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美股資產不穩定的前提下,加密貨幣會很自然地成為「避險資產」。
撰文:Haotian
為什麼加密貨幣走勢突然和美股脫鉤了?我看好多朋友在討論,我分享一些個人思考:
1)問這個問題首先就是「本末倒置」了,從中本聰推出比特幣第一天,加密貨幣就定位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方式,是一種獨立於傳統金融體系的貨幣系統,不應該受單一市場的控制。
畢竟加密貨幣的跨國界自由流通,不依賴任何國家信用背書,以及去中心化的挖礦治理機制,尤其是它發行總量技術恆定的信任保障等等都使得它應該保持「獨立」;
2)然而,過去很長時間內,加密貨幣和美股保持了強相關性,並沒有顯現出其獨立貨幣體現的一面,因為早期加密貨幣獲利的恰恰可能是一些科技股投資者,二者投資人群有很大程度重疊。
但相比傳統美股美債的信任體系,加密貨幣又過於脆弱,所以才出現了,美股一跌甚至洛杉磯發山火大家都說美國人賣幣圈資產避險(增持美股或國債?)的說法,這種關聯一度以來是很多加密從業者秉承的精神食糧,但嚴格意義講,是違背加密主義初心的。現今幣圈受美國一系列政策影響巨大也是因為此;
3)問題來了,之前美國加息和 ETF 通過與否、以及 SEC 監管等一系列政策對加密貨幣的影響很容易理解,大家期盼中的降息大放水邏輯也在於此。那如今讓凱恩斯等經濟學家棺材板都壓不住的逆天關稅政策下,加密貨幣咋還和美股脫鉤了?
一方面,現貨 ETF 給了美股投資者正常投資加密貨幣的「通道」,在核心美股資產不穩定的前提下,加密貨幣會很自然地成為「避險資產」。
其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對於美國未來經濟預期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比如潛在的經濟衰退,又比如美元霸權體系的削弱等等。因此,這一刻加密貨幣獨立市場的表現,恰恰只是說明關稅的影響過於久遠,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以至於加密貨幣都被視為有效避險資產了;
另一方面,看似關稅大棒會導致進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會直接帶動「通脹」的發生,但這種通脹往往會暫時,如果關稅攪局影響到國民的正常消費開支,全民消費總需求萎縮了,這種短期的通脹長期看就是「通縮」,甚至還要以經濟衰退為代價,這就是為何一些交易員反到抬高了降息次數的預測。
所以,降息放水的宏觀預期並沒有削弱反到增強了,儘管鮑威爾沒沒鬆口,但特朗普的瘋魔精神一定會進一步推動這一步棋的發生;
最關鍵是,關稅政策的長期影響是一些中等或弱國的國家貨幣發行體系。很顯然,關稅增加,這些國家通過出口商品儲備美元的成本上升,其本國貨幣錨定美元發行的信任保障也會削弱,換句話說,這些國家本就過於依賴美元的貨幣發行體系會更加脆弱,甚至有崩盤的可能性。
而這個時候相比美元有著更開放國際流通性和全球化的加密貨幣就會成為「合理」備選項?當然也可以選擇歐元、人民幣等其他強信任主權背書,但這種貨幣錨定關係沒那麼快,短期的受益還是更獨立的加密貨幣,畢竟加密貨幣也是攀上美國經濟體系的一種通道。
209k 帖子
163k 帖子
132k 帖子
78k 帖子
65k 帖子
60k 帖子
55k 帖子
52k 帖子
51k 帖子
為何加密貨幣走勢突然和美股脫鉤了?
撰文:Haotian
為什麼加密貨幣走勢突然和美股脫鉤了?我看好多朋友在討論,我分享一些個人思考:
1)問這個問題首先就是「本末倒置」了,從中本聰推出比特幣第一天,加密貨幣就定位為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方式,是一種獨立於傳統金融體系的貨幣系統,不應該受單一市場的控制。
畢竟加密貨幣的跨國界自由流通,不依賴任何國家信用背書,以及去中心化的挖礦治理機制,尤其是它發行總量技術恆定的信任保障等等都使得它應該保持「獨立」;
2)然而,過去很長時間內,加密貨幣和美股保持了強相關性,並沒有顯現出其獨立貨幣體現的一面,因為早期加密貨幣獲利的恰恰可能是一些科技股投資者,二者投資人群有很大程度重疊。
但相比傳統美股美債的信任體系,加密貨幣又過於脆弱,所以才出現了,美股一跌甚至洛杉磯發山火大家都說美國人賣幣圈資產避險(增持美股或國債?)的說法,這種關聯一度以來是很多加密從業者秉承的精神食糧,但嚴格意義講,是違背加密主義初心的。現今幣圈受美國一系列政策影響巨大也是因為此;
3)問題來了,之前美國加息和 ETF 通過與否、以及 SEC 監管等一系列政策對加密貨幣的影響很容易理解,大家期盼中的降息大放水邏輯也在於此。那如今讓凱恩斯等經濟學家棺材板都壓不住的逆天關稅政策下,加密貨幣咋還和美股脫鉤了?
一方面,現貨 ETF 給了美股投資者正常投資加密貨幣的「通道」,在核心美股資產不穩定的前提下,加密貨幣會很自然地成為「避險資產」。
其根本原因在於投資者對於美國未來經濟預期的不確定性造成的,比如潛在的經濟衰退,又比如美元霸權體系的削弱等等。因此,這一刻加密貨幣獨立市場的表現,恰恰只是說明關稅的影響過於久遠,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以至於加密貨幣都被視為有效避險資產了;
另一方面,看似關稅大棒會導致進出口商品的成本增加會直接帶動「通脹」的發生,但這種通脹往往會暫時,如果關稅攪局影響到國民的正常消費開支,全民消費總需求萎縮了,這種短期的通脹長期看就是「通縮」,甚至還要以經濟衰退為代價,這就是為何一些交易員反到抬高了降息次數的預測。
所以,降息放水的宏觀預期並沒有削弱反到增強了,儘管鮑威爾沒沒鬆口,但特朗普的瘋魔精神一定會進一步推動這一步棋的發生;
最關鍵是,關稅政策的長期影響是一些中等或弱國的國家貨幣發行體系。很顯然,關稅增加,這些國家通過出口商品儲備美元的成本上升,其本國貨幣錨定美元發行的信任保障也會削弱,換句話說,這些國家本就過於依賴美元的貨幣發行體系會更加脆弱,甚至有崩盤的可能性。
而這個時候相比美元有著更開放國際流通性和全球化的加密貨幣就會成為「合理」備選項?當然也可以選擇歐元、人民幣等其他強信任主權背書,但這種貨幣錨定關係沒那麼快,短期的受益還是更獨立的加密貨幣,畢竟加密貨幣也是攀上美國經濟體系的一種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