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倒計時 2 天開啓!💥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TRUST 💥
展示你的創意贏取獎勵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就有機會瓜分 13,333 枚 TRU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1月6日 – 11月16日 24:00(UTC+8)
📌 活動詳情: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990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TRU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TRUST
4️⃣ 附上任意 CandyDrop 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3 TRUST)
🥇 一等獎(1名):3,833 TRUST / 人
🥈 二等獎(3名):1,500 TRUST / 人
🥉 三等獎(10名):500 TRUST / 人
挖礦不如算 AI!Bitfarms 棄比特幣 CEO:25 倍營收轉型真相
北美最大比特幣礦場之一的 Bitfarms 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結束比特幣挖礦,全力投入高性能運算(HPC)與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服務。該公司 2025 年第三季虧損 4,600 萬美元,挖出單枚比特幣現金成本達 82,400 美元。相對地,AI 託管合約每 MW 價值可達 600 萬美元,營收潛力比挖礦高出數倍。
挖礦利潤崩潰推動轉型浪潮
(來源:Bitfarms)
比特幣價格動盪與挖礦難度上升,使得從「數位黃金」獲得利潤變得更加困難。Bitfarms 轉型的直接原因是比特幣挖礦收益的機會成本降低。該公司 2025 年第三季虧損 4,600 萬美元,內部估算挖出單枚比特幣現金成本達 82,400 美元。當比特幣價格在 10 萬美元附近震盪時,這個成本結構意味著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
挖礦成本的飆升源於多個因素。首先是比特幣網絡難度的持續上升,隨著更多算力加入網絡,每個礦工分得的比特幣獎勵占比不斷下降。其次是能源成本的波動,雖然礦企通常選擇電價較低的地區,但全球能源價格的整體上漲仍然傳導到挖礦成本上。第三是硬體折舊和更新壓力,ASIC 礦機的技術迭代加快,舊設備的效率優勢迅速喪失。
相對地,生成式 AI 熱潮推高 GPU 算力需求,產業報告指出 AI 數據中心每兆瓦(MW)的營收潛力可比挖礦高出數倍,而 AI 託管合約每 MW 價值可達 600 萬美元。這種巨大的收益差距使得礦企的轉型決策變得合理且緊迫。執行長 Ben Gagnon 強調,儘管華盛頓的礦場僅占可開發礦場總數的不到 1%,但轉型為 GPU 即服務就可能產生比以往挖礦業務更高的淨營業收入。
Bitfarms 不是第一間這樣做的礦企。Cipher、Terawulf 等同業也正與 SoftBank、Google 等科技巨頭合作布局 AI,約 70% 的大型礦商已啟動多元化營收計劃。這個比例顯示挖礦產業正在經歷結構性轉變,從單一依賴比特幣價格的脆弱商業模式,轉向更多元且可預見的收入來源。
華盛頓州礦場改造的技術細節
據了解,Bitfarms 首波改造將鎖定華盛頓州 18 MW 礦場,預計 2026 年 12 月前完工,並已取得 1.28 億美元資金。這個項目的技術規格顯示礦企在轉型 AI 算力供應方面的認真程度。硬體核心為導入 Nvidia GB300 GPU,這是 Nvidia 最新一代專為 AI 訓練和推理設計的高性能 GPU。
公司將採液冷系統,機架功率密度可達 190 kW,並把 PUE(電力使用效率)控制在 1.2 至 1.3。這些技術指標在數據中心產業中屬於領先水平。傳統的風冷數據中心 PUE 通常在 1.5 以上,液冷系統能夠更有效地散熱,降低能源浪費。190 kW 的機架功率密度意味著在相同空間內可以部署更多算力,提高空間利用效率。
