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拥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产品时,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不安的东西:事实。
撰文:rosie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你是否留意到,在加密货币领域,那些动辄募资数百万美元的项目往往除了一个华丽的网站外一无所有?
这并非运气使然,也不全是骗局,背后其实是博弈论在起作用。
还记得美剧《硅谷》里的那个场景吗?那些没有营收的公司,估值居然比真正盈利的公司还要高。风险投资人这样解释:「如果你展示了营收,人们就会问『有多少』,而无论多少都永远不够。但要是你没有营收,人们就能畅想无限的营收。」
加密货币领域将这一逻辑发挥到了极致:你的产品越不真实,能筹到的资金就越多。这并非漏洞,而是加密货币领域最具盈利性的特点。
事实意味着:
但如果一个项目只有白皮书呢?它的潜在价值仅受限于你的想象力。
这就造成了一种怪异的局面:实实在在搞建设的项目反而受到市场的惩罚。
博弈论归根结底就是:人们依据自己所知晓的信息以及自身利益来做选择。
在加密货币募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产品的项目创始人,制胜策略显而易见:
你说得越含糊,别人就越难证明你的错误。你的可用功能越少,能暴露的失败之处也就越少。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场景叫 「囚徒困境」,它揭示了人们为何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选择。
加密货币投资也是如此:如果每个人在投资前都要求看到可行的产品,市场就会健康得多。
但任何等待的人都会错失早期的丰厚收益。最早入场的投资者通常获利最多 —— 即便项目最终失败也是如此。
所以,每个投资者看似明智的举动(仅凭承诺就早早入场),却给所有人带来了愚蠢的结果(重噱头而轻实质)。
一个仅有一篇在 Medium 平台发布文章的项目,可以宣称将彻底变革一切,捕获数万亿美元的价值。
而一个有实际代码的项目则必须应对:
这就催生了我所说的 「扯淡溢价」—— 因完全不受现实约束而获得的估值溢价。
当没人能分清哪些项目优质时,大家都会寻找同样的信号:
没有产品的项目可以把所有资源都用于制造这些信号,而不是,你懂的,搞开发。
在开发者身上投入越少,就能在营销上投入越多。而在加密货币领域,营销永远都胜过开发。
加密货币领域宛如一座埋葬着数十亿美元白皮书的墓地,这些都印证了上述理论:
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模式:承诺越抽象或是技术上越复杂,筹得的资金就越多,最终摔得也就越惨。
从逻辑上讲,投资者理应要求看到可行的产品。
但博弈论向我们揭示了为何这不会发生:
这就是为何没有产品的项目将持续比那些真正打造实用产品的项目筹到更多资金。
游戏规则没坏,只是有人玩得太溜了。
209k 帖子
163k 帖子
132k 帖子
78k 帖子
65k 帖子
60k 帖子
55k 帖子
52k 帖子
51k 帖子
为何「空气」项目能筹到更多资金?
撰文:rosie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你是否留意到,在加密货币领域,那些动辄募资数百万美元的项目往往除了一个华丽的网站外一无所有?
这并非运气使然,也不全是骗局,背后其实是博弈论在起作用。
还记得美剧《硅谷》里的那个场景吗?那些没有营收的公司,估值居然比真正盈利的公司还要高。风险投资人这样解释:「如果你展示了营收,人们就会问『有多少』,而无论多少都永远不够。但要是你没有营收,人们就能畅想无限的营收。」
加密货币领域将这一逻辑发挥到了极致:你的产品越不真实,能筹到的资金就越多。这并非漏洞,而是加密货币领域最具盈利性的特点。
现实限制估值
当你拥有一个切实可行的产品时,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不安的东西:事实。
事实意味着:
但如果一个项目只有白皮书呢?它的潜在价值仅受限于你的想象力。
这就造成了一种怪异的局面:实实在在搞建设的项目反而受到市场的惩罚。
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论归根结底就是:人们依据自己所知晓的信息以及自身利益来做选择。
在加密货币募资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
如果你是一个没有产品的项目创始人,制胜策略显而易见:
你说得越含糊,别人就越难证明你的错误。你的可用功能越少,能暴露的失败之处也就越少。
为何无人要求更好的结果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场景叫 「囚徒困境」,它揭示了人们为何会做出损人不利己的选择。
加密货币投资也是如此:如果每个人在投资前都要求看到可行的产品,市场就会健康得多。
但任何等待的人都会错失早期的丰厚收益。最早入场的投资者通常获利最多 —— 即便项目最终失败也是如此。
所以,每个投资者看似明智的举动(仅凭承诺就早早入场),却给所有人带来了愚蠢的结果(重噱头而轻实质)。
贩卖梦想与现实
一个仅有一篇在 Medium 平台发布文章的项目,可以宣称将彻底变革一切,捕获数万亿美元的价值。
而一个有实际代码的项目则必须应对:
这就催生了我所说的 「扯淡溢价」—— 因完全不受现实约束而获得的估值溢价。
协同炒作
当没人能分清哪些项目优质时,大家都会寻找同样的信号:
没有产品的项目可以把所有资源都用于制造这些信号,而不是,你懂的,搞开发。
在开发者身上投入越少,就能在营销上投入越多。而在加密货币领域,营销永远都胜过开发。
现实案例:无产品的全明星阵容
加密货币领域宛如一座埋葬着数十亿美元白皮书的墓地,这些都印证了上述理论:
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模式:承诺越抽象或是技术上越复杂,筹得的资金就越多,最终摔得也就越惨。
为何这种情况不会停止
从逻辑上讲,投资者理应要求看到可行的产品。
但博弈论向我们揭示了为何这不会发生:
这就是为何没有产品的项目将持续比那些真正打造实用产品的项目筹到更多资金。
游戏规则没坏,只是有人玩得太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