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市值突破 5 萬億:回顧它與加密貨幣的曾經蜜月期

作者 | Aki 吳說區塊鏈

2025 年 10 月末,英偉達(Nvidia)的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市值一舉突破 5 萬億美元大關,成爲全球首家跨越這一市值門檻的公司。自 2022 年底 ChatGPT 橫空出世以來,英偉達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 12 倍,AI 革命不僅推動標普 500 指數創新高,也引發了關於科技估值泡沫的討論。如今,英偉達的市值甚至已經超過了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總規模,按全球 GDP 排名來看,英偉達的市值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令人感慨的是,這家 AI 時代的超級明星,在加密貨幣領域也曾有過一段 “蜜月期”。本文將回顧英偉達與加密挖礦行業那段跌宕起伏的往事,以及爲何選擇抽身轉向 AI 核心業務。

加密牛市狂潮:遊戲顯卡變身“印鈔機”

回顧英偉達的發展史,也是科技敘事不斷演進的一部傳奇。英偉達成立於 1993 年,靠着發明 GPU(圖形處理器)起家,搭上了 20 世紀 90 年代末的 PC 遊戲熱潮順風車,英偉達的 GeForce 系列顯卡大獲成功,公司迅速崛起爲顯卡霸主。然而,當遊戲市場逐漸飽和、增長放緩時,英偉達也曾面臨庫存滯銷的困境。幸運的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 一次重大轉機是加密貨幣熱潮。

2017 年,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價格飆漲,掀起 “挖礦” 熱潮。由於 GPU 非常適合並行計算來挖礦,全球礦工爭搶顯卡,一時間 GPU 變成了印鈔機,供不應求,價格飛漲。英偉達順勢成爲這場加密牛市背後的最大贏家之一,賣卡收益盆滿鉢滿。

2020 年下半年開始,加密市場在經歷兩年寒冬後卷土重來。比特幣價格從年中不到 1.5 萬美元一路飆升,至 2021 年初最高突破 6 萬美元,以太坊從幾百美元漲至 2000 美元以上。新一輪幣價高歌猛進,再度點燃了顯卡挖礦狂潮。礦工們大舉掃貨新一代的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卡,導致原本面向遊戲玩家的高端卡奇貨可居,市場再次陷入 “供不應求” 的瘋狂境地。英偉達 RTX 30 系顯卡發布時本以高性能高性價比令遊戲玩家驚喜不已,但隨着以太坊挖礦收益暴增,這些顯卡的實際售價被推高到離譜的程度,建議價人民幣 2499 元的 RTX 3060 在市場上炒到 5499 元,旗艦級 RTX 3090 甚至喊價近 2 萬元。

但是顯卡持續缺貨的現象使得玩家與礦工的矛盾被推到臺前。英偉達選擇 “雙線並行” 的應對,一邊給面向玩家的 GeForce(先從 RTX 3060)下調以太坊哈希率,但後來被發現不過是掩耳盜鈴,實則上,礦工發現給 RTX 3060 插 “假 HDMI 小尾巴”(dummy HDMI),使其認爲其他顯卡也在作爲顯示適配器運行,從而繞過多卡場景下的算力限制,實現全速挖礦。

Andreas 在他的推特上展示了這一演示

另一邊專門爲礦工推出 Cryptocurrency Mining Processor(CMP) 系列,試圖實現 “分流”。官方博客當日明確表述:“GeForce 爲玩家而生,CMP 爲專業挖礦而生。” CMP 將取消顯示輸出、開放式擋板以提升密布礦架的風道,並下調峯值電壓/頻率換取能效穩定,但也正是由於CMP 沒有顯示輸出、保修期短,對礦工而言退出難度更高,而 GeForce 既能挖礦又能翻新後轉售給可憐的玩家接盤,殘值與流動性更優。因此最後該項目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淡出人們的視野。

據英偉達財報披露,2021 年第一財季用於 “挖礦” 的顯卡銷量佔據了當季出貨量的四分之一,當季加密貨幣專用芯片 (CMP 系列) 銷售額就達到 1.55 億美元。在加密熱潮加持下,英偉達 2021 全年的收入飆升至 269 億美元,較上一年增長 61%,公司市值也一度突破 8000 億美元。

