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度区块链盛会 ETHTaipei 2025 第二日,以太坊共同创办人 Vitalik Buterin 深入剖析以太坊 (Ethereum) 长远发展的基石。他强调,若以太坊要成为真正永续的生态系,开源、公共财与资金分配机制必须全面升级。Ethereum 必须成为可持续的数位生态系典范,不只是理想落地,更是可运作、有资金、能茁壮的现实。 — Vitalik Buterin, ETHTaipei 2025开源:以太坊的基石,不只是程式码共享Vitalik 强调,以太坊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开源软体的基础上,无论是核心客户端、开发工具、研究报告或文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来自社群内部:有志工、非营利组织、公司与基金会团队共同贡献。他直言,若以太坊不是开源的,社群根本不会信任它,而整个进展也将停滞不前。此外,他提醒,开源授权条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只保护开发者权益,更是抵抗叙事绑架与资讯操弄的第一道防线。公共财:以太坊的「隐形基础建设」Vitalik 将教育资源、协定研究、开发工具等形容为以太坊的「公共财」(Public Goods)。这些资源无法排他,也不会因使用而减少,但却经常面临资金难题。他指出,许多打着「公共财」旗号的专案,其实是包装过的商业计划,企图获取资金与声望。Vitalik 呼吁建立一套明确标准,帮助社群判别哪些是真正的公共财,哪些只是借壳营运。开源 ≠ 去中心化:平台架构仍是关键即便程式码是开放的,系统本身仍可能高度中心化。Vitalik 提出一个经典例子:即使 Twitter 把原始码全数开源,平台依然是由单一企业控制,这并不代表它就「去中心化」了。他也提到 AGPL 等强化授权条款,虽然有助于要求服务型应用也开放其衍生作品,但若真要达到彻底的去中心化,光靠授权条款还不够。价值对齐新标准:你跟上 Ethereum 的核心精神了吗?为了确保专案真正与以太坊精神一致,Vitlaik 提出一套全新「价值对齐」评估标准,帮助社群判别哪些专案值得信任与资助:开源:自由使用、修改与再散布。开放标准:鼓励互通与共同协定制定。Walk-Away Test:若原开发公司解散,使用者是否仍能独立运作?Insider Attack Test:系统能否抵抗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正和效应:专案不只对以太坊有帮助,更对整个世界有益。这些原则不只提升透明度,更确保专案能在多元环境下稳健运行,而非只是表面上的「去中心化」。资金永续挑战:如何打造「正向循环飞轮」?Vitalik 也点出目前以太坊发展的瓶颈之一:资金来源过于集中,过度仰赖以太坊基金会与少数捐助者。为了突破这点,他提出打造「正向循环飞轮」的愿景:专案因开源而成功,并将一部分成果回馈社群与公地建设,形成可持续的资金机制。可能的实践工具包括:二次方资助(Quadratic Funding)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链上财库(On-chain Treasuries)协定内建激励(Protocol-native Incentives)Vitalik 鼓励社群放眼长远,不要只追逐短期热点,而应着眼于长期制度建构。从理念到实作:以太坊不只是技术,更是社会实验场Vitalik 最后指出,以太坊不仅是区块链技术的实验场,更是对数位治理、社群协作、价值分配等「新文明模型」的实际演练场。若以太坊能成功落实这些原则,它将不只是「世界电脑」,而是一个具备开放、透明与共享精神的文明蓝图。这不只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组织与协作方式的进化。这篇文章 ETHTaipei |拒绝叙事绑架!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要长久,得靠开源、公共财与持续对齐价值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ETHTaipei |拒绝叙事绑架!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要长久,得靠开源、公共财与持续对齐价值
在年度区块链盛会 ETHTaipei 2025 第二日,以太坊共同创办人 Vitalik Buterin 深入剖析以太坊 (Ethereum) 长远发展的基石。他强调,若以太坊要成为真正永续的生态系,开源、公共财与资金分配机制必须全面升级。
Ethereum 必须成为可持续的数位生态系典范,不只是理想落地,更是可运作、有资金、能茁壮的现实。 — Vitalik Buterin, ETHTaipei 2025
开源:以太坊的基石,不只是程式码共享
Vitalik 强调,以太坊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开源软体的基础上,无论是核心客户端、开发工具、研究报告或文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来自社群内部:有志工、非营利组织、公司与基金会团队共同贡献。
他直言,若以太坊不是开源的,社群根本不会信任它,而整个进展也将停滞不前。此外,他提醒,开源授权条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只保护开发者权益,更是抵抗叙事绑架与资讯操弄的第一道防线。
公共财:以太坊的「隐形基础建设」
Vitalik 将教育资源、协定研究、开发工具等形容为以太坊的「公共财」(Public Goods)。这些资源无法排他,也不会因使用而减少,但却经常面临资金难题。
他指出,许多打着「公共财」旗号的专案,其实是包装过的商业计划,企图获取资金与声望。Vitalik 呼吁建立一套明确标准,帮助社群判别哪些是真正的公共财,哪些只是借壳营运。
开源 ≠ 去中心化:平台架构仍是关键
即便程式码是开放的,系统本身仍可能高度中心化。Vitalik 提出一个经典例子:即使 Twitter 把原始码全数开源,平台依然是由单一企业控制,这并不代表它就「去中心化」了。
他也提到 AGPL 等强化授权条款,虽然有助于要求服务型应用也开放其衍生作品,但若真要达到彻底的去中心化,光靠授权条款还不够。
价值对齐新标准:你跟上 Ethereum 的核心精神了吗?
为了确保专案真正与以太坊精神一致,Vitlaik 提出一套全新「价值对齐」评估标准,帮助社群判别哪些专案值得信任与资助:
开源:自由使用、修改与再散布。
开放标准:鼓励互通与共同协定制定。
Walk-Away Test:若原开发公司解散,使用者是否仍能独立运作?
Insider Attack Test:系统能否抵抗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
正和效应:专案不只对以太坊有帮助,更对整个世界有益。
这些原则不只提升透明度,更确保专案能在多元环境下稳健运行,而非只是表面上的「去中心化」。
资金永续挑战:如何打造「正向循环飞轮」?
Vitalik 也点出目前以太坊发展的瓶颈之一:资金来源过于集中,过度仰赖以太坊基金会与少数捐助者。
为了突破这点,他提出打造「正向循环飞轮」的愿景:专案因开源而成功,并将一部分成果回馈社群与公地建设,形成可持续的资金机制。可能的实践工具包括:
二次方资助(Quadratic Funding)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s)
链上财库(On-chain Treasuries)
协定内建激励(Protocol-native Incentives)
Vitalik 鼓励社群放眼长远,不要只追逐短期热点,而应着眼于长期制度建构。
从理念到实作:以太坊不只是技术,更是社会实验场
Vitalik 最后指出,以太坊不仅是区块链技术的实验场,更是对数位治理、社群协作、价值分配等「新文明模型」的实际演练场。
若以太坊能成功落实这些原则,它将不只是「世界电脑」,而是一个具备开放、透明与共享精神的文明蓝图。这不只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人类组织与协作方式的进化。
这篇文章 ETHTaipei |拒绝叙事绑架!Vitalik Buterin :以太坊要长久,得靠开源、公共财与持续对齐价值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