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质押及香港虚拟资产ETF深度解析报告## 再质押介绍自2020年12月1日以太坊基于POS的信标链上线后,正式开启以太坊质押赛道,并于2022年9月15日完成巴黎升级,将信标链与主链合并开启了以太坊的PoS时代。即使从PoW转到PoS,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去"工作"跑节点,只是之前工作是无需准入许可的,现在则是要先拿钱去"购买"一个运营节点的资质,质押即你需要存入32个ETH才可以启动验证器,具备跑节点的资格参与网络共识。所以可以大致将以太坊质押分为两个角色:出钱的验证者与工作的操作员。### 以太坊质押的六个发展阶段原生质押→质押即服务→联合质押→流动性质押→去中心化质押→再质押**原生质押:** 自己出钱,自己运营节点,负责所有客户端的软硬件维护与成本。- 好处:1.对以太坊网络更加安全和去中心化。2.赚取100%质押收益,没有中间商。- 坏处:1.技术门槛,需要懂技术自己去安装和执行客户端。2.硬件门槛,需要有一台性能很不错的电脑,至少10MB的网络。3.资金门槛,需要质押32个ETH。4.惩没问题,如果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导致节点不稳定,会被惩没质押金。5.风险问题,需要自己去管理私钥和助记词的安全,并且不定期升级节点。**质押即服务:** 只出钱成为验证者,由第三方去负责跑节点工作。- 好处: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 坏处:1.资金门槛,需要质押32个ETH。2.惩没问题,如果第三方的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会被惩没质押金,而第三方不会。3.风险问题,可能要将私钥和助记词托管出去。4.出让一点利润给到第三方。5.中心化,对以太坊安全有威胁。**联合质押:** 多个人凑32个ETH团购验证者资格,由第三方去负责跑节点工作,相当于是矿池的性质。相应的,运营节点所得收益,也是根据众人质押资金的比例进行分配的。- 好处:1.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2.降低了32个ETH的门槛。- 坏处:1.尽管出资的门槛低了,但是资金依然被质押锁定了流动性。2.惩没问题,如果第三方的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会被惩没质押金,而第三方不会。3.风险问题,可能要将私钥和助记词托管出去。4.出让一点利润给到第三方。5.中心化,对以太坊安全有威胁。以太坊质押发展到此,已经基本解决了技术、硬件和资金三大门槛问题,看上去已经接近饱和了。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能解决,那就是流动性问题。因为本质上来说,不论是以上哪种质押方式,都是占用了验证者的资金,并且作为以太坊的一个节点,每天的进入和退出都需要排队,因此不可能做到资金的随用随取,特别是在联合质押当中。所以这相当于锁住了验证者的流动性。**流动性质押(LST):** 多个人凑32个ETH团购验证者资格,由第三方去负责跑节点干活,并且平台会1:1的给予stETH释放流动性,代表项目Lido、SSV、Puffer。- 好处:1.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2.降低了32个ETH的门槛。3.无需被锁定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率。- 坏处:1.惩没问题,如果第三方的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会被惩没质押金,而第三方不会。2.风险问题,可能要将私钥和助记词托管出去。3.出让一点利润给到第三方。4.中心化,对以太坊安全有威胁。(中心化的问题很容易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安和焦虑,因此解决中心化问题成了质押赛道的下一个方向)。**去中心化质押:** 通过DVT、远程签名等技术实现第三方运营商的无需许可准入。- 好处:1.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2.降低了32个ETH的门槛。3.无需被锁定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率。4.提高运营商的去中心化程度,降低用户质押金被惩没的风险,提高以太坊安全性。- 坏处:出让一点利润给到第三方。### 再质押介绍再质押的概念随着PoS(权益证明)机制的普及而逐渐发展。在PoS系统中,质押资金用于网络安全和达成共识,与传统的PoW(工作量证明)相比,PoS更注重资本的锁定而非运算能力。随着DeFi的兴起,市场对资本效率的要求日益增加,从而催生了再质押的需求。质押的目的是让用户放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后成为节点,去维护某个项目的安全,从而赚取收益,若节点作恶则惩没保证金,所以不是只有POS的链才需要质押保证安全,跨链桥、预言机、DA、ZKP等都需要质押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性,专业术语叫做AVS主动验证服务。对于项目方来说,质押(Staking)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对用户来说,质押的目的是赚取收益,所以资金和项目是1:1的关系,即每新上线了一个项目,它都需要从0开始想办法让用户花出真金白银在上面质押来保障安全性。