然而,這種好景並未長久維持,2021 年 5 月 21 日,中國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提出嚴厲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爲。隨後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相繼整治關停礦場,挖礦業務快速 “剎車”。同月 — 次月間,比特幣算力與幣價同步承壓,礦工羣體被迫外遷或清盤設備。到 9 月 24 日,央行與多部門發布聯合通知,將所有虛擬貨幣相關交易定性爲非法金融活動,並提出全國範圍內 “有序清退礦業” 的要求,政策層面進一步 “補孔”。

對於華強北的礦機從業者來說,暴漲暴跌的週期已是見怪不怪。經歷過 2018 年初礦機“礦難”式崩盤的人仍記憶猶新,有的人黯然退場,但也有少數堅守者挺過寒冬,將滯銷礦機投入自營礦場挖礦,等待下一輪行情。事實證明,2020–2021 年的大牛市再次讓堅持下來的玩家鹹魚翻身。

在 2022 年 9 月,加密行業發生了一件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大事,以太坊區塊鏈完成 “合並” 升級,從工作量證明 (PoW) 機制轉爲權益證明 (PoS),不再需要大量顯卡參與挖礦。這標志着延續多年的 GPU 挖礦時代宣告終結,缺少了加密礦工的特殊需求,全球顯卡市場迅速降溫,對英偉達的業績也帶來直接衝擊。2022 年第三季度英偉達營收同比下滑 17% 至 59.3 億美元,淨利潤僅 6.8 億美元,同比下跌達 72%。英偉達股價在 2022 年一度跌至 165 美元左右,較高點接近腰斬,昔日加密紅利瞬間變成了業績負擔。

劃清界限:英偉達與挖礦業的分手

面對礦圈的瘋狂和遊戲玩家的抱怨,以及週期性盈利帶來的問題,英偉達逐漸認識到必須在加密貨幣挖礦浪潮中尋求平衡,並適時與之 “劃清界限”。隨着幣價暴漲帶來的泡沫隱憂,公司在財務合規上也喫過苦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後來調查發現,英偉達曾在 2018 財年連續兩個季度未充分披露加密貨幣挖礦對遊戲顯卡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比例。這被認定爲信息披露不當。2022 年 5 月,英偉達同意與 SEC 和解並支付了 550 萬美元罰款。這起事件使得英偉達重新審判與加密行業若即若離的微妙關係,雖然加密礦潮帶來了可觀利潤,但另一方面其波動性和監管風險又可能反噬公司聲譽和業績。

2022 年以太坊轉爲 PoS 後,GPU 挖礦需求斷崖式下跌,英偉達遊戲顯卡業務很快回歸常態供需。黃仁勳也多次強調,公司未來的增長動力將主要來自人工智能、數據中心、自動駕駛等領域,而不再倚重加密貨幣等投機性業務。可以說,在經歷了一輪 “礦卡熱” 的高潮與降溫之後,英偉達果斷地與這個具有高波動性的行業劃清了界限,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更廣闊也更有社會價值的 AI 計算版圖之中。同時英偉達在最新的面向 AI 初創企業 Inception 計劃的官網中也已明確列出 “不符合資格的組織類型”,其中包含 “與加密貨幣相關的公司,可以看出英偉達明確希望與以往的加密老朋友劃清界限。

那麼在全面擁抱 AI 產業之後,英偉達的芯片業務與加密行業是否還有交集?表面上看,自以太坊告別 “挖礦時代” 後,GPU 與傳統加密挖礦的關聯已經大幅減弱。比特幣等主流幣種早已使用專用 ASIC 礦機,GPU 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是加密礦工爭相搶奪的 “香餑餑” 了。然而,兩大領域間並非毫無交集,新的融合點正以不同形式出現。

一些曾深耕加密挖礦的企業正在將業務重心轉向 AI 算力服務,搖身變爲英偉達的新客戶。不僅如此,傳統比特幣礦業公司也開始探索將富餘的電力和場地資源用於承接 AI 計算任務。一些大型礦企近期已將部分設備由挖礦專用芯片更換爲用於訓練 AI 模型的 GPU 硬件,在它們看來,相較動蕩不安的加密貨幣挖礦,AI 訓練能帶來更穩定可靠的收入來源。

AI 淘金熱中賺最多錢的人 — — 賣“鏟子”的英偉達

2022 年 11 月,OpenAI 的 ChatGPT 橫空出世,AI 大模型在全球掀起巨大轟動。對英偉達而言,這無疑是命運饋贈的又一個 “百年一遇” 良機。全世界突然發現,要驅動這些 “耗算力如飲水” 的 AI 怪獸,離不開英偉達的 GPU 硬件支持。

