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中美談判進入“讀秒階段”:一場文本背後的正治博弈
馬來西亞傳來的最新消息,讓持續近兩年的貿易戰嗅到了終點的氣息。美國貿易代表格裏爾與財長貝森特先後釋放的信號,拼湊出一幅清晰的路線圖:談判已從“談什麼”進入“怎麼籤”的最終環節。
一、從技術磋商到正治拍板
格裏爾口中的“最終細節”與“領導人審閱”,實際上劃出了一條關鍵分水嶺。過去幾個月,雙方團隊啃的是關稅清單、採購數額、市場準入等硬骨頭;而現在擺在桌上的,是如何設計籤字儀式的“軟細節”:
協議層級:是“備忘錄”還是“正式協定”?這關乎法律效力與執行機制;
落地節奏:哪些條款立即執行,哪些設置過渡期?比如農產品採購可能“先行快跑”,結構性改革則“分步驗收”;
危機管控:如何建立違約爭端解決機制?這相當於給協議裝上“保險絲”。
當貝森特強調“非常有實質性”時,暗示雙方已找到數字層面的平衡點——比如中方承諾的農產品採購規模,可能接近美方農業州的核心訴求。
二、“全面協議”的潛臺詞
格裏爾拋出的“全面協議”一詞值得玩味。結合美方一貫策略,這種框架往往具有雙重特徵:
廣度換深度:協議可能覆蓋知識產權、技術轉讓、金融服務等十多個領域,但具體條款未必一步到位;
執行留後手:比如設立“季度審議機制”,讓美方保留隨時加回關稅的槓杆。
這種設計既能讓川普宣稱“贏得史上最全面deal”,也爲中方留下“分階段落實”的靈活空間。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貝森特特意點出“農產品採購框架”——這或許是美方爲安撫焦躁的農場主選民,提前釋放的定心丸。
三、市場最該關注什麼?
周末的談判結果,將直接決定周一全球資本市場的開盤表情:
文本披露程度:如果公布具體採購數字與關稅取消時間表,股市有望迎來暴力拉升;
籤字儀式安排:若確定兩國元首舉行峯會籤約,象徵意義將抵消部分細節模糊;
遺留問題清單:需警惕“未達成共識”部分是否涉及華爲等敏感科技企業。
目前看,最可能的劇本是:雙方宣布達成“原則性協議”,中方承諾擴大農產品能源採購,美方暫停原定12月加徵的關稅,但已課徵關稅的取消則設置更長的時間表。
四、暗流仍在湧動
即便協議唾手可得,三個變數依然存在:
美國國內反彈:民主黨可能批評協議“對中國太軟”,鷹派議員或試圖阻撓;
執行監督機制:美方要求的“剛性核查權”是否觸及中方主權紅線?
香港法案陰影:美國國會通過的涉港法案,可能突然引爆談判桌外的火藥桶。
結語:握手之後,博弈進入新維度
這場談判從來不只是關於貿易逆差,而是兩種體系規則的碰撞。即便暫時休戰,未來的較量也將從關稅戰場轉向規則戰場——數字貿易、技術標準、產業補貼等深水區議題會陸續浮出水面。對企業與投資者而言,理解這份協議的關鍵,不在於計算採購金額多少,而是看清其中埋藏的下一個博弈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