而用户手里的钱是有限的,项目方为了自己的安全性要去争市场上有限的质押资金,而用户也只能把有限的资金选择有限的项目质押进去获得有限的报酬。**再质押(ReStaking)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共享质押池,将一份资金可以达到同时为多个项目质押保证安全性的效果来实现一鱼多吃,让资金与项目从1:1变为1:N关系,从而让用户获得超额回报,也可以减轻项目争抢质押资金的压力。**例如人们现在都选择把资金质押进以太坊,达到了3000万个,以太坊已经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但是其他的项目依然要建立自己的AVS,那可以想办法让其他的应用也可以继承和共享以太坊安全性。再质押这个概念能够诞生的本质是共享安全性,套娃生息是共享安全性之后的一个附加结果,而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这个结果,忽视了产生结果的前提。以太坊因为是目前POS链中安全性最高的,具有上万个节点,所以存在安全性的外溢,才有给第三方提供安全性的能力,进而通过再质押的方式将该能力进行释放。而BNB只有48个节点,其他的POS链也远远少于以太坊节点数,即使真的去做再质押,也是有心无力,自身本身都不具备安全性(相比于以太坊),何来给其他第三方共享安全性呢?即使共享了,第三方也不一定敢使用。Eigenlayer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层,最底层是以太坊主网,再往上是统一的AVS层,然后是三个角色,质押者、消费者和开发者。质押者即为AVS提供资金赚取收益,消费者则是各种需要使用质押服务来确保安全性的项目,开发者则是在Eigenlayer上构建自己的安全服务,最上面则是Eigenlayer的治理层。Eigenlayer通过SaaS模式要做基于以太坊的质押安全交易市场,用户提供资金,运营商提供节点,项目方提供需求和利润。### 再质押的技术原理在探讨再质押技术原理时,我们需要理解它是如何在区块链网络中实现的。再质押技术基于智能合约系统,这些智能合约能够对质押资产的状态和权限进行编程和管理。在技术层面,再质押涉及几个关键的组件:**- 质押证明机制(Staking Proof Mechanism)**这是一种验证用户已经质押资产的机制,通常是通过代币化的方式,例如创建一个与原始资产相对应的代币(如stETH)。质押证明机制为整个再质押流程提供了起点,通过代币化的质押证明,确保了用户资产的质押状态可以被链上验证和追踪。**- 跨协议互操作性(Cross-Protocol Interoperability)**再质押需要在不同的协议和平台之间流转质押资产,这需要强大的互操作性支持,以确保资产可以安全、有效地在各个系统之间移动。跨协议互通性确保了质押资产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协议之间自由流通。这一点对于实现资产在多个项目之间的再质押至关重要,它依赖强大的技术支持来确保资产转移的安全和高效。**- 共识算法的扩展(Consensus Algorithm Extension)**在POS系统中,再质押可能需要修改或扩展现有的共识算法,以支持新的质押和验证机制。共识算法的扩展为再质押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安全保障。通过调整或扩展现有共识算法,可以支持新的质押和再质押行为,同时保持网络的去中心化与安全性。**- 链上治理和自动化执行(On-chain Governance and Automated Execution)**智能合约也允许进行链上治理,即透过代码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管理再质押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和规则。链上治理和自动化执行通过智能合约自动管理再质押过程中的规则与条款,使得再质押操作符合预设的治理政策,同时提高了操作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安全性和隔离性保障(Security and Isolation Guarantees)**为了防止在再质押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需要确保资产在不同项目之间转移时的隔离性和安全性。这通常通过加密技术和专用的安全模块来实现,以避免潜在的安全漏洞。安全性和隔离性保障是再质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多个质押协议和项目中资产流转时,必须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防止资产被不当存取或盗用。总的来说,再质押的实施不仅需要高度的技术专业性,还需要考虑到资金的安全性、操作的透明度和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再质押能够在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同时,为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贡献力量。### 再质押的市场应用再质押作为一种先进的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资本的多重利用与动态分配,显著降低资本的闲置率,扩展了资本的运用范围。**- 再质押产品的典型案例分析**平台利用再质押技术提供流动性质押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在不撤销原始质押的前提下,将资本再质押至其他项目。这些平台通过创建新的代币或质押证明,代表使用者的再质押行为,因而实现了资本的再次运用。**- 再质押在市场中的功能与影响**再质押增加了资本的流通性和灵活性,允许资本在多个项目之间自由流动,有效地提升了整体市场的资本利用效率。此外,再质押通过调整市场中的资本供需关系,可能对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性与市场定价机制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资本