ChatGPT 爆紅後,各大科技公司和創業團隊紛紛湧入 “大模型” 賽道,訓練 AI 模型所需的算力需求呈爆炸式增長。英偉達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本質,即無論科技如何變遷,算力永遠是數字世界的基礎貨幣。

當前,英偉達佔據着超過九成的大模型訓練芯片市場份額。A100、H100、以及新一代 Blackwell/H200 等 GPU 已成爲 AI 加速計算的行業標準。由於需求遠超供應,英偉達在高端 AI 芯片上擁有超乎尋常的定價權和利潤空間。據高盛預測,2025 年至 2027 年僅亞馬遜、Meta、谷歌、微軟、甲骨文五大雲服務商的資本開支預計將接近 1.4 萬億美元,比前 3 年翻將近三倍,這些真金白銀的大手筆投入,築牢了英偉達天價市值背後的基礎。

但 AI 領域曾出現過一次 “降本增效” 的衝擊波 — — 開源大模型 DeepSeek 的爆火。DeepSeek 項目聲稱僅用約 557.6 萬美元的極低成本,就訓練出了性能媲美 GPT-4 的 DeepSeek V3 模型,隨後又推出了超低推理成本的 R1 模型。

當時業內一片譁然,許多人唱衰英偉達,認爲這種低成本 AI 模型的出現,意味着中小企業也能用更少 GPU 部署大模型,可能衝擊英偉達高端 GPU 的需求。“AI 算力需求是否會被效率革命取代?” 成爲熱門討論。而受此預期影響,英偉達股價一度大幅下挫,收盤跌約 17%,單日蒸發約 5,890 億美元市值(被稱爲美股史上最大單日市值損失之一)。

然而,短短數月後事實證明,這種擔憂是一葉障目。DeepSeek 帶來的並非算力需求的消減,反而是新一輪算力需求的爆發。其技術路線本質上實現了 “算力平權” — — 通過算法創新和模型蒸餾,大幅降低了大模型的硬件門檻,讓更多機構和企業能夠負擔 AI 應用。表面看,因爲模型效率提升,好像 “不需要那麼多算力了”;但實際上,DeepSeek 現象大大普及了 AI 應用,讓算力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大量企業爭相接入 DeepSeek,引發了一輪 AI 應用潮,推理計算迅速成爲算力消耗的新主力。這正應驗了著名的 “傑文斯悖論” — — 技術效率提高反而加速資源消耗。DeepSeek 使 AI 門檻降低、應用激增,結果就是算力資源更不夠用了。

事實證明,每當有新的 AI 模型誕生,往往意味着新的 GPU 訂單接踵而至。AI 創新越多,英偉達越強,在這次 DeepSeek 風波中再次得到驗證。英偉達 2025 年 2 月發布的財報顯示數據中心業務大超預期,更深層次看,DeepSeek 的成功對英偉達來說並非威脅,恰恰說明了 “降本增效” 會帶來更大規模的應用擴張,從而推高算力總需求。這一次,DeepSeek 反而成了英偉達算力帝國新的燃料。

正如人工智能先驅吳恩達所說:“AI 就是新的電力”。在 AI 即電力的時代,英偉達這樣的算力供應商無疑扮演着電力公司的角色。通過龐大的數據中心和 GPU 集羣,源源不斷爲各行業輸送 “能量”,驅動智能化轉型。這也是英偉達市值能夠在兩年內從 1 萬億飆漲到 5 萬億美元的核心邏輯 — — 全球對 AI 算力的需求出現了質的飛躍,各國科技巨頭競相投入軍備競賽般的資金採購算力。

市值攀上 5 萬億美元後,英偉達的其影響力和體量之大,甚至已經超越了許多國家政府在經濟上的影響力。英偉達不再只是讓遊戲畫面更流暢的 “顯卡” 廠商,而搖身一變成了 AI 時代的燃料,成爲這場淘金熱中公認的 “賣鏟人”。隨着體量的增加,英偉達員工的造富神話也不斷在業內流傳,許多英偉達員工持有的股票價值,甚至已經超越了他的年薪。而英偉達本身也通過不斷 “講述” 新的科技敘事,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躍遷,遊戲顯卡爲其打開了第一扇門,礦潮賦予了第二次增長,而 AI 則將英偉達送上了真正的巔峯。

BTC0.1%
ETH-0.0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