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lex Xu,Mint Ventures
上周美國東部時間 4 月 2 日下午 4 點(美國股市收盤後),川普公布了他的「對等關稅」方案。
他把主要貿易夥伴去年的對美實體貿易順差,除以它的商品出口總額,再除以二,就得出了新的「對等」關稅稅率。
邏輯何在?不重要。
人家只需要一個開戰的借口。
隨後全球市場,包括加密資產,都陷入腥風血雨中。
目前市場對於川普的關稅計劃的預期混沌的點在於:加徵關稅到底是川普團隊的長期國策,還是其用來跟談判對象(貿易夥伴、大型企業),謀取利益的談判策略?
如果是前者,那或許真如很多人所說,這將改變全球的貿易局勢,美國正在走向孤立主義,這對全球經濟顯然是長期不利的。
但如果是後者,那或許 4 月 2 日所謂的「對等關稅」頒布的那一刻,就是這輪貿易戰的恐懼之巔,後續大的發展方向,依舊是隨着多方的談判推進,逐漸達成美國與雙邊、多邊的共識,市場的恐慌逐漸消退,資產價格回到它該有的水平。
盡管川普此前在競選中、上任後談到關稅時,更多將其宣揚爲一種「國策」,通過關稅逼制造業回流,也是其對鐵鏽地帶和底層選民的一種政治承諾,其態度也異常堅決。
但筆者仍然傾向於,關稅只是他的談判籌碼,其談判的最終目標,是爲他自己撈到足夠的政績,可能包括:
• 更多的海外訂單:其他國家採購更多美國的商品(糧食、能源、武器、客機)
• 更多的本土工作機會:大型企業來美國投資建廠(臺積電)
• 對競爭對手的合理圍剿:逼迫企圖騎牆的國家與其聯合,進一步圍剿中國(今日越南和韓國已經宣布對中國的鋼鐵出口加徵高額關稅)
此外,關稅擾動帶來的資產暴跌和衰退預期也給那個指揮不動鮑威爾施加了巨大壓力,川普無法通過行政力量讓聯準會降息,那瀕於崩潰的經濟和股市呢?
因此,只要他和他的集團能頂住目前的巨大壓力,當看似不合邏輯的關稅要求,在談判中逐漸轉換爲成果,他的風評就會逐漸扭轉。
這些成果都會轉化爲其進一步壯大其政治影響力的能量,成爲其進一步擴權的理由,並幫助共和黨在明年的中期選舉中佔據優勢。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川普真的把關稅當作了長期國策,相信關稅能倒逼制造業回流,轉變目前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但問題是目前空間和時間,都不允許。明年就要兩院中期選舉,長期的高額關稅造成的經濟衰退、股市暴跌、資產通脹,必定會讓共和黨失掉目前優勢微弱的衆議院(甚至參議院),讓川普在剩下的 2 年任期中成爲「瘸腿總統」,政策更難以推行。
目前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搞這種長期國策。等到明年股市不行、通證不行,他別說長期國策了,短期他都 hold 不住。
所以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小。
其實從目前來看,在對等關稅推出不到一周,隨着與多國的接觸,在實際談判利益得到確認後,川普團隊在關稅的口風上已經開始軟化。
比如今天先是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 50 個國家已與白宮聯系,開始進行貿易談判。川普總統沒有試圖通過摧毀美國市場來摧毀市場。」
緊接着美國貿易顧問納瓦羅就發聲:川普尋求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位老哥是川普陣營裏關稅政策的主要支持者,最近也是他在猛烈抨擊馬斯克的自由貿易立場。
那麼,這個過程中是否會有意外情況發生?
也有可能。
比如美國與最重要的幾個貿易頭部玩家談判不順,尤其是歐盟和中國。目前兩家要麼已經實行反制,要麼威脅如果談判不成,就要實行反制(4 月 13 日),而財長貝森特在「對等關稅」公布當日就警告:不要報復,否則美國會加碼。
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談判僵持,甚至短期的衝突升級(進一步互相加高關稅),但考慮其他大部分國家會積極與美國談判,整體情況比目前更糟糕的可能性並不大。
畢竟川普的核心任務,仍是在明年的中期大選之前,贏得更多的「政績」,而不是讓高企的通脹、崩盤的股市攪黃自己的後半任期。
因此,早一些「發瘋」,早一些談判,對川普更有利。
作爲「不確定性」的創造者,川普同樣也不想自己在明年中期選舉前面臨「不確定性」。
215k 帖子
173k 帖子
136k 帖子
78k 帖子
66k 帖子
60k 帖子
56k 帖子
52k 帖子
51k 帖子
長期國策還是談判手段?如何理解川普的「瘋狂關稅」
撰文:Alex Xu,Mint Ventures
上周美國東部時間 4 月 2 日下午 4 點(美國股市收盤後),川普公布了他的「對等關稅」方案。
他把主要貿易夥伴去年的對美實體貿易順差,除以它的商品出口總額,再除以二,就得出了新的「對等」關稅稅率。
邏輯何在?不重要。
人家只需要一個開戰的借口。
隨後全球市場,包括加密資產,都陷入腥風血雨中。
目前市場對於川普的關稅計劃的預期混沌的點在於:加徵關稅到底是川普團隊的長期國策,還是其用來跟談判對象(貿易夥伴、大型企業),謀取利益的談判策略?
