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万纪念】晒出我的Gate时刻,解锁限量好礼!
Gate用户突破3000万!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我们共同的故事。
还记得第一次开通账号的激动,抢购成功的喜悦,或陪伴你的Gate周边吗?
📸 参与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广场晒出你的故事,一起见证下一个3000万!
✅ 参与方式:
1️⃣ 带话题 #我的Gate时刻# ,发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视频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参与浏览量前10额外奖励
推特回链请填表单: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独家奖励:
🏆 创意大奖(3名):Gate × F1红牛联名赛车模型一辆
👕 共创纪念奖(10名): 国际米兰同款球员卫衣
🥇 参与奖(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奖(10名):Twitter前10浏览量,送Gate × 国米小夜灯!
*海外用户红牛联名赛车折合为 $200 合约体验券,国米同款球衣折合为 $50 合约体验券,国米小夜灯折合为 $30 合约体验券,品牌抱枕折合为 $20 合约体验券发放
🧠 创意提示:不限元素内容风格,晒图带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周边产品、GT图案、活动纪念品、活动现场图等均可参与!
活动截止于7月25日 24:00 UTC+8
3
上市公司加密储备潮兴起:新估值游戏的机遇与挑战
加密储备潮涌:上市公司的新玩法与风险
近年来,一种新的资本运作模式在加密项目中兴起,成为项目的新叙事引擎。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品牌更名或回购销毁等策略,而是将加密资产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
从科技到医疗,从金融到娱乐,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效仿某知名科技公司的做法,将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开启了一场估值再定价的资本游戏。据统计,目前已有30家美股上市公司官宣了加密储备计划。
中小市值公司集体复制"加密储备效应"
作为这一策略的先行者,某知名科技公司早在2020年8月就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当时这一举动被视为另类的财务实验,但五年后,这种策略正在成为跨行业公司竞相模仿的主流路径。越来越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开始将加密资产纳入储备体系,试图通过"加密储备+资本市场杠杆"重构自身的估值逻辑。
从已统计的30家美股上市公司来看,除了科技和金融科技公司,医疗保健、生物制药、电商、教育、新能源汽车、农产品贸易、娱乐传媒等传统行业也逐步将加密资产纳入资产配置范围。
这些企业多数面临主营业务增长乏力、估值滞涨和流动性不足等共同挑战。在传统路径受阻的背景下,部署加密资产既是一种财务策略,也是一种资本市场叙事的重塑尝试。以某游戏公司为例,该公司曾因业绩不达标濒临退市,2024年底宣布以太坊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后,迅速获得高达4.25亿美元的融资协议,市场关注度陡然上升,市值从200万美元飙升至数千万美元,估值逻辑完全重构。
当前加密资产储备结构依旧以比特币为绝对主力。约20家上市公司明确将比特币纳入其资产篮子。而以太坊逐渐成为第二大受欢迎的储备资产。部分公司则选择更为多元的资产组合策略,通过比特币、以太坊与其他代币构建混合加密储备,在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炒作潜力之间寻求平衡。
从时间维度来看,尽管某知名科技公司早在2020年就启动比特币储备,但此后几年响应者寥寥,直至 2024年第四季度,比特币价格重回高位,带动其币股模式收益率暴涨,加密储备潮进入密集爆发期。
这批跟进企业多数市值集中在1亿至10亿美元区间,储备目标则从几百万至数十亿美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的储备目标远高于其市值,形成明显风险杠杆效应,尽管能激发市场炒作预期,但也加剧其估值泡沫化风险。
从股价表现来看,大多数企业在发布储备计划后都经历了短期强烈爆发,平均最高涨幅达438.53%。其中,某知名科技公司自首次发布以来,盘中最高涨幅达4315.85%。但也有不少公司股价变化不大,市场或对其持续执行能力和叙事可信度缺乏信心。
除了储备行为本身,一些企业因获得加密巨头或知名资本的战略支持而进一步放大其市场效应。这些加密背景的注入,为企业带来超越财务配置的生态话语权,提升其链上资产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强度。
可以看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已不再满足于仅将比特币与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而是开始配置其他新兴加密资产。未来加密项目通过游说或者寻找上市公司建立储备或将成为新的趋势。
整体来说,上市企业集体涌入加密储备领域,表面上是对加密资产的认可,背后则是对资本市场机制的熟练运用,特别是在业绩疲软与市值受限的背景下,币股这类热门玩法可很大程度上重塑自身估值逻辑。短期来看,这为众多中小市值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路径与叙事出口;长期来看,企业储备结构是否可持续、资产是否增值、链上行为是否透明,将成为决定这一趋势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市场风险与操纵争议并存
随着企业将加密资产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趋势迅速蔓延,也引发了市场关于风险管理、市场操纵和制度适配性的广泛争议。
一些比特币支持者认为,这一潮流代表着资本结构的范式转移。他们认为,持有比特币的公司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公司在市场指数中的位置,未来加入这一趋势可能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可能只是短期的热点追逐。每个市场周期中,创始人都会追逐热钱流向。上一个周期,发行代币是热点;而本轮周期,将代币引入股票市场成为新趋势。预计这一趋势可能持续1-2年,直到热度消退。
对于加密储备类企业的风险管理,一些业内专家建议,不应公开披露链上储备证明,因为这可能对机构构成长期的追踪风险。同时,单独的储备信息如果没有经过权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负债情况,可能毫无意义。
一些加密行业领袖强调,这些公司正在承担风险,但风险并非二元状态,而是一个连续的范围。关键在于找到恰当的平衡,达成最适合自己的风险/投资回报率比例。
对于一些中小上市公司宣布将大额储备配置至小众加密货币,一些分析师指出,这些所谓的储备计划很可能只是为了推高小市值公司股价的手段。如果市值微小,且没有披露新的投资者,可能存在内部人士操纵的风险。
一些金融机构也警告,通过发行债券等杠杆方式持续增持加密资产的做法,可能偏离传统企业的财务策略。这种做法可能削弱加密资产作为储备资产的适用性,且过度集中化持有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下降、价格波动加剧。
总的来说,加密资产正从财务储备上升为企业战略,但战略的成败,终究要交给市场决定。企业在追逐这一新趋势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