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去年move-to-earn这赛道有点冷,但Sweatcoin悄悄积累了1.2亿用户,生成了500亿枚SWEAT代币。这不是吹的——这是从去年5月到现在的数据。
传统加密挖矿烧电费、烧显卡。Sweatcoin反其道而行,用你的腿来"挖矿"。
怎么赚:
这套设计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纯粹为了赚钱,而是一个健康激励系统。有研究表明用户活动量提升20%,这比市面上99%的健身App都牛。
这是Sweatcoin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怎样既吸引新用户,又不让代币贬值成垃圾。
当前策略:
这个设计参考了比特币的减半逻辑,但用的是"减产"而不是"减半"。目的很明确——让后来者更难获取代币,理论上会推高价格。但这也意味着新用户进来时,赚取同样收益需要走更多步数。这是个两难之地。
Sweatcoin不只是个运动应用,还搭建了Sweat Wallet这个DeFi入口:
这招很聪明——用户从被动的"走路赚币"升级到主动参与DeFi。实际上这是在把600M月活用户逐步引入币圈。
两个项目都是Move-to-Earn,但打法完全不同:
Sweatcoin的优势就是低门槛——任何人都能玩,这是它破1.2亿用户的关键。但劣势是收益天花板比STEPN低。
说句实话,所有Move-to-Earn项目都在对付同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能免费获取代币,代币还值钱吗?
Sweatcoin的应对方案:
但坦白讲,这些招都不是银弹。要维持代币价值,最终还是得靠持续的新用户流入。一旦增速放缓,价格立马往下掉。
数据敏感度高的用户可以放心:
相比其他健身App动不动卖用户行为数据给广告商,Sweatcoin这块确实专业。
项目方放出的路线图值得关注:
如果这些都落地,生态确实会更丰富。问题是,这能不能拉动SWEAT价格?还要看市场环境和新用户增速。
想入场的注意:
给投资者的提醒: Sweatcoin的估值故事很性感(1.2亿用户+健康赛道+DeFi潜力),但token经济学的成色决定长期价值。如果团队能把通胀控制好,同时维持用户增速,这个项目有潜力。否则就是个死掉的STEPN翻版。
最后一句:Move-to-Earn这条赛道没死,只是变得更考验项目的运营能力和经济学设计。Sweatcoin至少把产品-市场匹配度做出来了,剩下的看有没有本事维持这个增长曲线。
88.53K 人気度
75.61K 人気度
78.73K 人気度
20.12K 人気度
27.06K 人気度
Sweatcoin 2024:歩いて稼ぐからオンチェーンエコシステムへ、このMove-to-Earnプロジェクトはなぜ1億2,000万ユーザーを惹きつけられるのか?
说实话,去年move-to-earn这赛道有点冷,但Sweatcoin悄悄积累了1.2亿用户,生成了500亿枚SWEAT代币。这不是吹的——这是从去年5月到现在的数据。
核心机制:你的步数就是矿机
传统加密挖矿烧电费、烧显卡。Sweatcoin反其道而行,用你的腿来"挖矿"。
怎么赚:
这套设计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是纯粹为了赚钱,而是一个健康激励系统。有研究表明用户活动量提升20%,这比市面上99%的健身App都牛。
Token经济学:从通胀到稀缺的博弈
这是Sweatcoin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怎样既吸引新用户,又不让代币贬值成垃圾。
当前策略:
这个设计参考了比特币的减半逻辑,但用的是"减产"而不是"减半"。目的很明确——让后来者更难获取代币,理论上会推高价格。但这也意味着新用户进来时,赚取同样收益需要走更多步数。这是个两难之地。
钱包生态:从运动App到DeFi门槛
Sweatcoin不只是个运动应用,还搭建了Sweat Wallet这个DeFi入口:
这招很聪明——用户从被动的"走路赚币"升级到主动参与DeFi。实际上这是在把600M月活用户逐步引入币圈。
vs STEPN:免费vs收费的战争
两个项目都是Move-to-Earn,但打法完全不同:
Sweatcoin的优势就是低门槛——任何人都能玩,这是它破1.2亿用户的关键。但劣势是收益天花板比STEPN低。
现实困境:通胀魔咒能破吗?
说句实话,所有Move-to-Earn项目都在对付同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能免费获取代币,代币还值钱吗?
Sweatcoin的应对方案:
但坦白讲,这些招都不是银弹。要维持代币价值,最终还是得靠持续的新用户流入。一旦增速放缓,价格立马往下掉。
隐私这块做得还不错
数据敏感度高的用户可以放心:
相比其他健身App动不动卖用户行为数据给广告商,Sweatcoin这块确实专业。
2024下半年看什么?
项目方放出的路线图值得关注:
如果这些都落地,生态确实会更丰富。问题是,这能不能拉动SWEAT价格?还要看市场环境和新用户增速。
给用户的建议
想入场的注意:
给投资者的提醒: Sweatcoin的估值故事很性感(1.2亿用户+健康赛道+DeFi潜力),但token经济学的成色决定长期价值。如果团队能把通胀控制好,同时维持用户增速,这个项目有潜力。否则就是个死掉的STEPN翻版。
最后一句:Move-to-Earn这条赛道没死,只是变得更考验项目的运营能力和经济学设计。Sweatcoin至少把产品-市场匹配度做出来了,剩下的看有没有本事维持这个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