如果是前者,那或許真如很多人所說,這將改變全球的貿易局勢,美國正在走向孤立主義,這對全球經濟顯然是長期不利的。
但如果是後者,那或許 4 月 2 日所謂的「對等關稅」頒布的那一刻,就是這輪貿易戰的恐懼之巔,後續大的發展方向,依舊是隨着多方的談判推進,逐漸達成美國與雙邊、多邊的共識,市場的恐慌逐漸消退,資產價格回到它該有的水平。
盡管川普此前在競選中、上任後談到關稅時,更多將其宣揚爲一種「國策」,通過關稅逼制造業回流,也是其對鐵鏽地帶和底層選民的一種政治承諾,其態度也異常堅決。
但筆者仍然傾向於,關稅只是他的談判籌碼,其談判的最終目標,是爲他自己撈到足夠的政績,可能包括:
• 更多的海外訂單:其他國家採購更多美國的商品(糧食、能源、武器、客機)
• 更多的本土工作機會:大型企業來美國投資建廠(臺積電)
• 對競爭對手的合理圍剿:逼迫企圖騎牆的國家與其聯合,進一步圍剿中國(今日越南和韓國已經宣布對中國的鋼鐵出口加徵高額關稅)
此外,關稅擾動帶來的資產暴跌和衰退預期也給那個指揮不動鮑威爾施加了巨大壓力,川普無法通過行政力量讓聯準會降息,那瀕於崩潰的經濟和股市呢?
因此,只要他和他的集團能頂住目前的巨大壓力,當看似不合邏輯的關稅要求,在談判中逐漸轉換爲成果,他的風評就會逐漸扭轉。
這些成果都會轉化爲其進一步壯大其政治影響力的能量,成爲其進一步擴權的理由,並幫助共和黨在明年的中期選舉中佔據優勢。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川普真的把關稅當作了長期國策,相信關稅能倒逼制造業回流,轉變目前美國制造業的空心化,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但問題是目前空間和時間,都不允許。明年就要兩院中期選舉,長期的高額關稅造成的經濟衰退、股市暴跌、資產通脹,必定會讓共和黨失掉目前優勢微弱的衆議院(甚至參議院),讓川普在剩下的 2 年任期中成爲「瘸腿總統」,政策更難以推行。
目前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搞這種長期國策。等到明年股市不行、通證不行,他別說長期國策了,短期他都 hold 不住。
所以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小。
其實從目前來看,在對等關稅推出不到一周,隨着與多國的接觸,在實際談判利益得到確認後,川普團隊在關稅的口風上已經開始軟化。
比如今天先是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塞特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 50 個國家已與白宮聯系,開始進行貿易談判。川普總統沒有試圖通過摧毀美國市場來摧毀市場。」
緊接着美國貿易顧問納瓦羅就發聲:川普尋求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位老哥是川普陣營裏關稅政策的主要支持者,最近也是他在猛烈抨擊馬斯克的自由貿易立場。
那麼,這個過程中是否會有意外情況發生?
也有可能。
比如美國與最重要的幾個貿易頭部玩家談判不順,尤其是歐盟和中國。目前兩家要麼已經實行反制,要麼威脅如果談判不成,就要實行反制(4 月 13 日),而財長貝森特在「對等關稅」公布當日就警告:不要報復,否則美國會加碼。
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談判僵持,甚至短期的衝突升級(進一步互相加高關稅),但考慮其他大部分國家會積極與美國談判,整體情況比目前更糟糕的可能性並不大。
畢竟川普的核心任務,仍是在明年的中期大選之前,贏得更多的「政績」,而不是讓高企的通脹、崩盤的股市攪黃自己的後半任期。
因此,早一些「發瘋」,早一些談判,對川普更有利。
作爲「不確定性」的創造者,川普同樣也不想自己在明年中期選舉前面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