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万纪念】晒出我的Gate时刻,解锁限量好礼!
Gate用户突破3000万!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开通账号的激动,抢购成功的喜悦,或陪伴你的Gate周边吗?
📸 参与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广场晒出你的故事,一起见证下一个3000万!
✅ 参与方式:
1️⃣ 带话题 #我的Gate时刻# ,发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视频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参与浏览量前10额外奖励
推特回链请填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独家奖励:
🏆 创意大奖(3名):Gate × F1红牛联名赛车模型一辆
👕 共创纪念奖(10名): 国际米兰同款球员卫衣
🥇 参与奖(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奖(10名):Twitter前10浏览量,送Gate × 国米小夜灯!
*海外用户红牛联名赛车折合为 $200 合约体验券,国米同款球衣折合为 $50 合约体验券,国米小夜灯折合为 $30 合约体验券,品牌抱枕折合为 $20 合约体验券发放
🧠 创意提示:不限元素内容风格,晒图带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周边产品、GT图案、活动纪念品、活动现场图等均可参与!
活动截止于7月25日 24:00 UTC+8
3
Kaito崛起:从AMA到InfoFi 加密推特KOL生态的演变
解析Kaito:推特InfoFi的新"标准"?
翻阅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每一页似乎都在诉说着"快速致富"的故事。然而,仔细审视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真正的主角其实是那些被称为"韭菜"的普通投资者。
在加密货币圈内,Crypto Twitter (CT)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作为一名关注技术和数据的观察者,我发现CT上的"口头炒作"已经成为中文加密推特的一大特色。在这个背景下,Kaito项目的出现尤为引人注目,它将KOL的营销策略与"薅羊毛"的概念进行了标准化整合。
Kaito成功地在项目方和KOL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这种模式reminiscent了传统互联网产品如美团和拼多多。值得一提的是,Kaito在StepN之后,成为又一个发行代币后仍能维持运营的项目。
Kaito并非完全原创的概念产品。从媒体年框到推动KOL竞争,Kaito实际上是过去十年中文信息流发展的集大成者。
群聊时代:2018-2021
当前备受关注的加密ETF、稳定币和DeFi对于早期的矿工们可能还很陌生。那时的加密货币世界更为纯粹,以比特币和挖矿为核心,尽管缺乏多样性,但大家坚信比特币终将升值。
专业内容生产,即以UGC为主的KOL,有一个明确的起点。普遍认为,这个起点应该定在2018年的3点钟社群。从那时起,微信群和AMA成为持续数年的主要营销方式,创始人与潜在的"社区成员"进行直接交流。
知名投资人的加入,标志着这场小众舆论盛宴获得了大众认可。如同多年后购买BAYC的某位知名投资人一样。
用加密货币圈内常用的术语来说,AMA是信息资产的发行方式,微信群是发射台,3点钟社群则相当于当时的某交易平台,构成了2017年后比特币第一个真正牛市的核心记忆。
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了初代KOL,但"千媒大战"仍以媒体形式为主。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市场对KOL的分销能力认可度不高;二是当时正处于微信公众号引发的自媒体行业创业高峰期末尾。
换言之,市场更认可传统媒体人+媒体品牌的组合。多家加密货币媒体纷纷成立或获得融资,其中某些媒体表现尤为出色。
2017年5月19日之前的这段时期,被认为是加密货币发展的黄金时代,值得永远怀念。
Twitterscan的短暂辉煌:2022
2021年5月19日,一纸禁令导致了加密货币行业的大迁移。不仅是实体上的迁移,精神上,加密社区也从微博转向了推特,这彻底改变了中文媒体的信息优势。
在此之前,中文媒体在全球最大的算力市场和消费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是"甲方"。但5月19日之后,情况急转直下。加密货币在海外逐渐主流化,从风投到上币,硅谷和华尔街逐渐控制了每个环节,中文媒体不得不学会放低姿态与海外项目方打交道。
随着某些优质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的消失,中文推特上的加密货币用户陷入了茫然。
KOL风潮才真正起步,技术导向和投研导向的KOL率先取得成果。当时,行业领袖们才是内容输出的主力,以某些资深分析师为代表的深度研究成为主流。
以KOL为职业的KOL们刚刚起步,但从2022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某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导致市场陷入绝对低谷,再好的项目分析也难以自圆其说。
技术叙事逐步崩塌,高额融资与实际交付结果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尽管这一点在2024年才真正爆发。
投研和技术的双向崩溃,为职业KOL们带来了高光时刻,其中Twitterscan就是一个代表。2022年9月,Twitterscan完成456万美元融资,某知名投资机构的参与为其带来了广泛认可。
Twitterscan的产品思路并不复杂,通过整理推特上的加密用户和内容,帮助用户发现行情。然而,Twitterscan面临一个致命问题:如何完成商业闭环?
