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 · 中秋創作激勵 Day 2 話題公布- #DOGE ETF上市# !
創作點亮中秋,帶熱門話題發帖,瓜分 $5,000 中秋好禮!🎁
立即報名查看詳情 👉 https://www.gate.com/campaigns/1953
💝 新用戶首次發帖並完成互動任務,即可瓜分 $600 新人獎池!
🔥 Day 2 熱門話題:DOGE ETF上市
REX Shares 與 Osprey Funds 推出的 Dogecoin ETF(代碼 DOJE)預計本週四正式交易,成爲美國首只上市的 Dogecoin ETF!隨着首只 Meme 幣 ETF 的開啓,未來還有哪些 Meme 幣可能獲得批準?對此你有何看法?快來發帖分享你的觀點吧!
發帖建議:
1️⃣ 你認爲 DOJE 上市會對 DOGE 短期價格產生什麼影響?
2️⃣ 你預測未來還有哪些 Meme 幣 ETF 可能被批準?
3️⃣ 你近期在 #DOGE# 上的交易策略是什麼?有哪些成功經驗或操作技巧?
快帶上 #DOGE ETF上市# 和 #Gate广场创作点亮中秋# 發帖,內容越多越優質,越有機會贏取 $5,000 中秋好禮!
#ETF#
納斯達克出手!嚴管「炒幣」上市公司
撰文:比推
據外媒 The Information 報道,納斯達克交易所計劃加強對上市公司通過募資購買加密貨幣行爲的監管,要求企業必須獲得股東批準,並詳細披露購幣用途、風險以及對主營業務的影響,否則將面臨停牌甚至退市處理。
這一政策風聲迅速引發連鎖反應,多家涉 crypto 企業股價應聲下跌,加密市場短線走低。
數據背後的募資狂潮:154 家公司與 980 億美元的「購幣衝動」
納斯達克此次出手並非無的放矢。
根據知名投行 Architect Partners 2025 年第三季度發布的研究報告,自 2025 年 1 月以來,已有超過 154 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提出或完成募資計劃,明確將「購買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作爲資金用途,總募資金額高達 980 億美元。這一規模,遠遠超過此前數年累計僅 10 家企業、336 億美元的同類募資。
不少企業名義上打着「布局區塊鏈戰略」、「財資多元化配置」的旗號,實則企圖搭乘加密行情快車。
它們中最常見的做法,是試圖成爲某一熱門代幣的「股票代理」——即通過公開市場大量購入某加密貨幣(如 BTC、ETH 甚至 Meme 幣),使自家股票成爲二級市場投資者間接押注該幣種的工具。尤其在牛市環境中,這種策略極易推高股價、制造話題,甚至幫助大股東高位套現。
納斯達克此次監管升級,正是要遏制這種脫離主業、短期炒作的金融行爲。
市場迅速反應:誰在下跌?誰被誤讀?
市場反應立竿見影。
多家業務與加密資產高度關聯的公司股價出現顯著下跌。其中,礦企 Bitmine Immersion 跌幅達 8.7%;SharpLink Gaming 下跌約 10%。MicroStrategy 下跌 2.7%。
這些波動背後,不僅是市場對短期利空的自然反應,更代表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 crypto 概念股」的真實價值與合規成本。
字川普任期以來,美國對加密貨幣監管整體持「擁抱」態度,聯邦機構如 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和 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在執法和立法推進上相對滯後。這一寬松環境使得不少企業大膽推進加密資產配置計劃,甚至出現一批以「持幣」爲核心敘事的企業。
然而,隨着市場多次出現借加密概念炒作股價、高管套現後股價崩盤的事件,作爲一線監管機構的交易所不得不率先行動。納斯達克此次政策可被視爲一種「補位式監管」——在聯邦立法尚未體系化落地之前,通過上市規則維持市場秩序和投資者保護。
事實上,這不是納斯達克第一次在 crypto 領域展現審慎態度。從延遲多家加密礦企上市,到對區塊鏈業務佔比過高的公司提出更嚴信息披露要求,其政策一貫傾向於「防風險優於促創新」。
硬幣的兩面
批評者則認爲,納斯達克的做法雖有合理性,但存在「過度攔截」的風險。
一些真正試圖將區塊鏈技術融入業務底層的企業——例如某些推進供應鏈金融數字化、嘗試 Token 化資產發行的公司——也可能因新規增加的合規成本而卻步。股東審批流程漫長、信息披露復雜,可能導致企業錯過市場機會。
更有人擔憂,嚴格的管控會推動創新企業轉向私募市場、其他國際交易所(如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甚至直接通過 DAO 或 Token 化結構募資,從而削弱納斯達克自身的競爭力和美國資本市場的創新活力。
對投資者來說,納斯達克加強監管是一把雙刃劍。
從積極角度看,更強的監管能夠減少拉高出貨等市場操縱行爲,抑制純概念炒作,幫助市場擠出泡沫,保護中小投資者免受信息不對稱的傷害。
但從另一面看,在牛市環境中,「融資—購幣—股價漲」這一機制曾經爲部分投資者帶來顯著回報。監管加強後,這類高波動、高收益的機會或將減少。投資者可能需要轉向其他工具(如現貨比特幣 ETF、期貨 ETF、信托產品等)獲取加密資產敞口,或者接受一個收益更平穩、但爆發性更弱的市場。
納斯達克此次決策,很可能成爲全球主流交易所的風向標。
目前,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等尚未推出類似嚴厲政策,但它們均在密切觀察市場與監管反應。不排除未來形成一套美國乃至全球交易所通用的「企業持幣信息披露標準」的可能性。
與此同時,企業也在調整策略。不少公司已開始重組募資方案,將「加密貨幣投資」包裝爲「數字財資管理」或「區塊鏈技術建設」項目,以規避直接 scrutiny。律師團隊忙於解讀新規,股東溝通成本顯著上升。
無論結果如何,納斯達克似乎正在努力平衡兩種角色:一方面是創新企業的融資平台,另一方面是市場秩序的維護者。
或許,這場監管實驗的真正意義在於:它不再是關於「要不要管」,而是關於「怎樣管才既公平又聰明」。加密世界與傳統金融的融合已不可逆轉,但融合的路徑必將充滿類似的碰撞與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