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
通过前几节课程,不仅了解铭文的基础原理是什么,铭文的基本操作,知名的铭文协议,铭文工具以及如何玩转铭文。这节课就来分析一下铭文的未来前景与优劣势,探讨这项技术的潜力如何。
作为直接写入区块链来实现铸造的一种技术,铭文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区块链进行结合保持不可篡改的属性,这种“记录/发行”方式直接被打包上链,可以让任何人随时查看。
其次就是操作非常简单,一般的铭文协议多为JSON等直观数据格式,一定程度下人人可读。更简单的协议也能更快的开发出周边工具和生态,这也是为什么Ordinals协议能够快速火爆的重要原因。而且在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中,我们也看到在铭文工具的帮助下,用户只需要填写几串字符确定一下铭文的基本信息,然后缴纳Gas Fee即可完成。
最后一个优点是其可以“Fair Launch”即公平发售,当一个铭文被部署后,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查看,想要参与的人直接去花费一定的Gas Fee铸造即可,对于一些meme Token来讲,这是绝佳的试验场地。
说完优点,再来谈谈他的缺点。首先是占用链上空间,由于节点需要存储区块链信息,不断的在链上铭刻数据会造成全节点运行负担从而影响比特币主网去中心化。一些铭文项目的火爆往往还会带来Bitcoin主网拥堵。另外,这些铭文资产协议的可扩展性很差,比如BRC-20仅仅支持部署、铸造和转移三个操作,很难作为底层设施,在上面搭建产品,比如常见的DeFi。另外一个重要缺陷是,过分依赖链下的“索引器(Indexer)”,由于链上无法直接显示,协议资产的识别需要链下的索引器去索引,这容易产生安全性风险和中心化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非图灵完备的系统,Bitcoin生态确实缺乏发行资产的技术底层,在前文中也提到了,在铭文之前已经有多重解决方案进行尝试,在提出之时都获得了一定的热度。铭文也不例外,在23年的11月-12月被广泛讨论,但与之前的染色币等不同的是,这轮的铭文协议是多种协议并存,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同时发展的过程。在铭文发布后,Unisat等钱包与交易市场也随着发布,并且Magic Eden等成熟的应用也接入铭文服务,这代表着更加便捷的准入以及更便利的用户体验,同时Gate、OKX等交易所也均有在提供相关的铭文Token服务,进一步扩大的市场知名度,并对这种资产类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背书。所以虽然很多人在谈论铭文也是一种“冷饭热炒”,但实际上,现在的市场环境与用户认知与当时差异巨大。
虽然铭文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社区的态度并不统一,其中支持者大多认为可以利好Bitcoin生态。持相反观点的反对者则以Bitcoin Core 开发者 Luke Dashjr 为首,他们认为铭文更像是一种链上的垃圾邮件,造成了网络拥堵。这个担心并无道理,铭文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数据铭刻在Bitcoin链上,肯定需要占用一定的区块空间,只是占据多少的问题。
但事实上,在Bitcoin创立之初,中本聪并没有规定区块的用途不能用于铭文或者其他非常见交易之外的用途。所以社区的各个“声音”都是在坚持自己内心对Bitcoin的信仰。不过Luke Dashjr还是建议优化Bitcoin技术来避免铭文堵塞网络,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最后该建议被关闭。
从生态角度来看,铭文的热潮让更多人接触到了BTC生态,可以说是极大的一波“流量”,这为未来的BTC生态打下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同时铭文资产的出现为BTC生态带来了极大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背后是对铭文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如大家看到的各种铭文交易市场、铭文“金铲子”等就是需求催生的产物。
很多开发者也看到了Bitcoin生态的影响力选择加入Bitcoin生态,尤其是Layer2,在铭文热潮之后,BitVM等一系列新的Bitcoin Layer2开始蓬勃发展,同时类似于Bitcoin Cats这种借助Bitcoin热潮发行资产的游戏也开始出现。这代表着Bitcoin上是可以将Ethereum系的生态模式复制粘贴到Bitcoin中的。
总的来说,铭文这项技术并非一无是处,而是给Bitcoin带来了新的玩法,虽然现有的绝大多数铭文是毫无意义的meme Token,但铭文本身仍然会继续发展下去。
铭文作为一个新兴科技得到了众多关注。可以看到现有的铭文技术的落地主要是资产发行,而财富效应消退后,相信铭文的真实落地场景会越来越多。同时铭文也打开了Bitcoin生态的大门,市场的目光又重新汇聚在这个诞生14周年的区块链上,期待它迸发出新的活力。
本次铭文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铭文技术仍在不断开括创新中,如果你想继续了解更多关于铭文的知识,可以:
