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融市場中的幌騙(Spoofing)?

中級4/7/2025, 9:23:21 AM
瞭解金融市場中的幌騙(Spoofing)是什麼、其運作方式、發生場景、為何違法,以及交易所(如 Gate.io)和監管機構如何檢測和防範這種行為。

引言

幌騙(Spoofing)是一種市場操縱手段,交易者通過下達虛假的買入或賣出訂單誤導其他市場參與者,從而影響資產價格。隨著算法交易和高頻交易的興起,幌騙在股票、大宗商品和加密貨幣等市場中愈發常見。

儘管幌騙看似技術性問題,但它影響市場中的所有人——從散戶投資者到大型機構。幌騙者通過製造虛假的供需信號,人為改變價格走勢,誘使他人基於錯誤信息做出交易決策。

在許多司法管轄區(包括美國),幌騙屬於違法行為,可能導致鉅額罰款或刑事指控。然而,在快速變化的數字資產市場中,幌騙仍對監管機構和交易平臺構成挑戰。

什麼是幌騙?

幌騙是一種市場操縱策略,交易者下達大量買入或賣出訂單,但並無實際成交意圖。這些虛假訂單旨在製造市場供需的假象,目的是引導資產價格朝特定方向變動,從而使幌騙者能在反向交易中獲利。

例如,交易者可能下達大額買單,製造需求上升的假象,誘使其他市場參與者跟風買入,推高價格。在市場撮合虛假訂單前,幌騙者迅速撤單,並在高價賣出。反向操作同樣可用於壓低價格。

幌騙與正常掛單的區別在於,幌騙者從未打算讓虛假訂單成交。這是一種通過操縱訂單簿(交易所中所有買賣訂單的列表)故意誤導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行為。

幌騙被視為濫用市場行為,在受監管的金融市場中被明令禁止。它會扭曲價格發現機制,導致不公平的交易環境。幌騙在高速交易市場中尤為常見,例如涉及自動化機器人或高頻交易系統的市場。

幌騙的運作步驟

幌騙通過下達虛假訂單操縱市場供需感知,其過程具有故意性、快速性和自動化特徵。

第一步:下達虛假訂單

交易者在當前市場價格附近掛出大額買賣單,這些訂單看似真實,實則無意成交。

第二步:製造虛假信號

大額訂單釋放出強烈的買賣意向信號,其他交易者(包括機器人和算法)誤判市場情緒並調整策略。

第三步:市場反應

其他交易者響應虛假信號後,資產價格朝幌騙者預期的方向移動(例如大額買單推高價格)。

第四步:撤銷幌騙訂單

價格變動後,幌騙者迅速撤銷原始虛假訂單,避免實際成交。

第五步:執行真實訂單獲利

幌騙者在市場反向下達真實訂單,從人為操縱的價格波動中獲利。

大多數幌騙通過機器人或高頻交易系統在毫秒級完成。幌騙者還可能採用“分層策略”(Layering),即在多個價格檔位掛出虛假訂單,強化市場假象。

幌騙的發生場景

幌騙存在於傳統金融市場和加密貨幣市場,但監管力度差異顯著。

傳統金融市場

股票、大宗商品和期貨市場均出現過幌騙案例。這些市場的集中式訂單簿透明度較高,幌騙者利用可見性誤導交易者。

典型案例是 2010 年“閃電崩盤”(Flash Crash),一名交易員的幌騙行為加劇了市場暴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機構負責監控和處罰受監管市場中的幌騙行為。

儘管法律嚴格,幌騙仍可能出現在訂單毫秒級撤單的高頻交易環境中。

加密貨幣市場

加密貨幣市場因監管寬鬆、24/7 交易和機器人普及更易受幌騙影響。集中式(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實時訂單簿均為幌騙提供了條件。

幌騙者常瞄準低流動性交易對或小型交易所,以更輕易操縱價格。幣安、Coinbase 等主流交易所雖配備監控工具,但行業整體挑戰仍存。低流動性、弱監管和自動化交易盛行的市場風險更高。