Bitfarms 華盛頓州礦場改造核心指標
容量規模:18 MW(約占總開發組合不到 1%)
投資金額:1.28 億美元
核心硬體:Nvidia GB300 GPU
冷卻系統:液冷技術,機架功率密度 190 kW
能源效率:PUE 控制在 1.2 至 1.3
完工時間:2026 年 12 月前
面對未來業務模式從算力消費者轉向算力供應者,Bitfarms 將提供 GPUaaS(GPU as a Service)與主機託管。這種商業模式類似於雲端服務,客戶可以按需租用 GPU 算力進行 AI 模型訓練或推理,而無需自己購買和維護昂貴的硬體。公司推估整體投資不到總開發組合 1%,卻能釋放龐大產能,顯示礦場天然的能源與機房優勢足以支撐 AI 升級。
礦場轉型 AI 的天然優勢與挑戰
挖礦產業轉型 AI 算力供應並非偶然,而是基於礦場的多項天然優勢。首先是電力基礎設施,礦場通常建在電力豐富且成本較低的地區,並已經建立了大容量的電力供應系統。這些基礎設施可以直接用於支持高功耗的 GPU 集群。其次是機房環境,礦場已經具備良好的通風、溫控和安全系統,這些對於數據中心運營同樣至關重要。
第三是運營經驗,挖礦企業在管理大規模硬體設備、優化能源使用和維護系統穩定性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能力可以直接遷移到 AI 數據中心的運營中。第四是地理位置,許多礦場位於偏遠地區,土地成本低且擴展空間大,這對於需要大量物理空間的數據中心而言是重要優勢。
然而,轉型也並非易事。每 MW 800 萬至 1,100 萬美元的成本,意味著 Bitfarms 必須妥善管理資本,避免項目延遲或效能不符預期。這種高昂的資本支出對現金流構成壓力,特別是在挖礦業務尚未完全退出、新業務尚未產生穩定收入的過渡期。此外,公司將與 Amazon AWS、Microsoft Azure 及 CoreWeave 等雲端服務商正面競爭。
這些雲端巨頭擁有成熟的技術棧、全球分布的數據中心網絡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礦企轉型的 AI 算力供應商需要找到差異化競爭優勢,可能的方向包括提供更低的價格(得益於較低的電力成本)、更靈活的合約條款或專注於特定垂直領域的 AI 應用。
消息公布後,加上比特幣價格的下跌,Bitfarms 股價昨晚下跌 18.47%,反映市場對執行風險的擔憂。投資者的疑慮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轉型能否按時完成、新業務能否快速獲得客戶、與雲端巨頭的競爭中能否生存,以及傳統挖礦業務退出期間的財務壓力。
挖礦產業的未來與啟示
Bitfarms 的轉型決策揭示了挖礦產業面臨的深層次挑戰。比特幣減半機制意味著挖礦獎勵每四年減半,長期來看挖礦收益必然下降,除非比特幣價格以相同或更快的速度上漲。然而,比特幣價格的波動性使得這種假設充滿不確定性。當挖礦成本逼近甚至超過比特幣價格時,礦企的生存空間被嚴重壓縮。
AI 算力需求的爆發為礦企提供了新的出路。ChatGPT 等生成式 AI 應用的普及推動了 GPU 算力需求的指數級增長,而全球 GPU 供應卻相對緊張。這種供需失衡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機會。礦企擁有的電力、場地和運營能力恰好符合 AI 數據中心的需求,使得轉型成為一個自然的選擇。
約 70% 的大型礦商已啟動多元化營收計劃,這個數字本身就說明了產業共識的形成。挖礦不再是一個可持續的單一業務模式,而必須與其他高算力需求的業務結合。未來的「礦企」可能更準確地被稱為「算力基礎設施提供商」,既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靈活分配算力用於挖礦或 AI 服務。
Bitfarms 把握既有電力與場地優勢,從比特幣挖礦轉戰 AI 數據中心。雖然資本壓力、技術整合與市場競爭不可小覷,但若能按照時程落地,穩定的 GPU 合約收入將替公司帶來更高可預見性現金流,為整體礦業打開走向 AI 基礎設施的更大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