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穩定幣立法變局:泰達是否會因《銀行保密法》被排除在外?

原文標題:Stablecoin Legislation Shouldn’t Force Issuers to Comply With Bank Secrecy Act: Rep. Tom Emmer

原文作者:Sander Lutz

原文來源:

編譯:Daisy, 火星財經

眾議院多數黨鞭託姆·埃默(Tom Emmer)認為,目前在國會討論的穩定幣法案應當刪除強制發行人遵守嚴格反洗錢法的條款。

在多項穩定幣法案在國會流傳的關鍵條文可能引發緊張情緒的情況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共和黨眾議員託姆·埃默本週表示,他認為像泰達(Tether)這樣的穩定幣發行人不應當被要求遵守反洗錢的《銀行保密法》。這是參議院穩定幣相關法案GENIUS法案和眾議院平行的STABLE法案中的一個主要爭議點。

在法案中加入這樣的條款可能會排斥外國發行人,同時偏袒美國公司,因為目前美國境內的實體更有能力滿足這些嚴格的要求。這位立法者認為,無論在哪個司法管轄區,穩定幣發行人都不應當受《銀行保密法》下嚴格的反洗錢規定約束。

埃默週三晚對Decrypt表示:“所謂的《銀行保密法》原本是為現金制定的,而這是一種基於區塊鏈的技術。更重要的是,區塊鏈上的一切對那些瞭解如何跟隨代碼的人來說都是公開和透明的。”

他補充道:“說《銀行保密法》——它甚至沒有考慮到這種技術,數字資產——應該成為我們正在使用的法律,真是相當有意思。

穩定幣是通常與美元掛鉤並旨在保持穩定價格的數字資產

它們被加密貨幣交易者用來在無需美元的情況下進出市場,也被用作在美元受限或無法獲得的市場中的美元等值物。

最新的GENIUS法案和STABLE法案草案將所有穩定幣發行人視為《銀行保密法》下的金融機構。該法律於1970年實施,建立了一套嚴格的主動反洗錢規則,美國銀行必須遵守這些規則才能運營。

例如,《銀行保密法》要求受監管的機構進行可疑活動監控,接受常規審計,僱傭合規官員,並實施《愛國者法案》規定的客戶身份識別程序——這一爭議性法律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後不久擴展了政府的監控權力。

這些要求對現有的外國穩定幣發行人(如泰達(Tether))構成了巨大的障礙。泰達是USDT穩定幣的背後公司,並且是市場上無可爭議的領頭羊。泰達的USDT穩定幣市值超過1440億美元,總部位於美國維爾京群島,並計劃遷往薩爾瓦多,但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美國國債購買者之一,且使用這些國債作為其美元掛鉤穩定幣的抵押品。

在目前的運作模式下,泰達受到的監管遠不如《銀行保密法》所要求的那樣嚴格,該公司的領導層暗示,強制要求所有穩定幣發行人遵守這些規則將會傷害公司並有利於競爭對手。相比之下,市場上第二大穩定幣USDC的發行公司Circle已經在美國註冊。雖然Circle目前尚未完全遵守《銀行保密法》,但該公司已被紐約金融服務部認定為貨幣傳輸商。

Circle還已符合歐盟複雜的MiCA監管框架,而泰達則對此持抵制態度。

隨著美國穩定幣立法的臨近,關於如果泰達必須遵守《銀行保密法》,它是否會搬遷到美國,或者如果市場的領軍者被排除在美國金融市場之外會發生什麼的問題開始浮現。

埃默(Emmer)不希望讓泰達或任何其他外國發行人被排除在美國蓬勃發展的穩定幣市場之外。

“我們必須讓所有人都在這個領域中競爭,”他說。

這並不意味著泰達在美國運營時不需要遵守某些規則。對埃默來說,關鍵問題是儲備證明——向政府證明你的代幣擁有足夠的抵押品,以確保即使在市場波動期間也能維持與美元的掛鉤價值。

為此,埃默認為,泰達在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2021年,該公司與華爾街公司Cantor Fitzgerald合作,幫助託管其宣稱目前持有的價值92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儲備。

“泰達在過去四年中做得非常好,”埃默說。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計劃在下週的會議上對STABLE法案進行審議。與此同時,GENIUS法案本月早些時候已經獲得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強烈兩黨支持,並保持了《銀行保密法》的相關條款。預計在未來幾個月會在參議院進行全體投票。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