案例1:CFTC 對比特幣幌騙的調查(2018 年)
2018 年,美國 CFTC 調查發現,交易者通過 Bitstamp 和 Coinbase 等平臺的大額虛假訂單操縱 CME 比特幣期貨價格。由於 CME 期貨價格基於現貨交易所指數,未成交的幌騙訂單仍影響了期貨定價。

案例2:幣安上的幌騙活動(2020 – 2021年)
2020 至 2021 年間,分析師觀察到幣安上針對低市值代幣的幌騙行為。幌騙者在關鍵阻力位掛出大額賣單製造拋壓假象,待價格接近時撤單引發恐慌性拋售,從而低價吸籌。

幌騙的危害

幌騙對市場造成多重負面影響:

誤導交易者

虛假信號誘使交易者做出錯誤決策,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扭曲價格

價格本應反映真實供需,幌騙卻通過人為干預造成資產錯誤定價。

加劇市場波動

大額幌騙訂單可能引發價格劇烈波動,尤其在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中。

侵蝕市場信任

幌騙氾濫會削弱市場公平性信心,降低參與度和流動性。

助長不當行為

若幌騙者未受懲罰,可能引發效仿,進一步惡化市場環境。

幌騙的法律地位

在大多數受監管的金融市場中,幌騙行為屬於違法行為。它被歸類為市場操縱的一種形式,並受到法律制裁。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幌騙被明令禁止,其定義為”在無意執行的前提下進行報價或投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司法部(DOJ)定期調查並起訴幌騙案件。相關處罰包括罰款、市場禁入以及監禁等。

  • 英國:《市場濫用條例》(MAR)涵蓋幌騙。
  • 歐盟:《市場濫用指令》(MAD)及 MAR 監管,由 BaFin、AMF 等機構執行。
  • 亞洲:日本、新加坡等地有反幌騙法規,但執法力度不一。

加密貨幣市場因地域監管差異,法律界定尚不完善。儘管 Coinbase、幣安等平臺設有反操縱政策,但全球監管仍待統一。

如何檢測幌騙

識別幌騙需分析訂單行為模式,普通交易者可通過以下跡象提高警惕:

識別訂單簿中的幌騙行為

留意訂單簿頂部附近異常大額的買單或賣單,這些訂單頻繁出現又快速消失。它們可能並非真實意圖,而是用來影響市場預期。

觀察重複撤單行為

如果同一用戶反覆掛出大額訂單卻在成交前撤銷——特別是在關鍵支撐位或阻力位附近——這可能預示著幌騙行為。

監控價格變動與實際成交的差異

若價格出現波動卻沒有相應的大額成交,可能意味著價格操縱。幌騙往往能在沒有實際買賣的情況下引發價格變化。

利用熱力圖和訂單流工具

許多交易所提供熱力圖等可視化工具,可顯示訂單深度的突變。可見訂單量突然激增又快速撤單是典型的幌騙跡象。

檢查報單成交比(進階技巧)