①锁定Gate Learn铭文专栏,这里有来自Gate Learn、专业研究员、行业从业者的专业内容整理,有关于铭文最新的进展和技术解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②使用Gate Web3的铭文导航功能,这里可以看到市场最热门的铭文协议和各个协议内资产的交易情况。
章节内容:
通过前几节课程,不仅了解铭文的基础原理是什么,铭文的基本操作,知名的铭文协议,铭文工具以及如何玩转铭文。这节课就来分析一下铭文的未来前景与优劣势,探讨这项技术的潜力如何。
作为直接写入区块链来实现铸造的一种技术,铭文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区块链进行结合保持不可篡改的属性,这种“记录/发行”方式直接被打包上链,可以让任何人随时查看。
其次就是操作非常简单,一般的铭文协议多为JSON等直观数据格式,一定程度下人人可读。更简单的协议也能更快的开发出周边工具和生态,这也是为什么Ordinals协议能够快速火爆的重要原因。而且在第四节课和第五节课中,我们也看到在铭文工具的帮助下,用户只需要填写几串字符确定一下铭文的基本信息,然后缴纳Gas Fee即可完成。
最后一个优点是其可以“Fair Launch”即公平发售,当一个铭文被部署后,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查看,想要参与的人直接去花费一定的Gas Fee铸造即可,对于一些meme Token来讲,这是绝佳的试验场地。
说完优点,再来谈谈他的缺点。首先是占用链上空间,由于节点需要存储区块链信息,不断的在链上铭刻数据会造成全节点运行负担从而影响比特币主网去中心化。一些铭文项目的火爆往往还会带来Bitcoin主网拥堵。另外,这些铭文资产协议的可扩展性很差,比如BRC-20仅仅支持部署、铸造和转移三个操作,很难作为底层设施,在上面搭建产品,比如常见的DeFi。另外一个重要缺陷是,过分依赖链下的“索引器(Indexer)”,由于链上无法直接显示,协议资产的识别需要链下的索引器去索引,这容易产生安全性风险和中心化问题。
首先,作为一个非图灵完备的系统,Bitcoin生态确实缺乏发行资产的技术底层,在前文中也提到了,在铭文之前已经有多重解决方案进行尝试,在提出之时都获得了一定的热度。铭文也不例外,在23年的11月-12月被广泛讨论,但与之前的染色币等不同的是,这轮的铭文协议是多种协议并存,底层技术与基础设施同时发展的过程。在铭文发布后,Unisat等钱包与交易市场也随着发布,并且Magic Eden等成熟的应用也接入铭文服务,这代表着更加便捷的准入以及更便利的用户体验,同时Gate、OKX等交易所也均有在提供相关的铭文Token服务,进一步扩大的市场知名度,并对这种资产类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背书。所以虽然很多人在谈论铭文也是一种“冷饭热炒”,但实际上,现在的市场环境与用户认知与当时差异巨大。
虽然铭文的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社区的态度并不统一,其中支持者大多认为可以利好Bitcoin生态。持相反观点的反对者则以Bitcoin Core 开发者 Luke Dashjr 为首,他们认为铭文更像是一种链上的垃圾邮件,造成了网络拥堵。这个担心并无道理,铭文的基本原理就是将数据铭刻在Bitcoin链上,肯定需要占用一定的区块空间,只是占据多少的问题。
但事实上,在Bitcoin创立之初,中本聪并没有规定区块的用途不能用于铭文或者其他非常见交易之外的用途。所以社区的各个“声音”都是在坚持自己内心对Bitcoin的信仰。不过Luke Dashjr还是建议优化Bitcoin技术来避免铭文堵塞网络,遭到大部分人的反对,最后该建议被关闭。
从生态角度来看,铭文的热潮让更多人接触到了BTC生态,可以说是极大的一波“流量”,这为未来的BTC生态打下了一定的用户基础。同时铭文资产的出现为BTC生态带来了极大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背后是对铭文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如大家看到的各种铭文交易市场、铭文“金铲子”等就是需求催生的产物。
很多开发者也看到了Bitcoin生态的影响力选择加入Bitcoin生态,尤其是Layer2,在铭文热潮之后,BitVM等一系列新的Bitcoin Layer2开始蓬勃发展,同时类似于Bitcoin Cats这种借助Bitcoin热潮发行资产的游戏也开始出现。这代表着Bitcoin上是可以将Ethereum系的生态模式复制粘贴到Bitcoin中的。
总的来说,铭文这项技术并非一无是处,而是给Bitcoin带来了新的玩法,虽然现有的绝大多数铭文是毫无意义的meme Token,但铭文本身仍然会继续发展下去。
铭文作为一个新兴科技得到了众多关注。可以看到现有的铭文技术的落地主要是资产发行,而财富效应消退后,相信铭文的真实落地场景会越来越多。同时铭文也打开了Bitcoin生态的大门,市场的目光又重新汇聚在这个诞生14周年的区块链上,期待它迸发出新的活力。
本次铭文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铭文技术仍在不断开括创新中,如果你想继续了解更多关于铭文的知识,可以:
①锁定Gate Learn铭文专栏,这里有来自Gate Learn、专业研究员、行业从业者的专业内容整理,有关于铭文最新的进展和技术解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②使用Gate Web3的铭文导航功能,这里可以看到市场最热门的铭文协议和各个协议内资产的交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