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O 治理的困境

中級3/20/2025, 5:09:42 AM
本文深入探討了 DAO 的現狀和挑戰。文章指出,儘管全球有 50,845 個 DAO,管理著 243 億美元的資金,但其運作和治理存在諸多問題。大型資金庫並不等同於有效的資本配置,且絕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協議基金而非生態系統發展。在治理方面,雖然有 1180 萬代幣持有者,但實際參與度低,權力仍集中在少數活躍錢包手中。文章強調,DAO 要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需要在治理機制上進行創新和改進。

轉發原文標題《DAO 隱藏了哪些見解?》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承諾實現去中心化治理和財務自主,但它們真的兌現了這些承諾嗎?權力動態、國庫管理和治理參與度揭示了一個更復雜的現實——這些都是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我花了大量時間研究DAO的國庫、治理結構和投票模式。乍一看,數據相當可觀:

  • 50,845 個 DAO,
  • 總國庫規模達243億美元,
  • 擁有1180萬治理代幣持有者。

一些DAO做得很出色。另一些則通過慘痛教訓發現,僅僅擁有龐大的國庫並不能保證長期成功。

但深入數據後,揭示了DAO運作的關鍵見解:它們在哪些方面表現出色,哪些方面仍面臨挑戰——這些都是做出明智投資決策的重要數據。因此,你需要明白,DAO的未來取決於它們如何應對這些結構性低效問題。

本文的完整版本,包括探索DAO時需考慮的關鍵因素清單,僅在我的 Substack 上獨家發佈。 務必訂閱以接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並支持我的工作。

國庫規模與國庫效率

我經常看到人們在炫耀 DAO 的國庫餘額。Uniswap 擁有 39 億美元,Mantle 有 36 億美元,Optimism 則有 22 億美元。但龐大的國庫並不等同於有效的資金分配。

在 DAO 的資金中,有 214 億美元是流動資金,而 29 億美元則被鎖定在歸屬期內,意味著這些資金無法被積極使用。

根據 DeepDAO 的統計數據,協議資金(46億美元)遠遠超過項目資金(11億美元),這表明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基礎設施上,而非直接推動生態系統的增長。

雖然 DAO 整體管理著數十億美元的國庫資金,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有效地部署這些資源。國庫資金很大一部分被劃分為協議資金和項目資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作用。

協議資金,通常佔據國庫資金的主導地位,專門用於維護和改善核心基礎設施、安全以及治理升級。例如,Polkadot 將其部分國庫資金用於平行鏈安全、XCM等互操作性增強,以及治理工具的改進,這些都在鞏固協議的基礎。

另一方面,項目資金專注於生態系統增長、資助、合作伙伴關係及社區倡議。這些資金推動用戶的採用並激勵參與。比如,Optimism 的 Retroactive Public Goods Funding (RetroPGF) 項目就屬於此類,它向為網絡增長做出貢獻的開發者和研究人員發放了數百萬美元的資助。

DAO 治理的現實

DAO 治理應該將權力交到多數人手中。相反,在很多情況下,一小部分錢包仍然控制著大多數重大決策。

DeepDAO的 G-Score 指標根據投票、提案和治理活動來對DAO參與者進行排名。它追蹤了超過1000萬個區塊鏈地址,且更側重於近期活動,以反映當前影響力。

G-Score 的排行榜揭示了一個明顯趨勢:在多個DAO中,始終是少數錢包在投票影響力方面名列前茅。

主要觀察結果:

  • 排名第一的錢包(alex-4135.eth)參與了48個DAO,投了3,560張票,卻從未提出任何提案,表明影響力更多集中在重複投票者而非積極的治理參與者身上。
  • 前10個排名靠前的錢包合計投出了超過20,000張選票,但大多數從未提出提案,顯示出權力主要掌握在少數積極投票的實體手中,而非由社區廣泛推動的治理。
  • 這些排名靠前的錢包中,大多數的錢包的G-Score接近99.99%,這意味著極少數參與者在多個DAO中擁有不成比例的投票影響力。
  • 一些錢包參與了100多個DAO,表明治理並不一定是由社區推動,而往往由重複的代表或治理巨鯨主導。

雖然DAO承諾實現去中心化的決策機制,但僅僅持有治理代幣並不意味著就能擁有實際影響力。

在過去一個月中,儘管有124,600個新的治理代幣被獲取,真正參與治理(投票或提案)的新用戶僅有6,000人,這意味著治理參與率僅為4.82%。這一數據突顯了代幣持有者與實際決策參與之間的巨大差距。

因此,擁有治理代幣並不意味著擁有影響力。許多代幣持有者不投票是因為:

  • 他們認為自己的投票並不重要。
  • 他們沒有時間跟蹤每一個提案。
  • 他們寧願將決策權委託給少數關鍵人物。

委託投票雖然有助於提高效率,卻也會導致權力集中化。為此,DAO需要採取適應性措施,如基於聲譽的投票機制、二次投票模型等,以在積極參與和治理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X],原文標題《DAO 隱藏了哪些見解?》,所有版權歸原作者 [@stacy_muur] 所有。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DAO 治理的困境