雖然技術性較強,但部分平臺允許用戶查看特定交易者的報單與成交比例。某交易者的高報單成交比可能暗示操縱意圖。

警惕低流動性時段

幌騙者常在流動性不足時出手,因為此時更容易撬動價格。在非高峰時段或小幣種交易對中出現訂單簿劇烈變化時需格外謹慎。

舉報可疑行為

包括 Gate.io 在內的大多數主流交易所都支持用戶舉報可疑操縱行為。若發現異常模式,最好向平臺合規團隊提交報告。

通過學習解讀訂單簿並警惕異常活動,交易者可以降低被幌騙策略誤導的風險。

交易所與監管機構的防範措施

防範幌騙需要交易所和監管機構綜合運用技術手段、規則制度和執法措施。

交易所層面的措施

訂單成交比限制
交易所限制用戶未成交訂單的數量,防止過度撤單行為。

最小存續時間規則
部分平臺要求訂單必須保持最低存續時間方可撤銷。

自動化監控工具
實時監測系統可識別大額訂單後立即撤單等可疑模式。

賬戶處罰措施
對違規者實施賬戶凍結、封禁或警告處分,交易所還可向監管機構上報不當行為。

政策執行機制
如 Gate.io 等交易所將反市場操縱條款明確寫入用戶協議。

監管機構行動

市場監控體系
監管機構運用先進系統監測交易活動。

立案調查程序
一旦發現幌騙嫌疑,即啟動正式調查並可能採取法律行動。

經濟處罰案例
幌騙案件往往導致鉅額罰款,如 2024 年道明銀行 2000 萬美元的和解案。

國際協作機制
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等機構推動跨境調查合作。

加密貨幣領域的挑戰

  •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通常缺乏有效的監管工具。
  • 部分交易平臺在監管寬鬆的地區運營。
  • 小型交易所可能無力投資完善的監控系統。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主流交易所仍在持續完善反市場操縱機制

結語

幌騙是一種蓄意的市場操縱手段,它會扭曲價格、誤導交易者並破壞市場誠信。儘管在多地被明令禁止,這種行徑在加密貨幣等高速發展且監管相對寬鬆的市場中依然存在。

防範和識別幌騙需要交易所、監管機構和監控系統的協同努力。以 Gate.io 為代表的交易平臺通過嚴格執行政策、監控交易活動和支持合規工作發揮著關鍵作用。

對於交易者而言,瞭解幌騙的運作機制至關重要,這既能避免成為市場操縱的受害者,也有助於推動建立更透明、更值得信賴的市場環境。

المؤلف: Piero Tozzi
المترجم: Eric Ko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Matheus、SimonLiu、Joyce
مراجع (مراجعو) الترجمة: Ashley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什麼是金融市場中的幌騙(Spoofing)?

中級4/7/2025, 9:23:21 AM
瞭解金融市場中的幌騙(Spoofing)是什麼、其運作方式、發生場景、為何違法,以及交易所(如 Gate.io)和監管機構如何檢測和防範這種行為。

引言

幌騙(Spoofing)是一種市場操縱手段,交易者通過下達虛假的買入或賣出訂單誤導其他市場參與者,從而影響資產價格。隨著算法交易和高頻交易的興起,幌騙在股票、大宗商品和加密貨幣等市場中愈發常見。

儘管幌騙看似技術性問題,但它影響市場中的所有人——從散戶投資者到大型機構。幌騙者通過製造虛假的供需信號,人為改變價格走勢,誘使他人基於錯誤信息做出交易決策。

在許多司法管轄區(包括美國),幌騙屬於違法行為,可能導致鉅額罰款或刑事指控。然而,在快速變化的數字資產市場中,幌騙仍對監管機構和交易平臺構成挑戰。

什麼是幌騙?

幌騙是一種市場操縱策略,交易者下達大量買入或賣出訂單,但並無實際成交意圖。這些虛假訂單旨在製造市場供需的假象,目的是引導資產價格朝特定方向變動,從而使幌騙者能在反向交易中獲利。

例如,交易者可能下達大額買單,製造需求上升的假象,誘使其他市場參與者跟風買入,推高價格。在市場撮合虛假訂單前,幌騙者迅速撤單,並在高價賣出。反向操作同樣可用於壓低價格。

幌騙與正常掛單的區別在於,幌騙者從未打算讓虛假訂單成交。這是一種通過操縱訂單簿(交易所中所有買賣訂單的列表)故意誤導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行為。

幌騙被視為濫用市場行為,在受監管的金融市場中被明令禁止。它會扭曲價格發現機制,導致不公平的交易環境。幌騙在高速交易市場中尤為常見,例如涉及自動化機器人或高頻交易系統的市場。

