利用跨鏈技術將比特幣整合到DeFi生態系統中,為比特幣持有人提供流動性和收入機會。
比特幣最大的限制是缺乏原生智慧合約支援。雖然PoW提供了強大的安全性,但其設計使得通過智慧合約進行內部程式設計變得困難。Photon通過擴展比特幣在不改變其核心結構的情況下執行智能合約的能力,直接在比特幣主網上實施質押和重新質押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確保了所有與質押和重新質押相關的流程都在比特幣主網上進行驗證,在提供靈活的質押選項的同時保持比特幣的高度安全性。
Solana的聲譽高的交易吞吐量和低費用使其成為再抵押基礎設施增長的理想環境。Solana生態系統中的幾個項目已經採用了再抵押模型,以最大化這些優勢。
Solana的迅速增长直接使验证者受益,但在更广泛的Solana生态系统中公平分配经济利益是一个挑战。Solayer通过提供专注于经济安全和执行的再押注基础设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以扩展应用链网络,为支持特定应用网络的押注本机SOL和LST提供了一个框架。它还允许用户将押注的资产重新用于其他协议,以最大化回报。
由於Solayer從乙太坊的重質押基礎設施(如EigenLayer)中汲取靈感,因此它採用了類似的方法來方便使用者,同時根據Solana的獨特屬性定製其重質押模型。這最終旨在推動Solana生態系統的發展。
Jito因其在Solana質押基礎設施中的作用而得到認可,正在努力將其影響力擴展到重新質押領域。Jito正在其已建立的Solana基礎設施之上構建其重新質押服務,因其潛在的可擴展性和可靠性而引起了用戶的極大興趣。Jito的願景是利用基於SPL的資產,並通過重質押解決方案在區塊創建過程中優化MEV。這提高了安全性,同時為修復者提供了更大的賺錢機會。
Picasso通過構建一個跨鏈擴展框架以及再抵押機制,來補充Solana的可擴展性。Picasso正在為Solana以及Cosmos生態系統開發再抵押層,引入了一個擴展概念,允許用戶在多個PoS網絡上再抵押資產。它旨在將以太坊之前僅限於的再抵押生態系統引入Solana和Inter-Blockchain Communication(IBC)生態系統,提供量身定制的再抵押服務,並具有宏偉的願景。
透過利用其各自生態系統的優勢和劣勢,以太坊、比特幣和 Solana 等網絡上的再押注基礎設施項目得以發展。這些項目展示了再押注基礎設施在區塊鏈生態系統未來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潛力。
Eigenlayer、Symbiotic和Karak等項目在解決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問題和增強其安全性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Babylon、Pell Network和Photon等項目以各種方式利用比特幣的安全性進一步發展了再押概念。此外,Solayer、Jito和Picasso等項目充分利用Solana的獨特特性,更有效地運營再押,從而對網絡的可擴展性產生積極影響。
在本系列中,我們探討了重新質押的基礎知識,定義了重質押堆疊,並研究了重質押基礎設施的生態系統。就像L2解決方案的增長一樣,重新質押基礎設施正在圍繞核心區塊鏈網路發展,並不斷努力增強其功能。隨著以TVL為代表的重質押生態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大,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正在形成。
重新放置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依赖于金融工程,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特性。与传统的权益奖励基础设施不同,重新放置基础设施更灵活,接受更广泛的资产类型。然而,这种灵活性带来了与传统区块链操作不同的新经济结构和风险。
一個主要的風險是,重新押注基本上是一種衍生金融資產,而不是核心資產。有人認為重新押注是一個有前途的投資機會和加密安全的新進展,而其他人則認為它是一種風險的再質押模型,獎勵過於慷慨。此外,重新押注基礎設施尚未經歷極端的市場測試,例如“加密冬季”的壓力,這引發了有關其基本穩定性的問題。
如果這種穩定性沒有得到證實,重質押可能會因其再抵押模型固有的風險而面臨批評。此外,生態系統尚未擴大到足以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式所需的規模經濟,這仍然是一個挑戰。
然而,重質押生態系統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在重質押基礎設施方面,是不可否認的。日益精細的生態系統結構支援了這一勢頭。隨著生態系統的發展,對盈利能力的擔憂可能會得到解決,最終將重新抵押基礎設施定位為加密和區塊鏈安全的關鍵參與者。
生態系統的分類和定義表明它已經準備好迎接下一階段的演進。重新抵押堆疊的出現反映了各個項目在開發敘事和產品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
現在,隨著再抵押基礎設施的逐漸確立,焦點將轉向再抵押平台和應用程序,這將決定再抵押生態系的大規模採用的成敗。因此,本系列的下一部分將更深入地探討再抵押平台和應用程序,探索它們在生態系中推動廣泛採用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