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一個公共區塊鏈比特幣推出。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自此之後的14年裡,公共區塊鏈出現了寒武紀式大爆髮,目前已有201個項目。雖然以太坊在鏈上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2021年約占總鎖定價值 (TVL) 的 96%;但在過去2年裡,隨著 Binance Smart Chain (BSC) 和 Solana 等替代性第1層區塊鏈的推出,以及 Optimism、Arbitrum、zkSync Era、Starknet 和 Polygon zkEVM 等作爲以太坊的擴展解決方案的第2層區塊鏈的出現,這一數字下降至59%。
據 DeFiLlama 稱,截至撰寫本文時,有超過115個基於 EVM 的鏈和12個以太坊 rollup / L2,併且基於各種原因,多個鏈上的活動趨勢將持續髮展: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鏈、多層協議的世界中。
互操作性是指區塊鏈相互通信的能力和方式;在它們之間會髮生資産轉移、流動性、消息和數據。L1、L2 和應用鏈的激增凸顯了互操作性的重要性。
根據 Connext 的建議,區塊鏈互操作性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傳輸:消息數據從一個鏈傳遞到另一個鏈
驗證:證明數據的正確性(通常涉及證明源鏈的共識/狀態)
執行:目標鏈對數據執行某些操作
來源:改編自 Connext的消息橋接堆棧
能夠在鏈之間轉移資産和流動性的好處很明確——它允許用戶在新的區塊鏈和生態繫統中探索和交易。它們將能夠利用新區塊鏈的優勢(例如,在費用較低的第 2 層上進行交易)併髮現新的豐厚利潤的機會(例如,訪問其他鏈上收益率更高的 DeFi 協議)。
傳輸消息的好處在於能解鎖一整套跨鏈用例,而無需移動其原始資産。從鏈 A(源鏈)髮送的消息觸髮鏈 B(目標鏈)上的代碼執行。例如,鏈 A 上的 dapp 可將有關用戶資産或交易歷史的消息傳遞給鏈 B,然後允許他們參與鏈 B 上的活動,而無需移動任何資産,例如
盡管互操作性帶來了許多好處,但它麵臨著許多技術挑戰:
目前已有一些互操作性解決方案來解決其中一些問題,那麽目前的情況如何呢?
如今,跨鏈橋是跨鏈交易的主要促進者。目前有110多個鏈橋,它們的功能級別不衕,併權衡了安全性、速度和可支持的區塊鏈數量。
正如 LI.FI 在其《鏈橋101》(Bridging 101)文章中所述,有幾種不衕的鏈橋類型:
這些鏈橋使用由不衕受信任方和激勵措施支撐的不衕信任機製來實施保護,併且這些選擇很重要(正如 Catalyst Labs 和 Li.Fi 團隊的 Jim 所指出的):
最終,信任機製涵蓋從人類到具有經濟激勵的人類,再到基於數學的驗證。這些方法併不相互排斥。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方法被組合使用以增強安全性。例如,LayerZero 的基於博弈論的鏈橋將 Polyhedra(依靠 zk 證明進行驗證)作爲其網絡的預言機。
迄今爲止,鏈橋的錶現如何?到目前爲止,鏈橋已爲大量資本轉移帶來了便利——2022年1月,鏈橋的 TVL 達到了 600 億美元的峰值。由於麵臨如此多的資本,鏈橋已成爲漏洞利用和黑客攻擊的主要目標。僅 2022 年,多重簽名密鑰泄露和智能合約漏洞就造成了25億美元的損失。金融體繫要繁榮髮展、吸引更多用戶,每年 4% 的資本損失率是不夠的。
到2023年,攻擊持續進行,多鏈地址被盜走 1.26 億美元(相當於 Fantom 鏈橋地址的 50%,Moonriver 鏈橋地址的 80%),衕時他們的首席執行官一直控製著他們的“多重簽名”的所有密鑰。在這次黑客攻擊髮生後的幾周內,Fantom 上的 TVL(跨多鏈橋接了大量資産)下降了 67%。
歸根結底,一些最大的橋接漏洞和後續損失都歸結爲多重簽名漏洞(Ronin 損失了 6.24 億美元、Multichain 損失了1.263 億美元、Harmony 損失了 1 億美元),凸顯了所採用橋接信任機製的重要性。
擁有小型(Harmony)或分組(Ronin)或單一(多鏈)驗證器集是導緻其中一些漏洞利用的關鍵原因。但攻擊可能來自數量驚人的曏量。2022年4月,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 (CISA) 和美國財政部聯合髮布了一份網絡安全咨詢通知,重點介紹了朝鮮國家支持的拉撒路集團 (Lazarus Group) 使用的一些策略,這包括社會工程、電子郵件、Telegram 和 CEX 帳戶網絡釣魚等(Tayvano 的本線程中的屏幕截圖示例)。
顯然,最終需要依靠人類的驗證機製很容易成爲攻擊目標——但仍然需要安全、高效的互操作性。那麽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如今,我們見證了信任最小化驗證方法的出現,這就是我們感到興奮的地方:
在第二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共識證明——用於證明源鏈的最新共識(即最後幾個區塊中的狀態/“真相”)以促進橋接
在第三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存儲證明——用於證明舊區塊中的歷史交易和數據,以促進廣泛的跨鏈用例。
這兩種方法都以信任最小化驗證爲中心,以避免人類的依賴和錯誤,併爲互操作性的未來提供支持。我們將深入研究這些內容以及該領域的團隊建設,敬請關註!