幌騙的運作步驟

幌騙通過下達虛假訂單操縱市場供需感知,其過程具有故意性、快速性和自動化特徵。

第一步:下達虛假訂單

交易者在當前市場價格附近掛出大額買賣單,這些訂單看似真實,實則無意成交。

第二步:製造虛假信號

大額訂單釋放出強烈的買賣意向信號,其他交易者(包括機器人和算法)誤判市場情緒並調整策略。

第三步:市場反應

其他交易者響應虛假信號後,資產價格朝幌騙者預期的方向移動(例如大額買單推高價格)。

第四步:撤銷幌騙訂單

價格變動後,幌騙者迅速撤銷原始虛假訂單,避免實際成交。

第五步:執行真實訂單獲利

幌騙者在市場反向下達真實訂單,從人為操縱的價格波動中獲利。

大多數幌騙通過機器人或高頻交易系統在毫秒級完成。幌騙者還可能採用“分層策略”(Layering),即在多個價格檔位掛出虛假訂單,強化市場假象。

幌騙的發生場景

幌騙存在於傳統金融市場和加密貨幣市場,但監管力度差異顯著。

傳統金融市場

股票、大宗商品和期貨市場均出現過幌騙案例。這些市場的集中式訂單簿透明度較高,幌騙者利用可見性誤導交易者。

典型案例是 2010 年“閃電崩盤”(Flash Crash),一名交易員的幌騙行為加劇了市場暴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機構負責監控和處罰受監管市場中的幌騙行為。

儘管法律嚴格,幌騙仍可能出現在訂單毫秒級撤單的高頻交易環境中。

加密貨幣市場

加密貨幣市場因監管寬鬆、24/7 交易和機器人普及更易受幌騙影響。集中式(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的實時訂單簿均為幌騙提供了條件。

幌騙者常瞄準低流動性交易對或小型交易所,以更輕易操縱價格。幣安、Coinbase 等主流交易所雖配備監控工具,但行業整體挑戰仍存。低流動性、弱監管和自動化交易盛行的市場風險更高。

案例1:CFTC 對比特幣幌騙的調查(2018 年)
2018 年,美國 CFTC 調查發現,交易者通過 Bitstamp 和 Coinbase 等平臺的大額虛假訂單操縱 CME 比特幣期貨價格。由於 CME 期貨價格基於現貨交易所指數,未成交的幌騙訂單仍影響了期貨定價。

案例2:幣安上的幌騙活動(2020 – 2021年)
2020 至 2021 年間,分析師觀察到幣安上針對低市值代幣的幌騙行為。幌騙者在關鍵阻力位掛出大額賣單製造拋壓假象,待價格接近時撤單引發恐慌性拋售,從而低價吸籌。

幌騙的危害

幌騙對市場造成多重負面影響:

誤導交易者

虛假信號誘使交易者做出錯誤決策,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扭曲價格

價格本應反映真實供需,幌騙卻通過人為干預造成資產錯誤定價。

加劇市場波動

大額幌騙訂單可能引發價格劇烈波動,尤其在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中。

侵蝕市場信任

幌騙氾濫會削弱市場公平性信心,降低參與度和流動性。

助長不當行為

若幌騙者未受懲罰,可能引發效仿,進一步惡化市場環境。

幌騙的法律地位

在大多數受監管的金融市場中,幌騙行為屬於違法行為。它被歸類為市場操縱的一種形式,並受到法律制裁。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幌騙被明令禁止,其定義為”在無意執行的前提下進行報價或投標”。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司法部(DOJ)定期調查並起訴幌騙案件。相關處罰包括罰款、市場禁入以及監禁等。

  • 英國:《市場濫用條例》(MAR)涵蓋幌騙。
  • 歐盟:《市場濫用指令》(MAD)及 MAR 監管,由 BaFin、AMF 等機構執行。
  • 亞洲:日本、新加坡等地有反幌騙法規,但執法力度不一。

