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收入報表與貢獻保證金收入報表:真正的區別是什麼?

查看財務報表有時讓我眼花繚亂,但理解傳統收入報表和貢獻邊際收入報表之間的細微差別實際上很重要,如果你想了解公司資金的真實狀況。

我花了幾個小時仔細研究這些文件,真相是:它們都告訴你一家公司是在盈利還是虧損,但它們達到這個目的的路徑完全不同。

傳統的收入報表——標準的利潤和損失報告——將成本歸入"銷售成本"和"運營費用"等整齊的類別。這是公司必須向外界展示的內容,遵循那些所有人都假裝理解的嚴格會計規則。

但是貢獻邊際方法呢?這就有趣了。它將可變成本(那些隨着生產量變化的)與固定成本(那些無論如何都存在的)分開。這種分離揭示了一個關鍵點:每個產品實際爲覆蓋那些不可避免的固定成本貢獻了多少。

讓我感到沮喪的是,傳統報表使用吸收成本法,將所有制造成本——固定和變動成本——都計入銷售成本。這模糊了哪些產品是真正盈利的!與此同時,貢獻邊際法只將變動制造成本包含在產品成本中,讓管理者對按產品線的盈利能力有更清晰的認識。

樓上的高管喜歡貢獻利潤表,因爲他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產品值得投資,哪些產品在拖累公司。外部利益相關者很少能看到這一點——這是內部人士的工具。

我看到過公司在第一次看到貢獻利潤表後完全重組產品線。傳統的報表讓他們認爲一切都很好,而某些產品卻在默默地使他們虧損。

這兩個陳述最終顯示了相同的底線,但通往這個數字的路徑在決策中至關重要。如果你在經營一家公司卻不關注貢獻利潤,你實際上是在盲目飛行。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