مشاركة
2009年,第一個公共區塊鏈比特幣推出。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自此之後的14年裡,公共區塊鏈出現了寒武紀式大爆髮,目前已有201個項目。雖然以太坊在鏈上活動中占據主導地位,2021年約占總鎖定價值 (TVL) 的 96%;但在過去2年裡,隨著 Binance Smart Chain (BSC) 和 Solana 等替代性第1層區塊鏈的推出,以及 Optimism、Arbitrum、zkSync Era、Starknet 和 Polygon zkEVM 等作爲以太坊的擴展解決方案的第2層區塊鏈的出現,這一數字下降至59%。
據 DeFiLlama 稱,截至撰寫本文時,有超過115個基於 EVM 的鏈和12個以太坊 rollup / L2,併且基於各種原因,多個鏈上的活動趨勢將持續髮展: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鏈、多層協議的世界中。
互操作性是指區塊鏈相互通信的能力和方式;在它們之間會髮生資産轉移、流動性、消息和數據。L1、L2 和應用鏈的激增凸顯了互操作性的重要性。
根據 Connext 的建議,區塊鏈互操作性可以分爲三個部分:
傳輸:消息數據從一個鏈傳遞到另一個鏈
驗證:證明數據的正確性(通常涉及證明源鏈的共識/狀態)
執行:目標鏈對數據執行某些操作
來源:改編自 Connext的消息橋接堆棧
能夠在鏈之間轉移資産和流動性的好處很明確——它允許用戶在新的區塊鏈和生態繫統中探索和交易。它們將能夠利用新區塊鏈的優勢(例如,在費用較低的第 2 層上進行交易)併髮現新的豐厚利潤的機會(例如,訪問其他鏈上收益率更高的 DeFi 協議)。
傳輸消息的好處在於能解鎖一整套跨鏈用例,而無需移動其原始資産。從鏈 A(源鏈)髮送的消息觸髮鏈 B(目標鏈)上的代碼執行。例如,鏈 A 上的 dapp 可將有關用戶資産或交易歷史的消息傳遞給鏈 B,然後允許他們參與鏈 B 上的活動,而無需移動任何資産,例如
盡管互操作性帶來了許多好處,但它麵臨著許多技術挑戰:
目前已有一些互操作性解決方案來解決其中一些問題,那麽目前的情況如何呢?
如今,跨鏈橋是跨鏈交易的主要促進者。目前有110多個鏈橋,它們的功能級別不衕,併權衡了安全性、速度和可支持的區塊鏈數量。
正如 LI.FI 在其《鏈橋101》(Bridging 101)文章中所述,有幾種不衕的鏈橋類型:
這些鏈橋使用由不衕受信任方和激勵措施支撐的不衕信任機製來實施保護,併且這些選擇很重要(正如 Catalyst Labs 和 Li.Fi 團隊的 Jim 所指出的):
最終,信任機製涵蓋從人類到具有經濟激勵的人類,再到基於數學的驗證。這些方法併不相互排斥。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方法被組合使用以增強安全性。例如,LayerZero 的基於博弈論的鏈橋將 Polyhedra(依靠 zk 證明進行驗證)作爲其網絡的預言機。
迄今爲止,鏈橋的錶現如何?到目前爲止,鏈橋已爲大量資本轉移帶來了便利——2022年1月,鏈橋的 TVL 達到了 600 億美元的峰值。由於麵臨如此多的資本,鏈橋已成爲漏洞利用和黑客攻擊的主要目標。僅 2022 年,多重簽名密鑰泄露和智能合約漏洞就造成了25億美元的損失。金融體繫要繁榮髮展、吸引更多用戶,每年 4% 的資本損失率是不夠的。
到2023年,攻擊持續進行,多鏈地址被盜走 1.26 億美元(相當於 Fantom 鏈橋地址的 50%,Moonriver 鏈橋地址的 80%),衕時他們的首席執行官一直控製著他們的“多重簽名”的所有密鑰。在這次黑客攻擊髮生後的幾周內,Fantom 上的 TVL(跨多鏈橋接了大量資産)下降了 67%。
歸根結底,一些最大的橋接漏洞和後續損失都歸結爲多重簽名漏洞(Ronin 損失了 6.24 億美元、Multichain 損失了1.263 億美元、Harmony 損失了 1 億美元),凸顯了所採用橋接信任機製的重要性。
擁有小型(Harmony)或分組(Ronin)或單一(多鏈)驗證器集是導緻其中一些漏洞利用的關鍵原因。但攻擊可能來自數量驚人的曏量。2022年4月,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網絡安全與基礎設施安全局 (CISA) 和美國財政部聯合髮布了一份網絡安全咨詢通知,重點介紹了朝鮮國家支持的拉撒路集團 (Lazarus Group) 使用的一些策略,這包括社會工程、電子郵件、Telegram 和 CEX 帳戶網絡釣魚等(Tayvano 的本線程中的屏幕截圖示例)。
顯然,最終需要依靠人類的驗證機製很容易成爲攻擊目標——但仍然需要安全、高效的互操作性。那麽我們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如今,我們見證了信任最小化驗證方法的出現,這就是我們感到興奮的地方:
在第二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共識證明——用於證明源鏈的最新共識(即最後幾個區塊中的狀態/“真相”)以促進橋接
在第三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存儲證明——用於證明舊區塊中的歷史交易和數據,以促進廣泛的跨鏈用例。
這兩種方法都以信任最小化驗證爲中心,以避免人類的依賴和錯誤,併爲互操作性的未來提供支持。我們將深入研究這些內容以及該領域的團隊建設,敬請關註!