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个问答:PayFi 龙头 Huma 是什么?潜力与风险在哪里?

当全球支付网络正迈向数位化与去中心化的新纪元,Huma 作为首个 PayFi 网路的引领者,结合稳定币与区块链技术,正在重新定义资金流通的速度与效率。本文将深入解析 Huma 的产品架构、商业模式及核心应用 Arf 的运作方式。 (前情提要:TON基金会前主席成立TVM Ventures:专注TON生态DeFi、PayFi项目,资金规模达1亿美元 ) (背景补充:解读新加坡PayFi Summit阵容:12大专案累计融资破亿 ) 首先,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产品和业务模型,而不是推销或推广产品。出发点是客观、中立地讲述 Huma 在做什么,如何运作。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行为都伴随风险,大家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自主调研。 1. Huma 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是怎样的? Huma 是第一个 PayFi 网路,包括 PayFi 的基础平台和一系列的 killer apps。有的 Apps 是 Huma 旗下的,有的会是第三方应用。打个比方,Google 有 Android 这个平台,也有自己的一些超级应用,比如油管和 Gmail,同时也支援很多第三方应用。平台创造想像空间,第三方应用帮助扩大规模,自己的超级应用是‘现金牛’。由于近期的讨论主要围绕 Huma 的商业模式,这篇文章会更侧重我们的超级应用 Arf。以后会另外发文讲述我们 PayFi 基础平台的功能和路线图。 随着 Huma 2.0 上线,Huma 有两款产品: Huma 2.0,Permissionless,散户可以参与。提供来自 PayFi Strategy 的真实收益,现在 APR 是 10.5%,这个利率每个月可能会发生变化,但预期改动比较小。同时,Huma Foundation 会提供激励 Feathers。Huma 2.0 执行的是一个 PayFi Strategy,绝大多数资金将被投放到 PayFi Institutional 中的各种各样 PayFi assets,另外一部分资金被投放到 market-neutral liquid DeFi protocols,以满足 LP 赎回的要求。 Huma Institutional,要求 KYC/KYB,专业投资人或者机构可以参与。主要投资方向包括跨境支付的垫资业务和信用卡 T+0 结算的一些应用。跨境支付业务是子公司 Arf 在具体落实,信用卡业务是第三方的合作伙伴现在包括 Raincards,今年下半年会有更大更多的合作伙伴释出。 使用者参与 Huma 2.0 时,可以选择 Classic 模式或者 Maxi 模式。投入资金后,他们会得到 $PST(PayFi Strategy Token)或者 mPST (Maxi 模式) 的 LP 代币。PST 代币可以跟 Solana 上的主流 DeFi 整合,让 LPs 能够参与到 DeFi 可组合性。 Huma 的商业模式比较直接。给 LP 端提供的 APR 每个月会根据巨集观情况做调整,但整体会是比较稳定的。Huma 会把这些资金投放在 PayFi 资产和流动性跟到的 DeFi 协议里,收益主要在于这两方面的利差。Huma Institutional 池子也会有 protocol fee 收益。 2. Huma 跟 Arf 的关系是什么? Arf 是做什么的? Arf 以前是 Huma 的客户。在 2024 年,Huma 和 Arf 实现了并购。由于两个品牌在自己的领域里都很强,我们没有强制将两个品牌合并,还是继续沿用这两个品牌。Huma 专注于跟资金端的联络和跨境支付之外的需求端,Arf 继续在跨境支付需求端深耕。 Arf 是一家注册在瑞士的金融机构,受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下属 SRO(Self Regulatory Organization)体系监管。目前持有 VQF(Verein zur Qualitätssicherung von Finanzdienstleistungen)的许可,可以为全球范围内的持牌支付机构提供基于稳定币的结算服务。Arf 是 USDC 在支付方面最成功的应用,欢迎大家通过 Arf 跟 Circle 的 Case study 进一步了解。 Arf 并不直接服务跨境支付的终端客户,无论是 2B 还是 2C,它服务的物件只能是持牌的支付机构和金融公司。这些客户本身也处于严格监管之下,其客户资金都存放在受监管保护的 Safeguarding Account 中,只能用于结算用途。Arf 的客户目前集中在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阿联酋。Arf 不服务在外汇管制比较强的国家,比如中国。目前已经对外公布的客户有 Lulu Financial。 3. Huma 的 10.5% 的收益如何来的?会是旁氏吗?收客户的费用可持续吗? 这里主要有两笔帐要算,一是在 Huma,二是 Arf Huma 端: 资金成本:10.5% 收入:目标是 80% 的资产用于 PayFi assets,年化收益至少 12.5%;大概 20% 用于 liquid digital assets, 目前收益 7%,整体做到 11.4%。扣除 overhead 和各类手续费,会到 11% 左右。就算是所有的资金都进入 Classic 模式,都有一定的盈余。事实上,PayFi assets 12.5% 是下限。等到更多资金从 Huma Insitutional 端到期后进入到 Huma 2.0,PayFi Assets 的比例也会提高,进而推高整体收益。另外,Maxi 模式也会给协议带来更多的收益的盈余。 Arf 端: 资金成本:12.5% 收入:Arf 从客户端每天收取 6-10 基点,往往只有工作日才有收入,年化差不多 15%-25%。Arf 的客户对它的流动性的要求大都是 committed,也就是就算不需要那么多流动性也要交 committed 的费用。我们在设计 Huma 2.0 和 Arf...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