加密貨幣市場因地域監管差異,法律界定尚不完善。儘管 Coinbase、幣安等平臺設有反操縱政策,但全球監管仍待統一。

如何檢測幌騙

識別幌騙需分析訂單行為模式,普通交易者可通過以下跡象提高警惕:

識別訂單簿中的幌騙行為

留意訂單簿頂部附近異常大額的買單或賣單,這些訂單頻繁出現又快速消失。它們可能並非真實意圖,而是用來影響市場預期。

觀察重複撤單行為

如果同一用戶反覆掛出大額訂單卻在成交前撤銷——特別是在關鍵支撐位或阻力位附近——這可能預示著幌騙行為。

監控價格變動與實際成交的差異

若價格出現波動卻沒有相應的大額成交,可能意味著價格操縱。幌騙往往能在沒有實際買賣的情況下引發價格變化。

利用熱力圖和訂單流工具

許多交易所提供熱力圖等可視化工具,可顯示訂單深度的突變。可見訂單量突然激增又快速撤單是典型的幌騙跡象。

檢查報單成交比(進階技巧)

雖然技術性較強,但部分平臺允許用戶查看特定交易者的報單與成交比例。某交易者的高報單成交比可能暗示操縱意圖。

警惕低流動性時段

幌騙者常在流動性不足時出手,因為此時更容易撬動價格。在非高峰時段或小幣種交易對中出現訂單簿劇烈變化時需格外謹慎。

舉報可疑行為

包括 Gate.io 在內的大多數主流交易所都支持用戶舉報可疑操縱行為。若發現異常模式,最好向平臺合規團隊提交報告。

通過學習解讀訂單簿並警惕異常活動,交易者可以降低被幌騙策略誤導的風險。

交易所與監管機構的防範措施

防範幌騙需要交易所和監管機構綜合運用技術手段、規則制度和執法措施。

交易所層面的措施

訂單成交比限制
交易所限制用戶未成交訂單的數量,防止過度撤單行為。

最小存續時間規則
部分平臺要求訂單必須保持最低存續時間方可撤銷。

自動化監控工具
實時監測系統可識別大額訂單後立即撤單等可疑模式。

賬戶處罰措施
對違規者實施賬戶凍結、封禁或警告處分,交易所還可向監管機構上報不當行為。

政策執行機制
如 Gate.io 等交易所將反市場操縱條款明確寫入用戶協議。

監管機構行動

市場監控體系
監管機構運用先進系統監測交易活動。

立案調查程序
一旦發現幌騙嫌疑,即啟動正式調查並可能採取法律行動。

經濟處罰案例
幌騙案件往往導致鉅額罰款,如 2024 年道明銀行 2000 萬美元的和解案。

國際協作機制
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等機構推動跨境調查合作。

加密貨幣領域的挑戰

  •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通常缺乏有效的監管工具。
  • 部分交易平臺在監管寬鬆的地區運營。
  • 小型交易所可能無力投資完善的監控系統。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主流交易所仍在持續完善反市場操縱機制

結語

幌騙是一種蓄意的市場操縱手段,它會扭曲價格、誤導交易者並破壞市場誠信。儘管在多地被明令禁止,這種行徑在加密貨幣等高速發展且監管相對寬鬆的市場中依然存在。

防範和識別幌騙需要交易所、監管機構和監控系統的協同努力。以 Gate.io 為代表的交易平臺通過嚴格執行政策、監控交易活動和支持合規工作發揮著關鍵作用。

對於交易者而言,瞭解幌騙的運作機制至關重要,這既能避免成為市場操縱的受害者,也有助於推動建立更透明、更值得信賴的市場環境。

المؤلف: Piero Tozzi
المترجم: Eric Ko
المراجع (المراجعين): Matheus、SimonLiu、Joyce
مراجع (مراجعو) الترجمة: Ashley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ابدأ التداول الآن
اشترك وتداول لتحصل على جوائز ذهبية بقيمة
100 دولار أمريكي
و
5500 دولارًا أمريكيًا
لتجربة الإدارة المالية الذهبي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