再质押技术解析:提升以太坊生态资本效率的新方向
再质押及香港虚拟资产ETF深度解析报告
再质押介绍
自2020年12月1日以太坊基于POS的信标链上线后,正式开启以太坊质押赛道,并于2022年9月15日完成巴黎升级,将信标链与主链合并开启了以太坊的PoS时代。
即使从PoW转到PoS,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去"工作"跑节点,只是之前工作是无需准入许可的,现在则是要先拿钱去"购买"一个运营节点的资质,质押即你需要存入32个ETH才可以启动验证器,具备跑节点的资格参与网络共识。
所以可以大致将以太坊质押分为两个角色:出钱的验证者与工作的操作员。
以太坊质押的六个发展阶段
原生质押→质押即服务→联合质押→流动性质押→去中心化质押→再质押
原生质押: 自己出钱,自己运营节点,负责所有客户端的软硬件维护与成本。
1.对以太坊网络更加安全和去中心化。
2.赚取100%质押收益,没有中间商。
1.技术门槛,需要懂技术自己去安装和执行客户端。
2.硬件门槛,需要有一台性能很不错的电脑,至少10MB的网络。
3.资金门槛,需要质押32个ETH。
4.惩没问题,如果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导致节点不稳定,会被惩没质押金。
5.风险问题,需要自己去管理私钥和助记词的安全,并且不定期升级节点。
质押即服务: 只出钱成为验证者,由第三方去负责跑节点工作。
好处: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
坏处:
1.资金门槛,需要质押32个ETH。
2.惩没问题,如果第三方的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会被惩没质押金,而第三方不会。
3.风险问题,可能要将私钥和助记词托管出去。
4.出让一点利润给到第三方。
5.中心化,对以太坊安全有威胁。
联合质押: 多个人凑32个ETH团购验证者资格,由第三方去负责跑节点工作,相当于是矿池的性质。相应的,运营节点所得收益,也是根据众人质押资金的比例进行分配的。
1.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
2.降低了32个ETH的门槛。
1.尽管出资的门槛低了,但是资金依然被质押锁定了流动性。
2.惩没问题,如果第三方的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会被惩没质押金,而第三方不会。
3.风险问题,可能要将私钥和助记词托管出去。
4.出让一点利润给到第三方。
5.中心化,对以太坊安全有威胁。
以太坊质押发展到此,已经基本解决了技术、硬件和资金三大门槛问题,看上去已经接近饱和了。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能解决,那就是流动性问题。因为本质上来说,不论是以上哪种质押方式,都是占用了验证者的资金,并且作为以太坊的一个节点,每天的进入和退出都需要排队,因此不可能做到资金的随用随取,特别是在联合质押当中。所以这相当于锁住了验证者的流动性。
流动性质押(LST): 多个人凑32个ETH团购验证者资格,由第三方去负责跑节点干活,并且平台会1:1的给予stETH释放流动性,代表项目Lido、SSV、Puffer。
1.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
2.降低了32个ETH的门槛。
3.无需被锁定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率。
1.惩没问题,如果第三方的软件、硬件或网络出现问题,会被惩没质押金,而第三方不会。
2.风险问题,可能要将私钥和助记词托管出去。
3.出让一点利润给到第三方。
4.中心化,对以太坊安全有威胁。(中心化的问题很容易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安和焦虑,因此解决中心化问题成了质押赛道的下一个方向)。
去中心化质押: 通过DVT、远程签名等技术实现第三方运营商的无需许可准入。
1.省去了技术门槛,只出钱不出力。
2.降低了32个ETH的门槛。
3.无需被锁定流动性,提高资金使用率。
4.提高运营商的去中心化程度,降低用户质押金被惩没的风险,提高以太坊安全性。
再质押介绍
再质押的概念随着PoS(权益证明)机制的普及而逐渐发展。在PoS系统中,质押资金用于网络安全和达成共识,与传统的PoW(工作量证明)相比,PoS更注重资本的锁定而非运算能力。随着DeFi的兴起,市场对资本效率的要求日益增加,从而催生了再质押的需求。
质押的目的是让用户放一定资金作为保证金后成为节点,去维护某个项目的安全,从而赚取收益,若节点作恶则惩没保证金,所以不是只有POS的链才需要质押保证安全,跨链桥、预言机、DA、ZKP等都需要质押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性,专业术语叫做AVS主动验证服务。
对于项目方来说,质押(Staking)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对用户来说,质押的目的是赚取收益,所以资金和项目是1:1的关系,即每新上线了一个项目,它都需要从0开始想办法让用户花出真金白银在上面质押来保障安全性。而用户手里的钱是有限的,项目方为了自己的安全性要去争市场上有限的质押资金,而用户也只能把有限的资金选择有限的项目质押进去获得有限的报酬。
