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计时 2 天开启!💥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TRUST 💥
展示你的创意赢取奖励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 相关的原创内容,就有机会瓜分 13,333 枚 TRUST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活动详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动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发帖赢代币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3 TRUST)
🥇 一等奖(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奖(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奖(10名):500 TRUST / 人
挖矿不如算 AI!Bitfarms 弃比特币 CEO:25 倍营收转型真相
北美最大比特币矿场之一的 Bitfarms 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结束比特币挖矿,全力投入高性能运算(HPC)与人工智慧基础设施服务。该公司 2025 年第三季亏损 4,600 万美元,挖出单枚比特币现金成本达 82,400 美元。相对地,AI 托管合约每 MW 价值可达 600 万美元,营收潜力比挖矿高出数倍。
挖矿利润崩溃推动转型浪潮
(来源:Bitfarms)
比特币价格动荡与挖矿难度上升,使得从「数位黄金」获得利润变得更加困难。Bitfarms 转型的直接原因是比特币挖矿收益的机会成本降低。该公司 2025 年第三季亏损 4,600 万美元,内部估算挖出单枚比特币现金成本达 82,400 美元。当比特币价格在 10 万美元附近震荡时,这个成本结构意味着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挖矿成本的飙升源于多个因素。首先是比特币网络难度的持续上升,随着更多算力加入网络,每个矿工分得的比特币奖励占比不断下降。其次是能源成本的波动,虽然矿企通常选择电价较低的地区,但全球能源价格的整体上涨仍然传导到挖矿成本上。第三是硬体折旧和更新压力,ASIC 矿机的技术迭代加快,旧设备的效率优势迅速丧失。
相对地,生成式 AI 热潮推高 GPU 算力需求,产业报告指出 AI 数据中心每兆瓦(MW)的营收潜力可比挖矿高出数倍,而 AI 托管合约每 MW 价值可达 600 万美元。这种巨大的收益差距使得矿企的转型决策变得合理且紧迫。执行长 Ben Gagnon 强调,尽管华盛顿的矿场仅占可开发矿场总数的不到 1%,但转型为 GPU 即服务就可能产生比以往挖矿业务更高的净营业收入。
Bitfarms 不是第一间这样做的矿企。Cipher、Terawulf 等同业也正与 SoftBank、Google 等科技巨头合作布局 AI,约 70% 的大型矿商已启动多元化营收计划。这个比例显示挖矿产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变,从单一依赖比特币价格的脆弱商业模式,转向更多元且可预见的收入来源。
华盛顿州矿场改造的技术细节
据了解,Bitfarms 首波改造将锁定华盛顿州 18 MW 矿场,预计 2026 年 12 月前完工,并已取得 1.28 亿美元资金。这个项目的技术规格显示矿企在转型 AI 算力供应方面的认真程度。硬体核心为导入 Nvidia GB300 GPU,这是 Nvidia 最新一代专为 AI 训练和推理设计的高性能 GPU。
公司将采液冷系统,机架功率密度可达 190 kW,并把 PUE(电力使用效率)控制在 1.2 至 1.3。这些技术指标在数据中心产业中属于领先水平。传统的风冷数据中心 PUE 通常在 1.5 以上,液冷系统能够更有效地散热,降低能源浪费。190 kW 的机架功率密度意味着在相同空间内可以部署更多算力,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Bitfarms 华盛顿州矿场改造核心指标
容量规模:18 MW(约占总开发组合不到 1%)
投资金额:1.28 亿美元
核心硬体:Nvidia GB300 GPU
冷却系统:液冷技术,机架功率密度 190 kW
能源效率:PUE 控制在 1.2 至 1.3
完工时间:2026 年 12 月前
面对未来业务模式从算力消费者转向算力供应者,Bitfarms 将提供 GPUaaS(GPU as a Service)与主机托管。这种商业模式类似于云端服务,客户可以按需租用 GPU 算力进行 AI 模型训练或推理,而无需自己购买和维护昂贵的硬体。公司推估整体投资不到总开发组合 1%,却能释放庞大产能,显示矿场天然的能源与机房优势足以支撑 AI 升级。
矿场转型 AI 的天然优势与挑战
挖矿产业转型 AI 算力供应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矿场的多项天然优势。首先是电力基础设施,矿场通常建在电力丰富且成本较低的地区,并已经建立了大容量的电力供应系统。这些基础设施可以直接用于支持高功耗的 GPU 集群。其次是机房环境,矿场已经具备良好的通风、温控和安全系统,这些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同样至关重要。
第三是运营经验,挖矿企业在管理大规模硬体设备、优化能源使用和维护系统稳定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能力可以直接迁移到 AI 数据中心的运营中。第四是地理位置,许多矿场位于偏远地区,土地成本低且扩展空间大,这对于需要大量物理空间的数据中心而言是重要优势。
然而,转型也并非易事。每 MW 800 万至 1,100 万美元的成本,意味着 Bitfarms 必须妥善管理资本,避免项目延迟或效能不符预期。这种高昂的资本支出对现金流构成压力,特别是在挖矿业务尚未完全退出、新业务尚未产生稳定收入的过渡期。此外,公司将与 Amazon AWS、Microsoft Azure 及 CoreWeave 等云端服务商正面竞争。
这些云端巨头拥有成熟的技术栈、全球分布的数据中心网络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矿企转型的 AI 算力供应商需要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可能的方向包括提供更低的价格(得益于较低的电力成本)、更灵活的合约条款或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 AI 应用。
消息公布后,加上比特币价格的下跌,Bitfarms 股价昨晚下跌 18.47%,反映市场对执行风险的担忧。投资者的疑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转型能否按时完成、新业务能否快速获得客户、与云端巨头的竞争中能否生存,以及传统挖矿业务退出期间的财务压力。
挖矿产业的未来与启示
Bitfarms 的转型决策揭示了挖矿产业面临的深层次挑战。比特币减半机制意味着挖矿奖励每四年减半,长期来看挖矿收益必然下降,除非比特币价格以相同或更快的速度上涨。然而,比特币价格的波动性使得这种假设充满不确定性。当挖矿成本逼近甚至超过比特币价格时,矿企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
AI 算力需求的爆发为矿企提供了新的出路。ChatGPT 等生成式 AI 应用的普及推动了 GPU 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而全球 GPU 供应却相对紧张。这种供需失衡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矿企拥有的电力、场地和运营能力恰好符合 AI 数据中心的需求,使得转型成为一个自然的选择。
约 70% 的大型矿商已启动多元化营收计划,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产业共识的形成。挖矿不再是一个可持续的单一业务模式,而必须与其他高算力需求的业务结合。未来的「矿企」可能更准确地被称为「算力基础设施提供商」,既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分配算力用于挖矿或 AI 服务。
Bitfarms 把握既有电力与场地优势,从比特币挖矿转战 AI 数据中心。虽然资本压力、技术整合与市场竞争不可小觑,但若能按照时程落地,稳定的 GPU 合约收入将替公司带来更高可预见性现金流,为整体矿业打开走向 AI 基础设施的更大想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