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加密貨幣市場中的FUD:影響與分析

什麼是FUD?

FUD代表恐懼 - 不確定性 - 懷疑,描述了當關於項目、個人或組織的負面信息從未經驗證的來源傳播時所經歷的心理狀態。

在加密貨幣市場中,FUD 以演員傳播關於資產、項目或平台的負面、誤導性或誇大信息的形式表現出來,目的是引發投資者恐慌。這種心理操控通常導致快速拋售,在短時間內導致目標資產的價格大幅貶值。

除了FUD,密碼貨幣市場還受到FOMO (錯失恐懼)的影響,這是一種強大的心理機制,取決於其強度和受影響的人羣,可以顯著影響市場動態。

FUD背後的心理學

FUD綜合症通常影響經驗較少的加密貨幣交易者和投資者,他們常常表現出以下特徵行爲:

  • 因負面信息傳播而驅動的匆忙決策,未進行適當核實或識別可靠信息來源

  • 在交易中表現出不耐煩,特徵是不斷監控未平倉頭寸

  • 在沒有建立投資策略或交易計劃的情況下操作

  • 在沒有全面理解或及時信息更新的情況下對市場新聞做出反應

  • 由於技術和基本分析能力不足,表現出不一致的決策能力

市場行爲示例:

一名交易者購買了Token B,預計其價格會升值。幾天後,虛假信息流傳稱Token B將從交易所下架,並附有僞造的交易所通知。交易者感到立刻的恐慌。

在檢查各種加密貨幣社區時,交易者發現對該消息的廣泛討論,加劇了他們的恐懼——因爲退市可能會導致重大財務損失。

交易者的心態完全轉向資本保護,尋求以最小損失出售代幣B。當這種心態在市場上蔓延時,購買壓力減弱,加上過度拋售,導致價格相比於FUD前的水平大幅貶值。

在這種情況下:

  • 代幣 B 成爲 FUD 目標
  • 交易者經歷了FUD症候羣

加密貨幣 FUD 的來源

FUD代表了一種戰略性的方法,常被組織和有影響力的個人(關鍵意見領袖)在加密貨幣生態系統中使用,以推動他們的議程。

雖然社交媒體平台在項目與其社區之間作爲重要的溝通渠道,但它們同時也爲FUD的傳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FUD 創造者系統性地利用社交媒體網路和新聞渠道傳播關於項目的誤導性信息,這些信息通常與監管行動、穩定幣脫鉤事件、詐騙指控或跑路詐騙有關。主要目標通常是價格操控——在策劃引發 FOMO 事件以獲取利潤之前,先將資產價格壓低以便於積累。

在更嚴重的情況下,FUD 活動可能對目標項目造成持久損害,可能使它們在競爭激烈的加密貨幣市場中無法恢復。

一些FUD活動出於更簡單的動機——對特定項目、團隊或個人的個人不滿,明確意圖是造成聲譽損害。

FUD的市場影響

對於加密貨幣項目而言,FUD活動可能導致由於供需失衡引發的價格急劇下跌。如果小型項目資源有限,無法有效反擊虛假敘事並重建投資者信心,則面臨生存風險。

對於投資者和交易者而言,FUD 會造成情緒波動,常常導致決策失誤。這種反應式交易模式通常導致資產逐漸侵蝕,因爲投資者反復受到 FUD 驅動的市場週期的影響。

除了直接的財務後果,持續的FUD暴露可能從根本上削弱投資者對個人分析能力和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信心。在經歷了因錯誤信息導致的重大損失後,許多參與者對整個資產類別產生了負面看法,並完全退出市場。這一現象代表了主流加密貨幣採用的一個重大障礙。

管理加密貨幣投資中的FUD的六種策略

盡管對於經驗豐富的市場參與者來說,完全免疫於FUD仍然難以實現,但這些方法可以顯著降低脆弱性:

  • 通過嚴格的基礎和技術分析方法,建立全面的知識基礎,從而實現準確的項目評估。這種知識基礎設施幫助投資者識別具有長期潛力的優質投資機會,提高對由錯誤信息驅動的短期市場波動的抵御能力。