参考其他信息流产品的变现方式,主要是通过付费API和分级用户来获取利润。显然,Twitterscan难以说服用户为公开信息二次付费。
某些后来的项目从Twitterscan中吸取了教训——必须商业化,必须引入代币经济学。
Friend Tech:2023年的筹码创业
2023年的Friend.Tech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对KOL变现能力的首次压力测试。
Friend.Tech团队完全转向了与Twitterscan信息流展示相反的方向。该项目鼓励KOL交易自己的"影响力"——Key,甚至相互制造虚假影响力。这并不奇怪,FOMO情绪是交易量的催化剂。
Friend.Tech也是某交易平台推出新公链后的第一个爆款应用,也是我印象中匿名开发者成功的最后一个大型应用。根据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Friend.Tech日活用户能超过10万人。
虽然地址不能等同于人数,但我认为这个数据比较可信。某些项目虽然英文推特排名高,但影响力显然不如Friend.Tech。全球加密货币用户,凑一块差不多能有10万活跃用户。
从8月10日到9月1日,Friend.Tech的日收入从最高1165枚加密货币跌到寥寥无几。之后虽几经复苏,甚至获得某知名投资机构的投资,2024年发币,但都不过是重复其他项目的老套路。
Friend.Tech帮我们证明:
内容本身不值钱,内容作为交易标的,只能作为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中介,无法直接承担交易的直接冲击。
SocialFi失败一次又一次:从某些早期项目到最新的尝试,加密货币圈目前似乎只有"资产发行"这一种可效仿模式。
Twitterscan表明单纯做信息流没有前途,Friend.Tech告诉我们做资金流能撑两到三周。但是,它们还探索出更多的信息:
加密推特信息非常值钱,但要讲究方式方法,最好分离信息流和资金流。
后续创业转向KOL是必然之路,KOL处于交易所、项目方和散户的中间地带。
Kaito:2024-2025年的战略转型
有个误区,Kaito最初与KOL生意并无太大关联。
Kaito是ChatGPT震撼世界后,加密货币圈FOMO AI的直接产物。2023年2月GPT横空出世,生成式AI隐隐然有包打一切的迹象。而加密货币在经历2022年的内伤和元宇宙的失败后,迫切地想要AI赋能。
Kaito最初的业务模式是AI搜索,只不过更聚焦于加密货币内容。类似的还有其他一些产品,只不过,Kaito似乎察觉到情况不太对。
传统的区块链浏览器工具,研发成本高,盈利能力差,而且竞争激烈。
信息分析工具并不好用,尤其是在发现信息的能力方面,推特并没有解决问题。
在Kaito初期研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期内测,可以说是一码难求。判断Kaito何时转向KOL排名已无意义,因为某些项目成功地促使KOL主动内卷。
Kaito是靠产品力,而不是时间早晚促成KOL采用的。在某些项目之前,加密KOL经过2022年以来的专业化和商品化,已经被机器人和垃圾信息包围许久,Kaito第一次给了"真人KOL"出头机会。
大胆地说,我不相信Kaito完全靠算法完成KOL排名和积分计算,人工的成分可能比AI努力更管用。毕竟,加密推特KOL并不多,按二八定律,1000-10000的统计量还在人力可及的范围内。
于是,Kaito完成以下三步走:
分隔信息流和资金流,KOL只管提高自己的排名,某些指标自然会有,机器人队伍和刷粉账号会被排除,项目方营销看这些指标识别KOL就好。
某些指标非代币,更像市场公允榜单,大家会刷,但主要是KOL在刷,情绪和热度可控,但是KOL会调动项目方和交易所的注意力,完成最惊险的一跃:信息流导向资金流。
Kaito终结了中介机构的辉煌,Kaito有实际业务,这也是其在发币后还能维持商业模式的根本,Kaito自己就是市场最大、最标准化的中介机构。
然而!某些事件证明,信息流平台在空投、质押、上所之外,希望探索更多代币化的尝试仍然艰难。某些项目可以持续拆分小盘,但信息流平台仍然受限严重。
至于InfoFi、Kaito Connect、Kaito Pro等产业或业务线,它们并未创造出某些指标之外的新边疆,对此不再过多介绍。
总之,Kaito成功促成KOL内卷,占据了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环。即使某些大型交易平台来抢,效果也不一定好。还是那句话,市场公允价值难以衡量,某交易平台的Feeds也没有抢过加密推特,这就是明证。
结语
Kaito的下一步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弥合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产品,基于信息流直接产生交易。
但实际上很复杂,因为加密用户并不认可信息流的价值,流动性只会是流动性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