中級3/20/2025, 5:09:42 AM
本文深入探討了 DAO 的現狀和挑戰。文章指出,儘管全球有 50,845 個 DAO,管理著 243 億美元的資金,但其運作和治理存在諸多問題。大型資金庫並不等同於有效的資本配置,且絕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協議基金而非生態系統發展。在治理方面,雖然有 1180 萬代幣持有者,但實際參與度低,權力仍集中在少數活躍錢包手中。文章強調,DAO 要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需要在治理機制上進行創新和改進。

轉發原文標題《DAO 隱藏了哪些見解?》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承諾實現去中心化治理和財務自主,但它們真的兌現了這些承諾嗎?權力動態、國庫管理和治理參與度揭示了一個更復雜的現實——這些都是我們在做投資決策時必須考慮的因素。

我花了大量時間研究DAO的國庫、治理結構和投票模式。乍一看,數據相當可觀:

  • 50,845 個 DAO,
  • 總國庫規模達243億美元,
  • 擁有1180萬治理代幣持有者。

一些DAO做得很出色。另一些則通過慘痛教訓發現,僅僅擁有龐大的國庫並不能保證長期成功。

但深入數據後,揭示了DAO運作的關鍵見解:它們在哪些方面表現出色,哪些方面仍面臨挑戰——這些都是做出明智投資決策的重要數據。因此,你需要明白,DAO的未來取決於它們如何應對這些結構性低效問題。

本文的完整版本,包括探索DAO時需考慮的關鍵因素清單,僅在我的 Substack 上獨家發佈。 務必訂閱以接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並支持我的工作。

國庫規模與國庫效率

我經常看到人們在炫耀 DAO 的國庫餘額。Uniswap 擁有 39 億美元,Mantle 有 36 億美元,Optimism 則有 22 億美元。但龐大的國庫並不等同於有效的資金分配。

在 DAO 的資金中,有 214 億美元是流動資金,而 29 億美元則被鎖定在歸屬期內,意味著這些資金無法被積極使用。

根據 DeepDAO 的統計數據,協議資金(46億美元)遠遠超過項目資金(11億美元),這表明大部分資金集中在基礎設施上,而非直接推動生態系統的增長。

雖然 DAO 整體管理著數十億美元的國庫資金,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有效地部署這些資源。國庫資金很大一部分被劃分為協議資金和項目資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作用。

協議資金,通常佔據國庫資金的主導地位,專門用於維護和改善核心基礎設施、安全以及治理升級。例如,Polkadot 將其部分國庫資金用於平行鏈安全、XCM等互操作性增強,以及治理工具的改進,這些都在鞏固協議的基礎。

另一方面,項目資金專注於生態系統增長、資助、合作伙伴關係及社區倡議。這些資金推動用戶的採用並激勵參與。比如,Optimism 的 Retroactive Public Goods Funding (RetroPGF) 項目就屬於此類,它向為網絡增長做出貢獻的開發者和研究人員發放了數百萬美元的資助。

DAO 治理的現實

DAO 治理應該將權力交到多數人手中。相反,在很多情況下,一小部分錢包仍然控制著大多數重大決策。

DeepDAO的 G-Score 指標根據投票、提案和治理活動來對DAO參與者進行排名。它追蹤了超過1000萬個區塊鏈地址,且更側重於近期活動,以反映當前影響力。

G-Score 的排行榜揭示了一個明顯趨勢:在多個DAO中,始終是少數錢包在投票影響力方面名列前茅。

主要觀察結果:

  • 排名第一的錢包(alex-4135.eth)參與了48個DAO,投了3,560張票,卻從未提出任何提案,表明影響力更多集中在重複投票者而非積極的治理參與者身上。
  • 前10個排名靠前的錢包合計投出了超過20,000張選票,但大多數從未提出提案,顯示出權力主要掌握在少數積極投票的實體手中,而非由社區廣泛推動的治理。
  • 這些排名靠前的錢包中,大多數的錢包的G-Score接近99.99%,這意味著極少數參與者在多個DAO中擁有不成比例的投票影響力。
  • 一些錢包參與了100多個DAO,表明治理並不一定是由社區推動,而往往由重複的代表或治理巨鯨主導。

雖然DAO承諾實現去中心化的決策機制,但僅僅持有治理代幣並不意味著就能擁有實際影響力。

在過去一個月中,儘管有124,600個新的治理代幣被獲取,真正參與治理(投票或提案)的新用戶僅有6,000人,這意味著治理參與率僅為4.82%。這一數據突顯了代幣持有者與實際決策參與之間的巨大差距。

因此,擁有治理代幣並不意味著擁有影響力。許多代幣持有者不投票是因為:

  • 他們認為自己的投票並不重要。
  • 他們沒有時間跟蹤每一個提案。
  • 他們寧願將決策權委託給少數關鍵人物。

委託投票雖然有助於提高效率,卻也會導致權力集中化。為此,DAO需要採取適應性措施,如基於聲譽的投票機制、二次投票模型等,以在積極參與和治理效率之間取得平衡。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X],原文標題《DAO 隱藏了哪些見解?》,所有版權歸原作者 [@stacy_muur] 所有。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ابدأ التداول الآن
اشترك وتداول لتحصل على جوائز ذهبية بقيمة
100 دولار أمريكي
و
5500 دولارًا أمريكيًا
لتجربة الإدارة المالية الذهبي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