**再质押(ReStaking)的本质是建立一个共享质押池,将一份资金可以达到同时为多个项目质押保证安全性的效果来实现一鱼多吃,让资金与项目从1:1变为1:N关系,从而让用户获得超额回报,也可以减轻项目争抢质押资金的压力。**例如人们现在都选择把资金质押进以太坊,达到了3000万个,以太坊已经具有很强的安全性,但是其他的项目依然要建立自己的AVS,那可以想办法让其他的应用也可以继承和共享以太坊安全性。
再质押这个概念能够诞生的本质是共享安全性,套娃生息是共享安全性之后的一个附加结果,而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这个结果,忽视了产生结果的前提。以太坊因为是目前POS链中安全性最高的,具有上万个节点,所以存在安全性的外溢,才有给第三方提供安全性的能力,进而通过再质押的方式将该能力进行释放。而BNB只有48个节点,其他的POS链也远远少于以太坊节点数,即使真的去做再质押,也是有心无力,自身本身都不具备安全性(相比于以太坊),何来给其他第三方共享安全性呢?即使共享了,第三方也不一定敢使用。
Eigenlayer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四层,最底层是以太坊主网,再往上是统一的AVS层,然后是三个角色,质押者、消费者和开发者。
质押者即为AVS提供资金赚取收益,消费者则是各种需要使用质押服务来确保安全性的项目,开发者则是在Eigenlayer上构建自己的安全服务,最上面则是Eigenlayer的治理层。
Eigenlayer通过SaaS模式要做基于以太坊的质押安全交易市场,用户提供资金,运营商提供节点,项目方提供需求和利润。
再质押的技术原理
在探讨再质押技术原理时,我们需要理解它是如何在区块链网络中实现的。再质押技术基于智能合约系统,这些智能合约能够对质押资产的状态和权限进行编程和管理。在技术层面,再质押涉及几个关键的组件:
- 质押证明机制(Staking Proof Mechanism)
这是一种验证用户已经质押资产的机制,通常是通过代币化的方式,例如创建一个与原始资产相对应的代币(如stETH)。质押证明机制为整个再质押流程提供了起点,通过代币化的质押证明,确保了用户资产的质押状态可以被链上验证和追踪。
- 跨协议互操作性(Cross-Protocol Interoperability)
再质押需要在不同的协议和平台之间流转质押资产,这需要强大的互操作性支持,以确保资产可以安全、有效地在各个系统之间移动。跨协议互通性确保了质押资产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协议之间自由流通。这一点对于实现资产在多个项目之间的再质押至关重要,它依赖强大的技术支持来确保资产转移的安全和高效。
- 共识算法的扩展(Consensus Algorithm Extension)
在POS系统中,再质押可能需要修改或扩展现有的共识算法,以支持新的质押和验证机制。共识算法的扩展为再质押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安全保障。通过调整或扩展现有共识算法,可以支持新的质押和再质押行为,同时保持网络的去中心化与安全性。
- 链上治理和自动化执行(On-chain Governance and Automated Execution)
智能合约也允许进行链上治理,即透过代码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管理再质押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和规则。链上治理和自动化执行通过智能合约自动管理再质押过程中的规则与条款,使得再质押操作符合预设的治理政策,同时提高了操作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 安全性和隔离性保障(Security and Isolation Guarantees)
为了防止在再质押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需要确保资产在不同项目之间转移时的隔离性和安全性。这通常通过加密技术和专用的安全模块来实现,以避免潜在的安全漏洞。安全性和隔离性保障是再质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特别是在多个质押协议和项目中资产流转时,必须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防止资产被不当存取或盗用。
总的来说,再质押的实施不仅需要高度的技术专业性,还需要考虑到资金的安全性、操作的透明度和系统的稳定性。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再质押能够在提高资本利用效率的同时,为区块链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贡献力量。
再质押的市场应用
再质押作为一种先进的区块链技术,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资本的多重利用与动态分配,显著降低资本的闲置率,扩展了资本的运用范围。
- 再质押产品的典型案例分析
平台利用再质押技术提供流动性质押解决方案,使用户能够在不撤销原始质押的前提下,将资本再质押至其他项目。这些平台通过创建新的代币或质押证明,代表使用者的再质押行为,因而实现了资本的再次运用。
- 再质押在市场中的功能与影响
再质押增加了资本的流通性和灵活性,允许资本在多个项目之间自由流动,有效地提升了整体市场的资本利用效率。此外,再质押通过调整市场中的资本供需关系,可能对加密货币的价格波动性与市场定价机制产生重大影响。这种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