  • 在執行任何交易之前,實施結構化交易框架,包括精確的入場點、退出目標、止損參數和資本配置模型。

  • 進行系統的風險評估,比較每項投資決策的潛在下行風險與預期回報。

  • 保持一致的戰略紀律,同時結合市場情緒分析以識別新興風險並實施適當的戰術調整。

  • 培養信息素養技能,以區分可信和可疑的信息來源。從經過驗證的來源進行嚴格的個人研究(DYOR - 自己進行研究),以增強抵御虛假信息活動的能力。

  • 避免僅僅基於孤立的新聞事件或未經驗證的信息進行重大投資組合調整。

加密貨幣歷史上的重大FUD事件

項目在面對負面信息傳播時會經歷FUD,無論其準確性如何。歷史上主要的FUD事件來源於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

值得注意的加密貨幣FUD事件包括:比特幣受到中國監管壓力、主要交易平台的監管行動,以及社區對穩定幣儲備充足性的懷疑。

比特幣 FUD:中國十年的監管運動

自比特幣2009年問世以來,中國當局對加密貨幣實施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在此期間,每次監管公告都與市場的大幅下跌相吻合。

中國加密貨幣監管方法的關鍵發展:

  • 2013:中國人民銀行禁止金融機構處理比特幣交易

  • 2014: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下令關閉國內加密貨幣交易所

  • 2017: 中國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s)並要求關閉加密貨幣交易所

  • 2018年:中國政府對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活動實施了限制

  • 2019:中國銀行機構開始凍結與加密貨幣活動相關的帳戶,並阻止與比特幣相關的支付處理

  • 2021年:中國啓動全面的加密貨幣挖礦禁令,顯著減少國內比特幣挖礦能力,同時正式宣布加密貨幣交易爲非法

這些監管措施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爲中國曾經擁有重要的交易和挖礦業務。因此,主要交易平台將其總部遷至國際,包括幾家現在在其他司法管轄區運營的知名交易所。

中國的加密貨幣立場仍然是限制性的,市場參與者密切關注正在進行的監管動態,因爲這些動態可能會影響全球監管方法。

監管 FUD:證券法執法行動

2023年6月5日,證券監管機構對一家主要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提起了執法行動,指控其違反證券法。投訴將多個數字資產,包括交易所代幣和穩定幣,歸類爲未註冊證券,未獲得適當許可進行交易。

除了這個特定的交易所,監管審查還擴展到其他交易平台和衆多數字資產,包括SOL、ADA、MATIC、COTI、ALGO、AXS、FIL、ATOM、SAND和MANA。

在這些公告公布後,加密貨幣市場普遍下跌,比特幣下跌5%至$25,800,以太坊下跌4.5%至$1,811。

市場數據顯示大量資金外流:

  • $2 百萬來自目標交易所通過以太坊區塊鏈的淨提款

  • 比特幣的提現超過了存款,約爲 $838 百萬 (31,868 BTC)

  • 2023年6月7日,交易所的淨提取量達到了13,953 BTC,代表自2022年12月的儲備證明爭議以來最大的一天流出量。

盡管提款量看起來很大,但它們僅佔交易所總資產的約5%。隨後,多家交易所達成監管和解,允許繼續在美國運營。

穩定幣 FUD:儲備充足性問題

2023年6月15日,USDT稍微脫離了其1.00美元的目標,降至約0.9972美元。由於USDT是市值最大的穩定幣,這一小幅偏差引發了不成比例的市場擔憂。關於支持不足的說法和與之前穩定幣失敗的比較使投機加劇。

風險厭惡的投資者迅速將USDT兌換爲其他穩定幣,導致主要交易所的USDC/USDT交易對升至1.0030——這反映出USDC的溢價爲0.3%。

復雜的市場參與者利用這種波動性通過各種策略進行交易,包括通過借貸協議進行的空頭頭寸和套利機會。

分析顯示,價格壓力源於Curve Finance的3pool (這一主要穩定幣流動性池)內大量USDT的出售,這擾亂了池的組成,將USDT的集中度推高至近75%,並造成市場失衡。

這種賣壓源於誤導性報道,暗示該穩定幣持有高風險的商業票據投資,並且在2017-2018年期間曾未得到充分支持。

該穩定幣發行方迅速作出回應,澄清所提及的報告來自2021年,已不再反映當前的運營情況。他們強調透明的運營,並擁有足夠的儲備以支持所有贖回。

初始脫鉤事件發生約七小時後,USDT回升至0.99826美元,而其在Curve的3池中的集中度從超過73%降至68.71%,表明市場正在穩定。

IN-2.2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